天天看点

扈伦四部:大清帝国的“原始股东”,满洲八旗最大的“生力军”

作者:莽子说
“海西江源不咸山(长白山)湖中,北流经南京(吉林省延吉市城子山),与灰扒江(辉发江)合,至海西与混同江(松花江)合,东流入于海。”——《辽东志》

扈伦四部又称海西女真,为女真三部(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之一。此前的文章中专门讲了建州三卫(即建州女真)的故事,今天就来讲一讲扈伦四部的故事。

扈伦四部:大清帝国的“原始股东”,满洲八旗最大的“生力军”

海西一名最早见于元代史料,元朝曾在松花江流域设置“辽东海西道提刑按察司”、“海西、辽东鹰坊万户府”等军政机构。元朝灭亡(1368年)后,明军开始进入辽东,在明军凌厉的攻势以及大明帝国初期昂扬向上的国势,东北地区的女真诸部开始逐渐向大明帝国靠拢。洪武十六年(1383年),北元海西右丞阿鲁灰遣人至辽东,向大明表示归附的意愿。

洪武二十年(1387年),北元在辽东的最高军政长官、太尉纳哈出在明军冯胜部的打击下,被迫举众20万归附大明帝国,明太祖朱元璋册封纳哈出为海西侯,大明的势力开始进入海西女真地区。明廷在海西设置兀里卫、吉林船厂、开原海西驿站、远三万户府等军政机构,并招抚海西女真各部首领,予以册封,以达成以夷制夷的目的。

扈伦四部:大清帝国的“原始股东”,满洲八旗最大的“生力军”

彼时,大明帝国正如日中天,明太祖朱元璋时代的明军九次深入草原打击北元残部,明成祖朱棣也是五次亲征漠北,海西女真的骑兵多次跟随明军浴血奋战,可谓良臣也。同时,在大明的庇护下,海西女真也开始进入大发展,人数日渐增长,并形成了哈达、叶赫、乌拉、辉发四部鼎立的格局,后世称之为扈伦四部。

乌拉部。又作乌拉亦作兀喇、兀拉,以居乌拉河得名。原居松花江下游,其始祖纳齐卜禄时迁于今呼兰河流域。其实力最强劲时,控制着北至东流松花江南,南到盘石县一带,西达德惠、双阳县一线,东抵图们江上游,即今延边和龙县一带。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新兴崛起的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后来的清太祖)攻灭乌拉部,尽收其地,所部被编入八旗战斗序列。

扈伦四部:大清帝国的“原始股东”,满洲八旗最大的“生力军”

辉发部。又作灰扒部,因居辉发河得名。永乐七年(1409年),明廷在忽儿海(今牡丹江)地区置忽儿海卫,辖区包括松花江下游地区。明朝中期,南迁至辉发河地区,并在呼(扈)尔奇山(今吉林省辉南县辉发山)筑城,始称辉发部。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辉发部因跟随叶赫部组织的9部联军攻打努尔哈赤,因为得罪努尔哈赤。万历三十五年,努尔哈赤攻灭辉发部,辉发部末代首领拜音达礼被杀,努尔哈赤尽收其地,所部被编入八旗战斗序列。

哈达部。以居哈达河得名,属纳喇氏,其先祖本居扈伦河(今呼兰河)一带。永乐四年(1406年),明廷在此设置塔山卫。嘉靖年间,哈达部首领王台,以“远者招徕,近者攻取”策略,使哈达部达到鼎盛。史载:“时叶赫、乌拉、辉发及建州女真所属之浑河部,尽皆服之”。万历十年(1582年),王台去世,哈达部陷入诸子争权的混乱局面,哈达部势力也逐渐衰落。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努尔哈赤攻灭哈达部,尽收其地,所部被编入八旗战斗序列。

扈伦四部:大清帝国的“原始股东”,满洲八旗最大的“生力军”

叶赫部。因居叶赫河得名。叶赫部始祖星根达尔汉系蒙古土默特氏人,原居忽喇温(今呼兰河)以北地区,后来叶赫部南迁到叶赫河(今上游称寇河,下游称清河)流域,遂称叶赫之名。16世纪中叶后,扈伦四部中最强大的哈达部衰落,叶赫部遂取代哈达部,成为扈伦四部新的“领头羊”,并成为努尔哈赤最强大的劲敌。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叶赫部联合蒙古3部(科尔沁、锡伯、卦勒察)、长白山2部(珠舍里、讷殷),以及扈伦四部(哈达、叶赫、乌拉、辉发)结成九部联军,攻打努尔哈赤,结果惨遭大败,实力大跌。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之战中歼灭叶赫部最后的精锐,同年努尔哈赤攻灭叶赫部,尽收其地,所部被编入八旗战斗序列。

至此,努尔哈赤将扈伦四部全部征服。努尔哈赤征服扈伦四部后,不仅拓展了战略纵深,同时也获得了大量优质的兵源,充实的后金(满洲)八旗的实力,正是凭着这支彪悍的八旗军,努尔哈赤在辽东开始狂飙突进,将大明苦心经营200多年的辽东,全部吞下,并吹响了进军中原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