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钢琴曲《放风筝》中的技法与情感如何交融?其如何更快学会弹奏?

作者:娱事娱绯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娱事娱绯

编辑|娱事娱绯

前言

古往今来,钢琴一直在音乐界占有一席之地,这是任何中西洋乐器都无法取代的。

在当代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不仅是技术的传授,更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现如今,随着中西方音乐元素的相互融合,如何在钢琴教学中高效地结合中西方音乐技巧达到融会贯通,成为了一个海内外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可与此同时,钢琴技法的灵活多变、难以掌控,也让不少专家、学者十分头疼。

到底如何才能让演奏者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找到技术与情感之间的平衡?

钢琴曲《放风筝》中的技法与情感如何交融?其如何更快学会弹奏?

复调技法在中西音乐融合中的应用

无可否认,教师在对中国作品进行教学时,首先应在音乐本体的研究中找到其对应的技法,帮助演奏者先解决技术上的问题。

其次,教师应注重引导演奏者体会作品中不同的技法对应表达的情绪,使得技巧与音乐完美的相互交融,从而表达出来的情感更自然、更具说服力。

在此之前,我们必须知道复调是指两条或者两条以上各具相对独立的旋律线同时进行,两个旋律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

钢琴曲《放风筝》中的技法与情感如何交融?其如何更快学会弹奏?

事实上,复调音乐是西方巴洛克时期主要的音乐思维形式。

在本首作品中作曲家运用了这个西方的技法,结合了四川清音的旋律,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听觉上的盛宴。

我们不难发现,作曲家在原作《小放风筝》的基础上将作品的主题旋律进行引用与加花。

并充分的发挥了钢琴多声部的音域特点,让作品的音乐层次更加丰富,使音乐得到更好的表达。

钢琴曲《放风筝》中的技法与情感如何交融?其如何更快学会弹奏?

如上图所示的作品A段,是由两个独立的声部组成。

对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时刻提醒演奏者在弹奏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控音乐的层次感,既要时刻关注着旋律的横向走势也不能忽视两条旋律之间的纵向关系。

其实为了更好地完成复调部分的弹奏,我们可以采用三种练习法。

第一种就是分声部练习。

作品的高声部的旋律直接引用了《小放风筝》的主题旋律,练习时可以一边唱一边弹。

演奏时要做到具有歌唱性,因此触键速度要缓、下键深度要足够,尽量使旋律更连绵不断,给人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觉。

钢琴曲《放风筝》中的技法与情感如何交融?其如何更快学会弹奏?

第二种则是弹右手声部唱左手声部,反之亦然,有助于锻炼两个声部同时的独立进行。

而第三种是双手同时演奏并选择一个任意声部演唱。

如此一来,有助于在两个声部同时演奏时还能听见心中想要突出的声部,让演奏更灵活。

此前,赵晓生老师曾提出在弹奏复调作品时“不总是突出主题”,除了主题声部以外,其他声部也有其独立的意义。

期间我们要通过歌唱、聆听、感受其中动人的最有内涵的线条。

在完成以上的三种练习方法后,对两条旋律线都很熟悉之后,教师就可以再次提醒演奏者按照正常演奏旋律进行,可以适当突出自己想表达的声部。

钢琴曲《放风筝》中的技法与情感如何交融?其如何更快学会弹奏?

提升钢琴手指敏捷性与音质的关键技巧

手指快速跑动技术的训练是钢琴教学基本任务也是最重要的任务。

因为作品的演奏质量是非上乘,与手指能否快速、均匀、准确和精细的跑动息息相关。

而对于手指来说,要想敏捷的完成连续的起落动作,必须每个手指都能够快速的敲击琴键并抬起。

当手指挥动的频率高时,尤其需要辨别发出的声音质量。

好的声音取决于敲击时三关节的有力挥动与一关节的指尖硬度。

钢琴曲《放风筝》中的技法与情感如何交融?其如何更快学会弹奏?

