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叛徒把铡刀架她脖子上要她交出女八路,她说就是铡八截也交不出来

作者:晚上没下雨
叛徒把铡刀架她脖子上要她交出女八路,她说就是铡八截也交不出来

抗日战争期间,中共清河区党委在全区建立起东西干线和南北干线两条交通线。其中长桓支站在东傅、尹家坞、太平官庄、于家营等村建起20多个地下交通站,并在苇子河、南岭、北岭等村建起5个分站。

各区交通站的交通员分别是:一区胡德召,二区郑同云、田成华,三区耿丙吉(耿桥人),四区张经纯、刘新国(老官庄人),五区侯土怀(龙王庄人)、邢超武(张庄人),新四区邢本荣、邢本桐、邢乐文(军屯人)。中共长桓县委交通员是张国良(曹家营村人)、冯家远(曹村人),桓台县大队交通员是张佃亮(董家庄人)、刘云昌(侯庄人)等等。

这些交通站,是共产党、八路军的耳目,也是与日伪军、特务、叛徒作斗争的地下前哨尖兵。交通员经常冒着生命危险,神出鬼没地插入敌占区或打入敌人内部,为清河区党政军机关提供可靠的情报,传递党政秘密文件,发放党报刊物。即使被敌人逮捕后,也宁死不屈,绝不泄露党的机密,不出卖同志。

韩淑敏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

韩淑敏,女,原名李爱荣,1903年出生在桓台县周家乡太平官庄的一个中农家庭里,人们都习惯的叫她“韩大娘”。

太平官庄,位于长(山)邹(平)桓(台)边缘地原,是鲁中地区通往冀鲁边区根据地的必经之路。

1943年,中共长桓工委决定在太平官庄建一秘密交通站。村党支部有意让韩淑敏担任交通员。党支部征求韩淑敏意见,她说:“党叫干啥就干啥,为了消灭日本鬼子,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心甘情愿。”

接受任务后,为便于活动,韩淑敏把自己结婚多年舍不得穿的衣服卖掉,买了一些粗布化装成布贩子,以赶集为由,深入到张店、马尚、桓城、院上等敌人碉堡附近,通过敌人据点的内线人物,把住在那里的日军、日本宪兵队和汉奸队人数,经常去“扫荡”的地方,八路军党员干部中谁被俘了、谁投降敌人了、谁向敌人招供、谁在狱中表现如何等情况都打听得一清二楚。临淄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李铁峰被捕后关押的可靠地址,就是韩淑敏打听到的。

驻张店的日本“三角部队”经常化装成“八路军”,肆意到各村逮捕和杀害抗日干部和群众,地下交通的环境十分险恶。韩淑敏没有丝毫畏惧。一天,她接到将一份党内机密文件送往阎家庄的任务,途中从容与敌人周旋,虽然三层岗哨搜查,仍机智将文件送达阎家庄。

同年冬天,敌人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实行“十户连坐法”。山东保安二十四旅内的投降派更加猖獗凶残。为便于隐蔽活动,应付意外事件的发生,韩淑敏与丈夫韩其海在自家的牛棚里挖了一个地洞,掩护过路的革命干部。

一天拂晓,区委书记王立亭和区妇联主任张华正在她家里研究工作,忽听到村西头的狗狂咬起来,她丈夫韩其海遂背起粪筐外出打听消息,她站在大门口观察动静。霎时,敌人进了庄。

刚把王、张二人掩护在地洞里,敌人已经闯进了她的家中。她急中生智,从东屋抱起那个卖布的包袱就往大街上跑,三个敌人尾追上去把包袱夺过来,争着分布。另一个敌人闯进她的牛棚里,顺手牵着一头黄牛走了。事后,区委书记王立亭和区长武云亭前来慰问她,她说:“只要同志们安全没事,破点财算个啥。”

1944年春,叛徒王三子十分嚣张,带着30余名汉奸,天天骑着自行车到各村抓人,扬言一定要抓住张华。

5月中旬,张华委托赶苑上集的熟人捎信,让南石桥王鸾英到太平官庄汇报王三子到各村的活动情况。王鸾英按照约定的时间到韩淑敏家与张华接上头。不料,王三子捉住了一区通讯员小杜,从他身上搜出了给张华到区里开会的通知,便逼着小杜领着他到韩淑敏家去找张华。

