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立足煤、做强煤、不唯煤——水城区加快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作者:天眼新闻
立足煤、做强煤、不唯煤——水城区加快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开工!”

随着一声令下,项目现场施工人员各就各位,工程车、挖掘机齐声轰鸣。2023年12月21日,水城区煤—焦—化—电循环经济基地项目正式动工建设。

该项目总投资198亿元,包含200万吨/年循环经济综合利用煤焦化、2×66万千瓦燃煤发电并配套铁路货场专用线、240万千瓦新能源等多个项目。

立足煤、做强煤、不唯煤——水城区加快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焦炭200万吨、焦油8.7万吨、粗苯2.6万吨、硫酸2.9万吨、天然气1.86亿方、发电量83亿千瓦时,预计年产值可达75亿元。

“在资源利用上,燃煤发电项目采用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技术,供电煤耗269.97克/千瓦时,优于行业标杆水平270克/千瓦时。”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焦化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侧装超大容积捣固技术,利用全干熄焦、烟气及上升管余热回收、煤气精准加热等先进技术,将能耗降至109.37千克标煤/吨焦,优于行业能效标杆水平110千克标煤/吨焦,有效实现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

此外,项目通过构建焦炭热量回收综合利用、氢气综合利用、焦化废水中水回用等循环经济产业链,不仅有效减少燃煤发电项目启动锅炉、除盐水、制氢、制氮装置等设施投入,还同时实现每年为项目贡献经济价值约2.45亿元。

“该项目不仅能延伸出多条产业链,还有利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将水城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实现地企双方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同发展。”水城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袁光举说。

立足煤、做强煤、不唯煤——水城区加快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水城区是全国首批100个重点产煤区(县)之一,全省第三大产煤区(县),探明煤炭储量80.3亿吨。现有煤矿56处,总产能3300万吨/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近年来,水城区按照“富矿精开”要求,坚持“立足煤、做强煤、不唯煤”的总体思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煤炭产业逐步走向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多元化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在贵州盘江恒普煤业有限公司的调度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智能化采煤设备各项指标,给设备下达采掘的指令只需按下几个按钮。以前单班有20多人,如今只需8人左右便够。

立足煤、做强煤、不唯煤——水城区加快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各掘进工作面机械化水平已达到100%。同时,我们还建设有1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矿井生产辅助智能化系统已于2023年8月下旬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贵州盘江恒普煤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勇说,辅助系统机械化、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形成后,实现了减人增效的目标,进一步保障了矿井安全生产。

早在2010年,水城区就持续优化煤炭生产技术结构,大力推进煤矿机械化和智能化建设工作。目前,水城区32个正常生产煤矿均已实现采煤机械化和辅助系统智能化,煤矿机械化、智能化改造工作正在稳步向前推进。

同时,建设中的水城区煤炭储配中心也按照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煤炭储配基地标准进行建设。据介绍,建成后静态储煤能力120万吨,年吞吐量达500万吨以上,在提升区域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的同时,也能优化本地区煤炭产业布局、完善煤炭产业配套服务功能,为水城区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郭立

编辑 向秋樾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