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立足煤、做強煤、不唯煤——水城區加快推進煤炭産業轉型更新

作者:天眼新聞
立足煤、做強煤、不唯煤——水城區加快推進煤炭産業轉型更新

“開工!”

随着一聲令下,項目現場施勞工員各就各位,工程車、挖掘機齊聲轟鳴。2023年12月21日,水城區煤—焦—化—電循環經濟基地項目正式動工建設。

該項目總投資198億元,包含200萬噸/年循環經濟綜合利用煤焦化、2×66萬千瓦燃煤發電并配套鐵路貨場專用線、240萬千瓦新能源等多個項目。

立足煤、做強煤、不唯煤——水城區加快推進煤炭産業轉型更新

項目投産後,可實作年産焦炭200萬噸、焦油8.7萬噸、粗苯2.6萬噸、硫酸2.9萬噸、天然氣1.86億方、發電量83億千瓦時,預計年産值可達75億元。

“在資源利用上,燃煤發電項目采用超超臨界二次再熱技術,供電煤耗269.97克/千瓦時,優于行業标杆水準270克/千瓦時。”該項目相關負責人說。

焦化項目采用國際先進的側裝超大容積搗固技術,利用全幹熄焦、煙氣及上升管餘熱回收、瓦斯精準加熱等先進技術,将能耗降至109.37千克标煤/噸焦,優于行業能效标杆水準110千克标煤/噸焦,有效實作煤炭資源清潔高效利用。

此外,項目通過建構焦炭熱量回收綜合利用、氫氣綜合利用、焦化廢水中水回用等循環經濟産業鍊,不僅有效減少燃煤發電項目啟動鍋爐、除鹽水、制氫、制氮裝置等設施投入,還同時實作每年為項目貢獻經濟價值約2.45億元。

“該項目不僅能延伸出多條産業鍊,還有利于建構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将水城能源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實作地企雙方的優勢互補、互利共赢、協同發展。”水城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袁光舉說。

立足煤、做強煤、不唯煤——水城區加快推進煤炭産業轉型更新

水城區是全國首批100個重點産煤區(縣)之一,全省第三大産煤區(縣),探明煤炭儲量80.3億噸。現有煤礦56處,總産能3300萬噸/年。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推動産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化;推動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近年來,水城區按照“富礦精開”要求,堅持“立足煤、做強煤、不唯煤”的總體思路,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産業轉型更新,煤炭産業逐漸走向集約化、規模化、現代化、多元化的高品質發展道路。

在貴州盤江恒普煤業有限公司的排程指揮中心,大螢幕上實時顯示着智能化采煤裝置各項名額,給裝置下達采掘的指令隻需按下幾個按鈕。以前單班有20多人,如今隻需8人左右便夠。

立足煤、做強煤、不唯煤——水城區加快推進煤炭産業轉型更新

“各掘進工作面機械化水準已達到100%。同時,我們還建設有1個智能化綜采工作面,礦井生産輔助智能化系統已于2023年8月下旬建設完成并通過驗收。”貴州盤江恒普煤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勇說,輔助系統機械化、智能化綜采工作面形成後,實作了減人增效的目标,進一步保障了礦井安全生産。

早在2010年,水城區就持續優化煤炭生産技術結構,大力推進煤礦機械化和智能化建設工作。目前,水城區32個正常生産煤礦均已實作采煤機械化和輔助系統智能化,煤礦機械化、智能化改造工作正在穩步向前推進。

同時,建設中的水城區煤炭儲配中心也按照資訊化、自動化、智能化煤炭儲配基地标準進行建設。據介紹,建成後靜态儲煤能力120萬噸,年吞吐量達500萬噸以上,在提升區域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的同時,也能優化本地區煤炭産業布局、完善煤炭産業配套服務功能,為水城區煤炭産業高品質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郭立

編輯 向秋樾

二審 劉定珲

三審 孫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