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曾经的世界第一渔港,禁捕20年仍无鱼可捕,堪称“断子绝孙”

前言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曾经的世界第一渔港,禁捕20年仍无鱼可捕,堪称“断子绝孙”

文/晨晨不爱吃豆腐c

编辑/晨晨不爱吃豆腐c

前言

昔日的“世界第一渔港”纽芬兰渔场,曾经养活了整个欧洲,它拥有着500年的辉煌历史,但如今却沦落到无鱼可捕的地步,就算是禁渔20多年情况还是没有好转,它究竟经历了什么?

曾经的世界第一渔港,禁捕20年仍无鱼可捕,堪称“断子绝孙”

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刷新着各类数据,但在这数据背后却存在着巨大的威胁,甚至是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现代渔业高速发展,高效率的机械作业已经代替了人工捕捞。

大型渔场海产资源非常丰富,不仅能够满足当地日常所需,还能出口到世界各国赚取外汇,从而满足其他地区对海产品的需求,但曾经的“世界第一渔港”已经名存实亡。

曾经的世界第一渔港,禁捕20年仍无鱼可捕,堪称“断子绝孙”

纽芬兰渔场

500多年前,一位来自意大利的航海家约翰·卡博特在游历大西洋时,经过了一座小岛,在小岛的附近她惊奇地发现渔船几乎被鱼群给包围了,密集程度之高,足以让一个有密集恐惧症的人当场晕倒。

曾经的世界第一渔港,禁捕20年仍无鱼可捕,堪称“断子绝孙”

这样的场景就连见惯了大场面的约翰·卡博特都觉得不可置信,他还将自己看到的景象写进了日志中,他感叹地说:“将石头放进篮子里扔进大海,篮子里马上就会被鳕鱼填满”。

和他一同在船上的船员表示,他们可以说是才在鱼群背上走上了岸边,由此可见,这里鱼的数量之多。但这也只是500年前的景象了,现在取而代之的只是一片死水,给人类留下了触目惊心的痕迹,这也正是人类的贪婪得到了自然界的惩罚!

曾经的世界第一渔港,禁捕20年仍无鱼可捕,堪称“断子绝孙”

贪得无厌这个词可以很好地形容绝大多数人类,当看到某种资源时,脑子里浮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怎么占为己有,之后将其转变成钱装进自己的口袋,为此很多人甚至不惜破坏生态环境,而咱们今天要讲的纽芬兰渔场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曾经的世界第一渔港,禁捕20年仍无鱼可捕,堪称“断子绝孙”

欧洲霸主

如今的北美地区发展的相当不错,尤其是美国已经成为了霸主,不过在这之前,欧洲才是世界最强的存在,凭借着自己的实力,四处掠夺,让多个国家沦为“阶下囚”。

曾经的世界第一渔港,禁捕20年仍无鱼可捕,堪称“断子绝孙”

欧洲是世界上发展最早的地区,这主要得益于对新航路的开辟,在大航海时代,他们的扩张无疑是成功的,开创了工业文明,而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是英国,他可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相当发达。

曾经的世界第一渔港,禁捕20年仍无鱼可捕,堪称“断子绝孙”

正因为有了这样强有力的支撑,才能够让一些欧洲国家肆无忌惮侵略他国。北美地区的原材料极为丰富,所以欧洲国家就将目光锁定在了北美地区,纽芬兰渔场是北美地区的资源聚集地,自然没能逃过他们的魔爪。

渔场被约翰·卡博特发现后,可以说是震惊了欧洲人,于是他们就迫不及待的来到这个地区宣布主权,当时的欧洲,航海技术领先世界,这给他们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曾经的世界第一渔港,禁捕20年仍无鱼可捕,堪称“断子绝孙”

大肆捕捞

大批欧洲国家来到了这里,其中包括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英国等,他们的到来让原本荒无人烟的小岛瞬间变得热闹起来,在这场“海洋资源”的掠夺战中,英国和爱尔兰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

很多人靠着贩卖鳕鱼干发家致富,甚至有的人还不惜驻扎在此,每天起早贪黑地在浅海滩不停地打捞,捞上来的鱼晒成鱼干,之后再卖给当地收鱼的欧洲商人。

曾经的世界第一渔港,禁捕20年仍无鱼可捕,堪称“断子绝孙”