张、王二人正在交谈,韩淑敏的大儿子从外边跑回家说:“敌人从于家营子来咱村了。”韩淑敏急忙让张华下了地洞,遂到北屋里烧火做饭,故意弄得乌烟瘴气。王三子一进大门就看见了王鸾英。

王鸾英是王三子的堂妹。王三子问:“你来找张华干姐姐吗?”王鸾英回答:“我到苑上走亲戚,路过这里找水喝。”王三子气急败坏地拿起一根木棒,把王鸾英的手臂打断。接着,又把铡刀片放在王鸾英的脖子上,威逼她交出张华。可是,王鸾英一口咬定没见张华。

王三子又冲向韩淑敏,没头没脑地乱打起来,一边打一边说:“今天,你若不交出张华来,就别想活。”韩淑敏回答:“我没见张华,她也没来。”王三子把从小杜身上搜出的信件往韩淑敏脸上一甩,说:“她没来,这信是谁的。”王三子命令匪徒们向韩淑敏鼻孔嘴里灌热水,灌进去,再用杠子压出来,硬逼着她交出张华,但不管王三子怎么逼,韩淑敏就只有一句话:“她没来,我也没见着她。”

王三子指着铡刀威胁说:“今天,你若不交出张华来,我就铡了你。”接着抽出铡刀片放在她的脖子上,歇斯底里地狂叫:“你把张华藏在哪里?限你一分钟,如不交出张华来,我就铡成你八半截。”韩淑敏答:“你就是把我铡成八半截,我也交不出张华来。”

正在危急关头,一个汉奸从外边跑进来,说八路县大队来了。这帮坏东西一听说是县大队来了,个个闻风丧胆。王三子一伙匆匆骑上自行车,狼狈逃窜了。韩淑敏挣扎着爬到屋里打开地洞,说:“张华妹妹上来吧!敌人走远了。”

张华爬出洞,见她被敌人折磨得浑身是泥水鲜血,痛哭着说:“大娘,你受苦了。这几天你别在家里住了,那些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韩淑敏叫她快走,至于自己,她就放心好了,没啥事,养养就好。

韩淑敏,就是这样一个忠于党忠于人民,宁死不屈的女战士。她先后掩护过地方干部张国忠、李勇、孙铁民、相子正、李晓光、张辉亭、王立亭、张华、王岗锋、王鸾英、邓子云、吴继普、吴云亭、张景光、魏子厚等几十位革命同志。

韩淑敏的家虽经历了无数次洗劫,本人受到敌人多次摧残,却一直在敌后坚持斗争,直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她多次受到领导机关表彰,得到人民群众深深地敬佩。解放后,韩淑敏被选为县妇联主任,后担任县直机关托儿所所长。1973年病逝。

在桓台,像韩淑敏这样的同志还有很多。

地下交通员张呈祥,是桓台县五区太平庄人,1938年入党。他在1941年秋天被叛徒邢梅臣(原区委书记)捕到卫固伪据点。叛徒、特务们曾多次用皮鞭、压杠子、灌辣椒水等酷刑逼供:“你是共产党员吗?支部书记是谁?”张呈祥承认了,但他的回答让敌人头大:“我是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支部书记是朱德、毛泽东。”而且翻来覆去就这么一句话。特务们禁不住怀疑他是一个疯汉,审讯进行不下去了。后来乡亲们把他赎买了出去。

桓台县青救会干部张正厚(迎仙官庄人)被卫固伪据点的敌人捕去,吊打酷刑,但他始终没有向敌人供出半点口供,被群众誉为“钢铁战士”。

抗日战争期间,由于党组织对桓台军民加强了保密工作和革命气节教育,实行党内单线领导,湖田乡6个村、升平乡4个村、联五乡5个村以及卫固、侯庄等若干村庄的党支部基本上都保存了下来。

东傅村党支部书记王子连被敌人捕去严刑逼供,他视死如归,保守党的机密,被日军送往“满洲”做了苦工。可是,该村所有的党员却安然无恙。

这些抗日英烈值得人民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