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古人的衣飾與今人大不相同,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富貴人家或達官權貴們經常穿着的拖地長衣。這種衣服後擺十分修長,有時甚至會拖在地上。這樣的設計理應很易弄髒,古人為何還要如此穿着?他們又是如何保持衣服的潔淨的呢?
一、權貴奢侈 “穿一失手”
在古代,擁有華麗衣飾是權貴地位的象征。他們穿着的絲綢長衣價值連城,材質上乘,工藝精湛,而穿衣的方式更是肆意揮霍資源。
漢朝時期,社會階層分明,達官顯貴們衣着考究,他們的絲綢長袍不但價值昂貴,有時甚至會在一次性場合後直接抛棄。因為在他們看來,這些不過是易耗品,舍不得舍不得便意味着家境拮據。一次宴會過後,他們甯可将那些珍貴繁複的服飾毫不猶豫地丢掉,也不願重複使用。在權勢滔天的他們眼中,這是權力和财富的展現。
普通老百姓哪裡有能力擁有這樣的奢侈,是以對于這種揮金如土的行為既羨慕又不解。“這些達官貴人實在太奢靡了,他們的衣裳比我們一輩子的積蓄還要昂貴!”“哎,想想穿上這樣的絲綢長袍也太舒服了,簡直就是仙人飄飄的感覺啊!”
然而,這種衣着習慣也在一定程度上浪費了社會資源,形成惡性循環。更有甚者,有的權貴之家常備幾十套這樣的服飾,以傲視群雄。在他們那張揚的宴會現場,來賓們都穿着峰回路轉的華美長衣,争奇鬥豔。而一旦宴會結束,這些昂貴的服飾就被丢棄了。他們滿不在乎地抛棄着國家資源,并以此顯示自己的權勢與财富。
在這麼揮霍的風氣下,這些奢華的服飾一件接着一件地消耗殆盡,這成為一種惡習。所幸,這種行為沒能迅速蔓延開來,僅限于頂層的達官顯貴。對于中下階層人們來說,衣食仍然很拮據。他們無法了解那些上層人物那般揮金如土。“我的孩子還在挨餓,而他們的衣服比我們的房子還值錢!”這樣的評論在民間越來越多。可即便如此,這些作風奢靡的達官們也并沒有收斂,依舊我行我素。
二、妃嫔取舍:儀态與禦寒
在皇宮深處,妃嫔們的穿衣也頗具講究。不同于男性官員的長袍,她們更青睐繡有花草圖案的絲綢長裙。這種裙子後擺修長,拖地而行時飄逸感十足。穿上它們,仿佛穿越到了仙境一般。然而在這似仙若幻的外表下,妃嫔們對穿着長裙也是有一定規矩的。其長度不能過分拖地,否則會被視為失禮。
漢文帝時期,寵妃慎夫人曾受寵一時。她得到皇帝賜予的無數錦緞,日日裡衣着考究。漸漸地,她有些得意忘形,開始穿起更加拖地的長裙。或許是想借此彰顯自己的寵妾地位。然而她高估了自己的身份,這引起了皇帝的不滿。漢文帝大怒,剪去了她裙子的過長部分,并譴責她這樣做太過分了。慎夫人這才意識到,自己不該如此張揚。
此後,慎夫人深藏不露,打扮也趨于低調。她終于明白,宮廷中的妃嫔不應如此張揚自己。即便再受寵,也不能忘了皇帝才是這個國家的主人。
到了唐朝,婦女長裙的長度也有了更明确的規定,不能超過五寸。若有不符合标準之處,必須裁剪三寸。這樣的要求使得她們的穿着更趨規範,也避免了過度鋪張。
在妃嫔們心中,衣着的長度與她們的儀态和身份直接相關。她們必須時刻謹記自己的身份,不能有任何逾矩的舉動,哪怕隻是服飾上的小差錯。這關系到她們未來的命運。
當然,考量的不僅僅是儀态,還有禦寒保暖的需要。太長的裙擺容易沾灰塵,不利于行動。而在宮廷中的生活本就清冷,她們也需要合理的着裝來禦寒。于是長短适度的長裙成了她們的最佳選擇。它既展現了身份,又足以禦寒,兩全其美。
作為深居簡出的妃嫔,她們從來不會想到民間百姓的衣着有多麼樸素。那些粗布衣和麻衣與她們這些嫔妃的錦衣繡裳差别太大,簡直就是兩個世界。她們沉浸在這深宮生活中,衣食無憂。即便偶有拖地之憂,也不過是禮儀問題。真正的民生疾苦,她們早已無暇顧及。
三、官場盛典:井井有序
在古代,舉辦盛大宴會是權貴們展示财富地位的好時機。參加的官員們個個衣冠楚楚,穿着繁複高貴的絲綢長袍。這是他們在朝廷之外的另一種社交場合。
作為款待官員的機會,主人自會提前準備妥當。在正式宴會開始前,府邸中已是人來人往。大量傭人們來來往往,負責場地布置和清掃。他們打掃得非常仔細,生怕有任何灰塵遺留。那樣的話,主人必然會大發雷霆。“我已經清理了五遍了,主母不就是怕這地上弄髒了太監的袍子嗎!這群高官,腳下走的又不是他們自己,也不知道避讓避讓,搞得我們跟瘋子一樣打掃!”
