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防长奥斯汀在ICU住了4天,为何迟迟不敢告诉拜登?白宫形成了怎样的猜疑链?奥斯汀是否将因此而下台?
美国当地时间1月6日,美国防长奥斯汀突然发布了一则简短的声明,内容只有7句话,奥斯汀表示:“在确保大众知情权的问题上,我本应做得更加完善,我承诺未来会做得更好,但需要指出的是:这是我的医疗疗程,我将对保密的决定承担全部责任。”
这番话可以理解为两层意思,奥斯汀为自己的“保密”行为向公众道歉,同时承担全部责任,不希望波及其他人。
奥斯汀为什么要突然道歉呢?
综合多方报道,奥斯汀在年前约了一个“择期手术”,所谓“择期手术”,就是指那些可以视情况选择适当时机再进行的手术,一般来说,这种病都不会特别严重,不过在手术后,奥斯汀却出现了并发症,并于1月1日住进了ICU,直到1月4日才脱离了脱险。
按理说,奥斯汀的遭遇值得同情,但是结合他身处的位置,他的做法却让美国上下都非常不满,因为这位美国防长在接受手术时全程保密,甚至连白宫都不知情。
据白宫官员透露,关于奥斯汀住院一事,白宫也是在1月4日,奥斯汀从ICU转出后才从五角大楼得知的消息,也就是说,在奥斯汀命悬一线的时候,包括拜登在内的美国高层全部不知情,这显然是非常危险的。
在得知消息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才将消息告知了拜登,作为最后一个知情人,这无疑让拜登非常尴尬。
首先,奥斯汀可是拜登亲手提拔的内阁成员,考虑到奥斯汀与拜登已故的儿子博·拜登关系亲密,奥斯汀应该是拜登最为信赖的手下,但是奥斯汀的做法,显然并不信赖拜登。
其次,美国官员向来都会在遭遇健康问题时,于24小时内公布自己的状况。
例如拜登在2021年被检查出患有癌症,也是马上告知了公众,在2023年3月,拜登接受癌组织切除手术时,也是及时更新情况,并将总统权力暂时移交给了副总统哈里斯。
拜登都无权“保密”,奥斯汀却玩起了特权,这显然是说不通的。
此外,奥斯汀此举将直接影响拜登内阁的民意支持。
目前,各界都涌现了对奥斯汀的批评声音,同时对拜登是否能掌控内阁形成了普遍质疑。
参议院军事委员会的最高共和党人、参议员罗杰·威克表示,当两个国家指挥机构之一无法履行职责时,军人家属、国会议员和美国公众都应该了解全部情况。
五角大楼新闻协会也致信批评了国防部的保密工作,信中提到,美国军人在中东面临的威胁越来越大,美国在巴以冲突、俄乌冲突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在这个时期,美国公众尤其需要了解其最高国防领导人的健康状况和决策能力。
更需要指出的是,奥斯汀在住院期间,偷偷将国防部长的权力移交给国防部副部长凯瑟琳·希克斯,但是后者的公开行程,现在却是在波多黎各度假,所以五角大楼的指挥系统,在这4天时间里,实际上是陷入了真空。
但是就在奥斯汀住进ICU的这段时间,美国军方的动作可没有停滞,因此奥斯汀也面临一大质疑,就是这些命令到底是谁下达的?
首先,在1月4日,奥斯汀在ICU的最后一天,美军空袭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打击已被伊拉克政府收编的“人民动员组织”,炸死该组织一名高级指挥官和多名成员。
此举引起了伊拉克政府的强烈不满,伊拉克总理苏达尼怒斥美军空袭是“公然的侵略”,并表示已确定“永久结束”美国领导的联军在伊拉克境内的存在。
所以空袭巴格达的命令到底是谁下达的?一旦此举导致美军被迫全面撤离伊拉克,谁又该为此负责?
其次,中美南海博弈正在上演。
在1月3日到4日,美军与菲律宾在南海举行联合巡逻,同期南部战区也在南海开展了例行巡航,而且据菲律宾媒体报道,在巡逻期间,美菲舰艇还遭遇了解放军导弹驱逐舰“合肥”号和护卫舰“黄山”号的近距离伴航。
可以说,当时的场面正处于紧张对峙的状态,然而任谁也没想到,中美海上对峙期间,美国军方一把手却躺在ICU,那么,美菲联合巡逻又是谁下达的命令?如果中美真的发生摩擦,美军又有谁能负起这个责任?
不仅如此,中美军事沟通正在稳步推进,日前中方已经任命了新任国防部长,不出意外的话,中美防长的对话应该会择期举行,但是美军在南海的挑衅动作,无疑对中美关系的缓和起到了消极影响。
最后,奥斯汀是否还有能力继续担任国防部长一职?
奥斯汀之所以选择全程保密,其实就是想保住自己国防部长的位置,不希望因为身体原因而被撤换或架空。
虽然奥斯汀对自己的病情三缄其口,强调自己已经重新履行职责,但是从公开消息来看,奥斯汀目前依然住在医院,健康状况显然存疑。
而且不要忘了,奥斯汀的年龄已经70岁高龄,而据柳叶刀发布的研究报告,近40%的高龄患者会出现术后并发症,而且“择期手术”后的30天内,高龄患者有着很高的死亡率。
奥斯汀在ICU待了4天,说明他的并发症非常严重,这是否对他的器官有不可逆的损伤尚无从得知,但不管是从处理事情的专业度问题,还是身体状况的预期,以及舆情的影响,综合以上三个因素考虑,奥斯汀恐怕要面临白宫和美国民众的猛烈风暴了。
美国军方会迎来新一轮的洗牌吗?我们不妨静观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