上图是B段的主题Ⅰ,建立在#F宫上,练习时,右手长篇幅的雪高速跑动。

大多数的音都在黑键上,需要演奏者更灵敏的触键、更精确地指位关系,建议慢练并辅助使用附点练习。

另外,演奏者在弹奏时也时刻需要注意音质的清晰、明亮和有颗粒性。

因此提醒演奏者弹奏时需要有硬度的指尖,一关节要勾住三关节要主动击键是非常有必要的。

钢琴曲《放风筝》中的技法与情感如何交融?其如何更快学会弹奏?

上图是对主题1的补充,节拍采用了3/8拍,极具舞蹈性,右手弹奏的是锯齿状上行音群。

因此,演奏者尤其需要在参差不齐的黑白键中找到平衡,注意音质不能被高低结合的黑白琴键所影响。

建议演奏者先慢练再慢慢加速,期间需要仔细用耳朵辨别是否漏音、声音是否均匀。

最后再提醒演奏者注意将此乐段分为八三拍,并以六个音为一组的节拍韵律。

钢琴曲《放风筝》中的技法与情感如何交融?其如何更快学会弹奏?

钢琴八度技巧在表现力中的重要角色

对于钢琴来说,其最艰巨、以及最必不可少的一个演奏技巧就是八度。

八度表现力非常丰富,广泛应用在各种的音乐作品当中,尤其是在乐曲的高潮部分。

如本首作品的A1 段,或者是那种气势恢宏的作品,如李斯特的英雄、狩猎。

能熟练运用八度的演奏者应该知道,该技巧不仅能使音量音效变得厚重,而且还能根据音乐需要变成烘托音乐氛围、音乐情绪、丰富音乐层次的重要手段。

不过八度可并非只有一类,否则我们上文也不会说它的演奏程度是最为苦难的。

钢琴曲《放风筝》中的技法与情感如何交融?其如何更快学会弹奏?

第一类八度断奏是手腕八度,演奏时手腕略低于手掌,指尖要有抓住东西的感觉,手腕灵活轻松。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让演奏者体会拍篮球的手腕动作,当向下拍的时候我们能明显感觉到,会有反弹力把手弹起。

而且每一个拍篮球的动作都是连贯的,依靠着自然向上的反弹力与向下的惯性力。

钢琴曲《放风筝》中的技法与情感如何交融?其如何更快学会弹奏?

上图中画圈的部分,就是我们需要用手腕跳音演奏的部分。

虽然正确的演奏方法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作品的音乐性。

演奏时跳音跳的一定要符合音乐形象,需宛如一位活泼、俏皮的小姑娘在歌唱,因此时值一定要短促、轻巧。

在对此的教学中,建议让演奏者多听原曲,带入主人翁的角色,去体会作品的情绪。

第二类是肘部八度,运用的指法为1、4指或者1、5指的组合,弹奏时需要将三关节与一关节支撑好。

在腕关节稳定的前提下,手臂手腕手掌成为一个整体,以肘部为圆心向下发力、拍下去。

一定要注意提醒演奏者听弹奏的音符是否时值短促、声音富有颗粒感和锐性。

钢琴曲《放风筝》中的技法与情感如何交融?其如何更快学会弹奏?

上图是作品尾声出现的八度华彩部分,使用的是一种较难的钢琴技法八度断奏。

此段在演奏时需将要小臂与手腕保持稳定的状态,小臂做上下运动,手架子牢固的框住八度音程。

另外,演奏者在演奏时也需要稍加提醒,此处的音组是弱起的,千万不能将强弱颠倒。

不过比起这些,最难把握的还是在训练歌唱性八度时旋律的横向线条。

对此在练习时,我们首先要确保演奏过程中手腕、上臂、肩部均不会紧张、僵硬。

其次,手臂与手掌之间需要保持有控制的缓慢下沉状态,尽量慢下键演奏。

不仅如此,声音也不能有音头,要尽量柔和与连贯,再用大臂均匀的将力量送到指尖,最终传递到琴键。

钢琴曲《放风筝》中的技法与情感如何交融?其如何更快学会弹奏?