傭人們抱怨歸抱怨,腳下動作卻絲毫不敢耽誤。他們機械地出入,反複打掃,確定每一個角落都一塵不染。不一會兒,廣大的花園就煥然一新。宅院的主人也打扮得宛如一個小王公。他那件藍白交織的絲綢長袍上精美繡着雲紋,後擺長長拖地,正是典型的達官打扮。仆人伺候在一旁,服服帖帖地望着他,恭送他向前邁步。主人滿足地點點頭,正式踏出寝宮,去迎接即将而來的客人了。
此時此刻,府中一片繁忙,仆從和下人們抛棄了平日的怠慢,都自覺忙碌起來。這群官員們可不是一般人物,哪怕是一點灰塵,都有可能攪了這場盛會。伺候好了,說不定還會有不菲的賞錢。這個想法使得他們根本停不下來。“老爺今天心情不錯,隻要好好伺候客人。說不定會有豐厚的獎賞!”“快點,再檢查一次庭院裡有沒有落葉!”
一個個都奮力做活,抱着一己之力讨好主人的心态。主人也樂見如此,隻要能讓他在朋友面前倍感光榮。仆從們的勞動會使自己收獲意想不到的好處。這片井井有序為宴會完美的舉辦呈現了整齊劃一的效果。官員們的長袍不會有任何問題了 。
四、達官雞犬:分内之事
在古代達官顯貴們家中,傭人們的工作并不僅限于辦正事。他們更大的職責,是照看家中衣物軟飾的清洗和保養。這可謂是他們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了。
其中,清洗衣物的 “洗衣工” 更是專職。他們習慣使用一種叫“搗衣棍”的工具。這種由木頭打造的棍狀物極長,一端系有布匹,可以用來在水中捶打和清洗衣物。正是有了它們,家中絲綢衣物的清洗工作變得無比輕松。“哎呀,這件祖母綠的衣服上怎麼沾了污漬!這可是老爺最喜歡的一件,得趕緊洗幹淨!”“用力!這件袍子質地厚實,必須用勁搗才能洗幹淨!”
雖說有了這些工具,清洗衣物仍是個體力活。洗衣工們每日在水中洗滌數小時,手背和肩膀都磨出了厚厚的老繭。但他們從不抱怨辛苦,因為這就是他們的工作。隻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主家自會照拂的。
除了人工清洗,有些衣物上的難以清除的污漬還需要皂角果制的天然皂液。它能有效去除表面污垢。一些殘留的髒處,也可以用白菜籽磨成的餅搗打,洗淨後晾幹便可繼續穿着。
也正因為家中有這些年輕力壯的洗衣工,主人們穿着衣飾不再需擔心清洗問題。這群傭人們将家中所有絲綢軟飾保養得一塵不染。任由主人揮霍使用,他們始終恪守本分,專心緻志地洗滌和保養。
結語
綜上所述,古人長衣拖地的習俗并不像看上去那麼令人不解。它背後有層層沖突與故事,有達官的鋪張浪費,也有妃嫔的宮廷排場,更有後面辛勤勞作的仆從。
對那些達官權貴們來說,衣着不過是顯示身份的工具。他們有足夠的金錢和人力資源來支撐這張揚的生活方式。那些繁複的絲綢長袍最終會在他們手中一次次報廢。而在深宮後院,妃嫔們也會在衣着上計較端莊與禦寒。再往下,辛勤勞作的仆從們則是這奢靡生活的支柱。
古人能夠長期維持這種拖地打扮的原因,并不僅僅在于衣着本身。更多的,是這個社會等級森嚴的展現。在這個金玉其外的古代社會背後,容不下普通百姓分毫奢侈的想法。他們隻能羨慕地望着上層人物的鋪張浪費和毫不在意,自己的身影卻始終隐沒在簡樸的粗布衣後。
這種社會現實也許今人無法完全了解。但放眼當今,這種鴻溝依然難解。我們所追求的,不僅是同樣奢華的外在,而更是内在的平等與寬容。這才是這個社會應有的本質。也許有朝一日,我們也能穿上飄飄的長袍,沒有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