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群美国人,为何想把美国流浪汉送中国来养老?

作者:诗意悬浮生

最近,复旦大学美国校友会发现了一位在美国街头流浪16年的华裔博士孙东卫,他表示想结束流浪生活,回中国养老。于是,复旦美国校友会发起了一个200多人的群,商讨如何帮助孙博士实现心愿。

一群美国人,为何想把美国流浪汉送中国来养老?

这一行为引发了中国网民的热议,因为这似乎预示着一个假设——一旦在美国获得成功后,老了可以回中国享受福利。

孙东卫的遭遇并非个案。1990年,怀揣美国梦的刘玉生抛妻弃女来到美国,却沦落街头。2022年,上海同乡会将70多岁的刘玉生接回中国,他获得了低保和养老院的照顾。刘玉生感慨“中国真好”。类似案例不胜枚举,这些人离开家乡闯荡多年,老去时却想回中国安度晚年。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中国的福利体系。中国实行城乡低保制度,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同时,中国正在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各地养老院完善,提供廉价养老服务。相比之下,美国的社会福利相对薄弱,一旦失业和患病,很容易沦为露宿街头者。二是情感归属。

一群美国人,为何想把美国流浪汉送中国来养老?

虽然他们离开多年,但骨子里仍视中国为家。三是默认“成功者”的榜样作用。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成功”示范,鼓励更多人去美国闯荡,并告诉大家,一旦失败也可以回中国。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把中国作为自己的“兜底计划”是不负责任的。第一,这种默认“失败者可以回国”的思维模式可能会扭曲人们的价值追求。为了所谓“成功”,不惜抛妻弃子;而一旦失败,却想回国享福利。这种“成功主义”缺乏人文关怀,可能导致道德滑坡。

一群美国人,为何想把美国流浪汉送中国来养老?

第二,这会给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不合理的负担。中国的福利制度本就是以困难群众为先,如果大量“失败者”涌入,会挤占本就稀缺的资源。第三,一个人的成功或失败,与出生地无关,与个人奋斗有关。不应默认“国外失败,回国成功”的思路,这既不公平,也不负责任。

那我们该如何看待孙东卫回国养老的事?笔者认为,首先,我们不能对所有回国者一棍子打死。确有人因为战乱等原因被迫离开,回国是应该予以同情帮助的。其次,对于那些主动离开的人,我们应该采取区别对待。

一群美国人,为何想把美国流浪汉送中国来养老?

如果是年轻时出国,老后回国生活,可以理解;但如果是半道出家,老去时要占用福利资源,则应该慎重考虑。再次,我们要完善相关制度,避免此类事件影响国内社会保障公平。比如可以考虑设定最低缴纳年限等门槛,以及适当提高回国人员的养老保险费率等。

孙东卫回国养老一事折射出一些中美之间情感和制度的差异。但是,我们不能也不应默认“失败者回流”的模式,这既不符合社会公平,也容易被某些人利用。具体到孙东卫个案,如果其境况属实,可以给予适当帮助。

一群美国人,为何想把美国流浪汉送中国来养老?

但对于类似事件,我们需要从更宏观的角度考量,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而不是情感性的回应。只有这样,才能在发展中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