上图是AI段的主题变奏,为全曲的高潮段落。

旋律是用大和弦加八度演奏,需要极强的张力,因此手指的支撑很重要。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意提醒演奏者演奏时手臂手腕要架好“架子”,并且让其身体也要给予力量的支持,尽量使音效尽量变得厚重连贯。

钢琴曲《放风筝》中的技法与情感如何交融?其如何更快学会弹奏?

同音换指技巧的独特效果与训练方法

同音换指是钢琴中独具特色的一种技巧,演奏出的旋律形式具有别出心裁的效果。

其在钢琴曲《放风筝》中模仿了一种戏曲唱腔一“哈哈腔”。

在演奏这种手指技巧时可以采用两种指法。

第一种是采用相同的指法,演奏时就像“小鸡啄米”一般,指尖好似喙,手腕好似鸡颈。

第二种是依次更换手指演奏。

钢琴曲《放风筝》中的技法与情感如何交融?其如何更快学会弹奏?

按照作品需要选择适宜的指法组合演奏,本首作品中采用的是4321 的指法。

这种演奏方法与大陆民族乐器琵琶中的轮指技巧相似,正因如此,这种技法也被称作轮指技法。

钢琴曲《放风筝》中的技法与情感如何交融?其如何更快学会弹奏?

上图红圈的部分有五个音,我们要让演奏者区分五个音的关系,前四个音是跳音,第五个音是需要站住的。

教师在教学的时可以先让演奏者体会拍篮球的感觉,并观察其手腕的状态。

体会好手腕的感觉后仔加上手指一起练习。

手腕每向下拍的同时三关节依次向下挥动手指。

除此之外,演奏同音换指还要充分利用手腕的灵活度,以快速的动作配合钢琴击弦机的反弹力完成。

因此在弹奏轮指时,第一个音落下去后弹起来就换指,尤其需要注意指尖状态,触键时指尖一关节勾住。

钢琴曲《放风筝》中的技法与情感如何交融?其如何更快学会弹奏?

传统音乐文化在现代钢琴教学中的融合

钢琴曲《放风筝》把传统音乐文化要素以钢琴这类西洋乐器表现出来,使得演奏者在熟悉的旋律中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趣味。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不断改革创新,当代的演奏者所接触的音乐也更加多元。

而四川清音这类传统音乐不像流行音乐这样亲近。

因此作为老师应该引导演奏者积极的去了解、聆听。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多鼓励,其最直观的作用就是增强演奏者对作品的自信心。

钢琴曲《放风筝》中的技法与情感如何交融?其如何更快学会弹奏?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带领演奏者去实地考察,去川剧院聆听清音主题的音乐会,使演奏者身心愉悦的接受这类作品,增强演奏者的学习主观积极性。

演奏者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能体会到中国文化与西方乐器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这一过程中,既促进了对钢琴的教育,也提升了演奏者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伴随着13年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演奏者的审美与人文素养”,15年教育部公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美育教育越来越频繁的被提及,而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应该肩负起美育教育的旗帜。

钢琴曲《放风筝》中的技法与情感如何交融?其如何更快学会弹奏?

不仅如此,钢琴教育还能间接的塑造演奏者成为一位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及拥有高雅品格的人。

《平湖秋月》、《夕阳箫鼓》等作品增强了演奏者对山川湖水的想象力。

《黄河协奏曲》、《我的祖国》等作品提升演奏者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祖国的热爱。

《锦瑟》、《青玉案·元夕》、《静夜思》等以音乐的新方式让演奏者体会古诗词的美。

钢琴曲《放风筝》中的技法与情感如何交融?其如何更快学会弹奏?

结语

总的来说,钢琴曲《放风筝》不仅为演奏者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甚至它还让演奏者的技术达到了更高的地步。

更重要的是,演奏者不仅能够在技术上达到新的高度,还能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这样高效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技巧,还塑造了他们的审美情操和文化理解,使他们成为更全面的音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