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古人的衣饰与今人大不相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富贵人家或达官权贵们经常穿着的拖地长衣。这种衣服后摆十分修长,有时甚至会拖在地上。这样的设计理应很易弄脏,古人为何还要如此穿着?他们又是如何保持衣服的洁净的呢?
一、权贵奢侈 “穿一失手”
在古代,拥有华丽衣饰是权贵地位的象征。他们穿着的丝绸长衣价值连城,材质上乘,工艺精湛,而穿衣的方式更是肆意挥霍资源。
汉朝时期,社会阶层分明,达官显贵们衣着考究,他们的丝绸长袍不但价值昂贵,有时甚至会在一次性场合后直接抛弃。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不过是易耗品,舍不得舍不得便意味着家境拮据。一次宴会过后,他们宁可将那些珍贵繁复的服饰毫不犹豫地丢掉,也不愿重复使用。在权势滔天的他们眼中,这是权力和财富的体现。
普通老百姓哪里有能力拥有这样的奢侈,所以对于这种挥金如土的行为既羡慕又不解。“这些达官贵人实在太奢靡了,他们的衣裳比我们一辈子的积蓄还要昂贵!”“哎,想想穿上这样的丝绸长袍也太舒服了,简直就是仙人飘飘的感觉啊!”
然而,这种衣着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社会资源,形成恶性循环。更有甚者,有的权贵之家常备几十套这样的服饰,以傲视群雄。在他们那张扬的宴会现场,来宾们都穿着峰回路转的华美长衣,争奇斗艳。而一旦宴会结束,这些昂贵的服饰就被丢弃了。他们满不在乎地抛弃着国家资源,并以此显示自己的权势与财富。
在这么挥霍的风气下,这些奢华的服饰一件接着一件地消耗殆尽,这成为一种恶习。所幸,这种行为没能迅速蔓延开来,仅限于顶层的达官显贵。对于中下阶层人们来说,衣食仍然很拮据。他们无法理解那些上层人物那般挥金如土。“我的孩子还在挨饿,而他们的衣服比我们的房子还值钱!”这样的评论在民间越来越多。可即便如此,这些作风奢靡的达官们也并没有收敛,依旧我行我素。
二、妃嫔取舍:仪态与御寒
在皇宫深处,妃嫔们的穿衣也颇具讲究。不同于男性官员的长袍,她们更青睐绣有花草图案的丝绸长裙。这种裙子后摆修长,拖地而行时飘逸感十足。穿上它们,仿佛穿越到了仙境一般。然而在这似仙若幻的外表下,妃嫔们对穿着长裙也是有一定规矩的。其长度不能过分拖地,否则会被视为失礼。
汉文帝时期,宠妃慎夫人曾受宠一时。她得到皇帝赐予的无数锦缎,日日里衣着考究。渐渐地,她有些得意忘形,开始穿起更加拖地的长裙。或许是想借此彰显自己的宠妾地位。然而她高估了自己的身份,这引起了皇帝的不满。汉文帝大怒,剪去了她裙子的过长部分,并谴责她这样做太过分了。慎夫人这才意识到,自己不该如此张扬。
此后,慎夫人深藏不露,打扮也趋于低调。她终于明白,宫廷中的妃嫔不应如此张扬自己。即便再受宠,也不能忘了皇帝才是这个国家的主人。
到了唐朝,妇女长裙的长度也有了更明确的规定,不能超过五寸。若有不符合标准之处,必须裁剪三寸。这样的要求使得她们的穿着更趋规范,也避免了过度铺张。
在妃嫔们心中,衣着的长度与她们的仪态和身份直接相关。她们必须时刻谨记自己的身份,不能有任何逾矩的举动,哪怕只是服饰上的小差错。这关系到她们未来的命运。
当然,考量的不仅仅是仪态,还有御寒保暖的需要。太长的裙摆容易沾灰尘,不利于行动。而在宫廷中的生活本就清冷,她们也需要合理的着装来御寒。于是长短适度的长裙成了她们的最佳选择。它既体现了身份,又足以御寒,两全其美。
作为深居简出的妃嫔,她们从来不会想到民间百姓的衣着有多么朴素。那些粗布衣和麻衣与她们这些嫔妃的锦衣绣裳差别太大,简直就是两个世界。她们沉浸在这深宫生活中,衣食无忧。即便偶有拖地之忧,也不过是礼仪问题。真正的民生疾苦,她们早已无暇顾及。
三、官场盛典:井井有序
在古代,举办盛大宴会是权贵们展示财富地位的好时机。参加的官员们个个衣冠楚楚,穿着繁复高贵的丝绸长袍。这是他们在朝廷之外的另一种社交场合。
作为款待官员的机会,主人自会提前准备妥当。在正式宴会开始前,府邸中已是人来人往。大量佣人们来来往往,负责场地布置和清扫。他们打扫得非常仔细,生怕有任何灰尘遗留。那样的话,主人必然会大发雷霆。“我已经清理了五遍了,主母不就是怕这地上弄脏了太监的袍子吗!这群高官,脚下走的又不是他们自己,也不知道避让避让,搞得我们跟疯子一样打扫!”
