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年只发射3次,欧洲竟被印度超越,是欧洲躺平了还是印度太强?

作者:历史助理

2023年,全球航天发射市场显得非常繁荣,共有210次轨道发射成功,创了历史新高。然而,在这一年的航天大戏中,欧洲却成了最大的输家,仅仅完成了3次发射,创下了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国家的航天事业却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尤其是印度,首次在发射次数上超越了欧洲,展现出了强大的航天实力和潜力。这究竟是欧洲的航天事业陷入了低谷,还是印度的航天事业迎来了黄金时代呢?

一年只发射3次,欧洲竟被印度超越,是欧洲躺平了还是印度太强?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2023年的航天发射数据。

根据统计,2023年全球共有210次轨道发射成功,其中美国以109次占据了半壁江山,刷新了单个国家单年发射的世界纪录,超过了前苏联在1982年的108次。美国的航天发射主要由SpaceX和Blue Origin两家私营公司承担,其中SpaceX一家就完成了83次发射,占据了全球发射市场的近40%。SpaceX的成功,得益于其先进的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以及其雄心勃勃的太空互联网计划Starlink,为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射需求和收入。美国的航天发射,不仅体现了其强大的技术实力,也体现了其对太空探索和开发的战略意图。

一年只发射3次,欧洲竟被印度超越,是欧洲躺平了还是印度太强?

紧随美国之后的是中国,以66次发射位居第二,占据了全球发射市场的近32%。中国的航天发射,主要由国家航天局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国有机构负责,其中国家航天局完成了28次发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完成了25次发射,其他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完成了13次发射。中国的航天发射,主要以科研和国防为目的,涵盖了卫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等多个领域。中国的航天发射,不仅体现了其不断提升的技术水平,也体现了其对太空利用和保障的战略需求。

一年只发射3次,欧洲竟被印度超越,是欧洲躺平了还是印度太强?

排在第三位的是俄罗斯,以19次发射占据了全球发射市场的9%。俄罗斯的航天发射,主要由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和俄罗斯航天集团等国有机构执行,其中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完成了14次发射,俄罗斯航天集团完成了5次发射。俄罗斯的航天发射,主要以商业和国际合作为目的,涉及了卫星、空间站、月球探测等多个领域。俄罗斯的航天发射,虽然没有达到其历史上的辉煌,但仍然体现了其在太空领域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一年只发射3次,欧洲竟被印度超越,是欧洲躺平了还是印度太强?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印度首次在发射次数上超越了欧洲,以7次发射占据了全球发射市场的3%。印度的航天发射,全部由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负责,其中包括了卫星、火星探测、月球探测等多个领域。印度的航天发射,以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为特点,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印度的航天发射,不仅体现了其在太空领域的迅速崛起,也体现了其对太空利用和发展的战略愿景。

相比之下,欧洲在2023年的航天发射表现可谓惨不忍睹,仅仅完成了3次发射,占据了全球发射市场的不足2%。欧洲的航天发射,全部由欧洲航天局(ESA)和阿丽亚娜集团负责,其中包括了卫星、空间站、太阳探测等多个领域。欧洲的航天发射,创下了自2004年以来的最低纪录,引发了航天界的广泛关注和担忧。欧洲的航天发射,究竟是出了什么问题呢?

一年只发射3次,欧洲竟被印度超越,是欧洲躺平了还是印度太强?

欧洲的航天发射之所以如此低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欧洲的新一代火箭阿丽亚娜6号一直未能如期首飞,导致欧洲的发射能力严重不足。阿丽亚娜6号是欧洲的主力火箭,是阿丽亚娜5号的替代品,原计划在2020年首飞,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技术难题、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预算不足、竞争不足、效率低下等,阿丽亚娜6号的首飞一再推迟,最终导致欧洲在2023年只能依靠过时的阿丽亚娜5号和维加火箭进行发射,而这两种火箭的发射成本和可靠性都无法与美国和中国的火箭相抗衡,从而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一年只发射3次,欧洲竟被印度超越,是欧洲躺平了还是印度太强?

其次,欧洲的发射需求被SpaceX大量抢走,导致欧洲的发射市场萎缩。由于欧洲缺少大中型火箭,只能寻求外部的发射服务,而SpaceX以其低廉的价格和高效的服务,成为了欧洲的首选发射商。因此,从欧洲航天局的重量级卫星,如欧几里德、一网星座、欧洲卫星公司SES等商业任务,几乎都委托给了SpaceX发射。

欧洲的发射需求,不仅来自于欧洲本身,还来自于欧洲与其他国家和组织的合作,如日本、韩国、印度、巴西、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北约等。这些合作伙伴,也都倾向于选择SpaceX作为发射商,而不是欧洲。这样一来,欧洲的发射市场就被SpaceX大量吞噬,导致欧洲的发射需求大幅减少。

一年只发射3次,欧洲竟被印度超越,是欧洲躺平了还是印度太强?

最后,欧洲的航天发射缺乏竞争和创新,导致欧洲的航天事业失去了活力和动力。欧洲的航天发射,几乎都由欧洲航天局和阿丽亚娜集团垄断,这两个机构都是由欧洲多个国家共同参与和管理的,因此受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制约和影响,难以形成有效的决策和执行。欧洲的航天发射,也缺乏民间的参与和推动,欧洲的民营航天企业数量和规模都远远落后于美国和中国,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和创新的氛围。

欧洲的航天发射,也没有跟上时代的潮流和需求,没有开发出可重复使用火箭、小型火箭、太空互联网等新兴的航天技术和产品,没有抓住新的航天机遇和市场。欧洲的航天发射,因此陷入了一种僵化、保守、落后的状态,难以摆脱困境。 相反,印度的航天发射却展现出了强劲的竞争和创新的能力,导致印度的航天事业蓬勃发展。

一年只发射3次,欧洲竟被印度超越,是欧洲躺平了还是印度太强?

反观印度的航天发射,完全由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导,这个机构是印度政府直接领导和支持的,因此具有很强的决策和执行力,能够根据国家的战略目标和需求,制定和实施有效的航天计划和任务。印度的航天发射,也得到了民间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印度的民营航天企业数量和规模都在快速增长,形成了与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良性互动和合作,为印度的航天事业提供了新的技术和市场。印度的航天发射,也紧跟时代的步伐和需求,开发出了可重复使用火箭、小型火箭、太空互联网等新兴的航天技术和产品,抓住了新的航天机遇和市场。印度的航天发射,因此呈现出了一种活跃、进取、领先的状态,不断突破自我。

一年只发射3次,欧洲竟被印度超越,是欧洲躺平了还是印度太强?

综上所述,2023年的航天发射数据,反映了欧洲和印度在航天领域的巨大差距。欧洲的航天发射,是欧洲的航天事业的缩影,很明显欧洲航天已经失去了在太空竞争中的主动权,而印度航天则正以其低成本、高效率、强大的自主能力,向着航天大国的目标迈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