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既是博士,又是流浪汉的前高考状元,让我想起了赵括。
他们之间最明显的一个共同点是什么呢?高分低能!
赵括虽然长平惨败,但是他依然能够把名字留在历史上,供后世之人指指点点。
但是这个博士呢,再过数年肯定淹没在红尘之中,杳无踪迹。
这也是他们之间唯一不可比的一个地方,毕竟不是一个量级的人物。
但是两个人的共同点还是让人有很多思考,隐隐感觉背后有可怕的东西。
看到这个高材生的遭遇,我不得不重新思考读书的意义。
余华在《活着》中写道:活着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马斯克也说:宇宙最终归于热寂,生命的意义在于旅途本身。
所以,人生的意义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在生活中追求快乐和幸福!
你奉献自己,是因为你能从中感到快乐和幸福。
你帮助他人,其实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即便你想名留青史,那也是在这种高大上的行为中,你能获得持久的快乐和幸福。
就算你“噼里啪啦”敲着木鱼,念着“阿弥陀佛”,最终也是为了成仙成佛,往生极乐。
读书,其实就是为这个人生意义服务的!
任何偏离了这个目标的读书行为,要么是白费功夫,要么是适得其反!
每一本书都是一块砖,读书都是为了盖自己的房子。
很多人为了收集砖而耗尽了生命的时光,真是可笑的很!
有的人读了很多书,到最后却被读书人的身份束缚。
学历成了下不来的高台和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真是可悲的很!
读书如果偏离了服务人生这个目标,最后肯定是得不偿失。
人生有很多的困惑,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认知和格局,去解开这些困惑。
生活中有很多挫折和困难,读书的目的就是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战胜这些挫折和困难。
世界很残酷,社会很复杂。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塑造自己,强大自己,从而能够更好的适应生存法则。
就这个流浪街头的博士而言,我觉得他很可怜!也很可恨!
因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我可怜他的不幸,恨他的脆弱!
读了那么多的书,有那么高的学历,却脆弱的像玻璃一样,一碰就碎!
他甚至连一点生活的风浪都经受不住,连一点起码的自救能力都没有。
到头来只能浑浑噩噩,苟活人间。
掉进泥坑里的人不可怜,只有躺在泥坑里的人才可怜!
被命运碾压的人不可怜,被碾压却依然呆在下面出不来的人才可怜!
失败的人不可恨,困在失败里的人才可恨!
流浪汉不可恨,拥有高级学历,仍然不思进取、甘愿流浪的人才可恨!
张桂梅校长曾经说过:放弃和认命是一条没有尽头的下坡路,在任何一个你没有觉察到的时刻,包括现在,通过行动去改变现状的机会,一直都存在!
这个世界并不会因为我们的脆弱而善待我们,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多读书,强大自己,把自己的玻璃心变成钢的!
欢迎点赞、关注,并在评论区留下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