佣人们抱怨归抱怨,脚下动作却丝毫不敢耽误。他们机械地出入,反复打扫,确保每一个角落都一尘不染。不一会儿,广大的花园就焕然一新。宅院的主人也打扮得宛如一个小王公。他那件蓝白交织的丝绸长袍上精美绣着云纹,后摆长长拖地,正是典型的达官打扮。仆人伺候在一旁,服服帖帖地望着他,恭送他向前迈步。主人满足地点点头,正式踏出寝宫,去迎接即将而来的客人了。
此时此刻,府中一片繁忙,仆从和下人们抛弃了平日的怠慢,都自觉忙碌起来。这群官员们可不是一般人物,哪怕是一点灰尘,都有可能搅了这场盛会。伺候好了,说不定还会有不菲的赏钱。这个想法使得他们根本停不下来。“老爷今天心情不错,只要好好伺候客人。说不定会有丰厚的奖赏!”“快点,再检查一次庭院里有没有落叶!”
一个个都奋力做活,抱着一己之力讨好主人的心态。主人也乐见如此,只要能让他在朋友面前倍感光荣。仆从们的劳动会使自己收获意想不到的好处。这片井井有序为宴会完美的举办呈现了整齐划一的效果。官员们的长袍不会有任何问题了 。
四、达官鸡犬:分内之事
在古代达官显贵们家中,佣人们的工作并不仅限于办正事。他们更大的职责,是照看家中衣物软饰的清洗和保养。这可谓是他们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了。
其中,清洗衣物的 “洗衣工” 更是专职。他们习惯使用一种叫“捣衣棍”的工具。这种由木头打造的棍状物极长,一端系有布匹,可以用来在水中捶打和清洗衣物。正是有了它们,家中丝绸衣物的清洗工作变得无比轻松。“哎呀,这件祖母绿的衣服上怎么沾了污渍!这可是老爷最喜欢的一件,得赶紧洗干净!”“用力!这件袍子质地厚实,必须用劲捣才能洗干净!”
虽说有了这些工具,清洗衣物仍是个体力活。洗衣工们每日在水中洗涤数小时,手背和肩膀都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但他们从不抱怨辛苦,因为这就是他们的工作。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主家自会照拂的。
除了人工清洗,有些衣物上的难以清除的污渍还需要皂角果制的天然皂液。它能有效去除表面污垢。一些残留的脏处,也可以用白菜籽磨成的饼捣打,洗净后晾干便可继续穿着。
也正因为家中有这些年轻力壮的洗衣工,主人们穿着衣饰不再需担心清洗问题。这群佣人们将家中所有丝绸软饰保养得一尘不染。任由主人挥霍使用,他们始终恪守本分,专心致志地洗涤和保养。
结语
综上所述,古人长衣拖地的习俗并不像看上去那么令人不解。它背后有层层矛盾与故事,有达官的铺张浪费,也有妃嫔的宫廷排场,更有后面辛勤劳作的仆从。
对那些达官权贵们来说,衣着不过是显示身份的工具。他们有足够的金钱和人力资源来支撑这张扬的生活方式。那些繁复的丝绸长袍最终会在他们手中一次次报废。而在深宫后院,妃嫔们也会在衣着上计较端庄与御寒。再往下,辛勤劳作的仆从们则是这奢靡生活的支柱。
古人能够长期维持这种拖地打扮的原因,并不仅仅在于衣着本身。更多的,是这个社会等级森严的体现。在这个金玉其外的古代社会背后,容不下普通百姓分毫奢侈的想法。他们只能羡慕地望着上层人物的铺张浪费和毫不在意,自己的身影却始终隐没在简朴的粗布衣后。
这种社会现实也许今人无法完全理解。但放眼当今,这种鸿沟依然难解。我们所追求的,不仅是同样奢华的外在,而更是内在的平等与宽容。这才是这个社会应有的本质。也许有朝一日,我们也能穿上飘飘的长袍,没有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