之后欧洲人开始在纽芬兰渔场岸边大规模地建立捕鱼工厂,光靠着出售鳕鱼,养活了上万名渔民的同时,还让人家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出色的海军。

在进入了20世纪之后,随着蒸汽机革命带来的红利,海洋机械快速崛起,人们开始进行深海捕鱼作业,船舶制造不断地发展,从而让人们的捕鱼范围不断的扩大。

曾经的世界第一渔港,禁捕20年仍无鱼可捕,堪称“断子绝孙”

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大型的机械捕鱼船不断地开向大海,受机械作业的影响最严重的就是纽芬兰渔场,二战过后,由于发达国家疯狂地发展经济,欧洲的冷冻存储技术不断地更新,给纽芬兰渔场带来了灾难。

据一位纽芬兰的老渔民回忆,1954年,海上来了一艘巨大的轮船,带着一个超大的机动拖网和速冻冷柜,改变了鳕鱼的储存方式,也彻底改变了渔场的命运。

曾经的世界第一渔港,禁捕20年仍无鱼可捕,堪称“断子绝孙”

鳕鱼被捕捞上船,不需要做任何处理,直接扔进速冻冷柜进行速冻,之后再运出去售卖,这可比晒鳕鱼干省时省力多了,也比鳕鱼干来钱快,在金钱诱惑下,渔场附近的巨轮越来越多。

曾经的世界第一渔港,禁捕20年仍无鱼可捕,堪称“断子绝孙”

这对于纽芬兰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命运转折,之前大家用的都是传统的捕捞方式,这样不仅捕捞量小、捕捞的速度也慢,而且渔民们也会专门避开鳕鱼的产卵季节,所以就算经过了几百年的打捞,这里依旧可以源源不断地产出鳕鱼。

曾经的世界第一渔港,禁捕20年仍无鱼可捕,堪称“断子绝孙”

但资本家就不同了,硕大的巨轮加上新技术的加持,一个小时的捕捞量可以抵得上传统方式几个月的量,这样的速度,根本不给鳕鱼喘息繁殖的时间。

所以这种大肆的捕捞,仅仅十年,就将纽芬兰浅海给“掏空”了,这些人就开始打深海区的主意,纽芬兰渔场如今的下场,可以说是他们一手造成的。

曾经的世界第一渔港,禁捕20年仍无鱼可捕,堪称“断子绝孙”

第一点就是工业化现代技术的进步,更新了捕捞技术,再来就是冷冻技术的升级,集装箱的发明也是捕鱼业走向发达的一大推手,虽然在表面上看是人类的技术在进步。

但毫无底线地捕捞,让这些新设备成为了海洋的杀手,眼看资源越来越少,他们也不愿意停下脚步,而是将机动拖网伸向海底,所到之处,几乎没有漏网之鱼,就连海底的植物也被破坏殆尽。

曾经的世界第一渔港,禁捕20年仍无鱼可捕,堪称“断子绝孙”

禁捕20年换来却是“断子绝孙”

在纽芬兰加入加拿大后缓解了这一趋势,1977年,加拿大以保护纽芬兰资源为由,宣布了200海里领海权法案,虽然少了欧洲国家的和美国的捕捞,但是本国渔民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大肆捕捞。

曾经的世界第一渔港,禁捕20年仍无鱼可捕,堪称“断子绝孙”

他们开始用声呐技术捕鱼,让本就所剩不多的鳕鱼无路可逃,时间到了20世纪90年代,纽芬兰渔场已经到了无鱼可捕的窘境,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政府才不得已下达了20年的禁渔令。

但为时已晚,因为长时间的大肆捕捞,已经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就算是借助外力帮助鱼群繁殖,这里依旧没能恢复到往日的模样,直到现在该流域里的鱼群还是寥寥无几。

曾经的世界第一渔港,禁捕20年仍无鱼可捕,堪称“断子绝孙”

看到曾经“世界第一渔港”如今的下场,我们不得不引以为戒,丰富的鱼类是大自然的馈赠,我们一定要好好地珍惜,不要过度捕捞,更不要去破坏生态环境。

现代渔业虽然有了新科技技术加持,提高了捕鱼的效率,但这种方式有的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我们使用这些工具时,一定要知道如何去保护环境以及野生物种,想做到这一点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的。

曾经的世界第一渔港,禁捕20年仍无鱼可捕,堪称“断子绝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