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啖啖
编辑|t
引言
1981年,一个女人走入一场正在开庭的庭审。只见她神情淡然,径直走到法庭中央,因为她是受害者的母亲,所有人对她的出现并不意外,也没有过多设防。却没想到,她接下来的举动,震撼了整个法庭。
只见她从口袋中掏出一把0.22的贝雷塔手枪,果断而迅速地击毙了眼前的嫌犯。她就是被德国人称为“复仇之母”的玛丽安·巴赫迈尔。
(玛丽安·巴赫迈尔)
一、离家出走的女儿
1980年5月5日,玛丽安·巴赫迈尔照常起床准备早餐,对当时的她而言,这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早上。
只是吃早餐时,女儿安娜因为挑食被玛丽安训了几句,她不服气地和母亲争吵了起来。玛丽安没控制住脾气说了几句重话。安娜当即悲伤又愤怒地离开餐桌。
玛丽安没有去理会离开的安娜。
(玛丽安·巴赫迈尔)
与丈夫离婚之后,她选择自己带着小女儿安娜生活,两个人住在吕贝克的旧城区。经营着一家小酒吧以维持生计。
忙碌又琐碎的生活重担深深地压在这个单亲母亲身上。女儿脾气有时有点任性,两人总有些小摩擦,但很快又会和好。她并没有将这次争吵放在心上,想着到了晚上女儿放学再好好谈谈。
但让她没想到的是,这次对话是她与女儿最后一次交谈。从此之后,安娜再也没有回到她的身边。
(安娜生前照片)
二、巧妙脱罪的嫌犯
那天下午玛丽安回到家中,却发现早该放学回家安娜并不在家。她寻去学校才得知安娜今天根本没去上学。
心急如焚的她马上赶往警察局报了警。学校、邻居、亲友听闻此都派了人手来寻找安娜。人们还以为只是贪玩的女孩忘记了回家的路。
(人们在树林中寻找失踪的安娜)
直到后来有人在运河边发现了装着安娜小小尸体的纸板箱。她的脖子上有着明显的勒痕,衣衫不整,显然生前遭到了袭击和虐杀。
这个案件引发了不小的轰动,德国警方迅速出动,迅速地抓捕了嫌犯,让玛丽安难以相信的是,这个男人居然是她们的邻居克劳斯·格拉博夫斯基。
(嫌犯克劳斯)
克劳斯也在审讯中承认自己的罪行——是他用一根丝袜勒死了这个可怜的小女孩。但他接下来的供词却前言不通后语,充满主观偏见。
他自称,案发前是7岁的安娜主动向他打了招呼,他看安娜独自一人走在路上觉得危险,出于好心才将她带回家中。
没想到回到家中,安娜就向他索要钱财,并威胁他如果不同意,就会回家告诉别人自己被侵害了。
他因为过于害怕,一时才在失手才将她勒死了。
(玛丽安·巴赫迈尔)
三、一心复仇的母亲
克劳斯的这份供词不仅将主要责任都推脱在安娜身上,而且漏洞百出,毫无逻辑可言。而且克劳斯本身就是有过类似犯罪前科的人。
但当时警方并没有在安娜身上查出受到侵害的证据,无法证明他话的真实性也确实无法反驳。
(克劳斯本就有前科,其律师却巧妙借用受刑为由辩解其案发时精神不正常)
这个本该为自己罪行付出代价的男人,却巧妙地开脱了。
而且克劳斯的律师当时还利用克劳斯有前科,遭受了化学阉割所以精神出现问题为由为他辩护。
最终在一审判决中,这个证据确凿的罪犯居然被法庭宣判无罪释放了。
(玛丽安)
虽然她立马上诉了,当时根据当时警方现有的证据推断,二审的情况也并不乐观。这一消息彻底碾碎了玛丽安想要寻求法律审判公平的希望。
1981年3月6日,二审如期开庭。法庭上,克劳斯正向法官陈述他那套说了千百遍的案发经过。不出意外的话,他应该很快就会当庭释放。
只是这时,玛丽安缓缓地走了进来。她是被害者的母亲,也是本次的原告。所有人对她的出现并不意外。
(玛丽安举枪击杀嫌犯)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正在法庭之上,也没有人在特别留意她的动作。没想到她却在这时做了一件轰动整个法庭,乃至整个德国的举动。
只见她果断从口袋中掏出了一把0.22的贝雷塔手枪,毫不犹豫地对着克劳斯连开八枪,直到弹夹打空。
(0.22贝雷塔手枪,一款袖珍手枪)
人们被她的举动震撼到愣在原地,好一会儿才有人上前拦下她。玛丽安没有挣扎也没有逃跑,满眼恨意地看着眼前的男人倒下血泊之中,才镇静地随警察离开。
八枪之中,克劳斯身中六枪,当庭死亡。
四、饱受争议的结局
玛丽安的所作所为很快震惊了德国上下,当时关于她的行为争议很大。有人称她为“复仇之母”,赞起是用自己的审判法律的不公,惩戒了罪犯。
(玛丽安)
也有人认为她的行为是在“分裂国家”,纵然她有苦衷,但是以恶制恶的行为更加恶劣,影响更坏。如果不严惩是在鼓励人们用犯罪抵抗犯罪。
这是一场复仇正义性争辩。但是这个案件证据确凿,犯罪经过和事实明显,审理难度并不大。1983年,法院经过审理宣判她“蓄意过失杀人罪名成立”,玛丽安被判入狱6年。
三年之后,她就因为在狱中表现良好被提前释放。但民间关于这件案子的争辩从没停止,直到今天,仍然有许多人对这场审判的结果针砭不一。
(玛丽安与克劳斯被击毙后的现场)
案件发生之后,当时的媒体走访玛丽安的住所和工作的酒吧。她们母女两人住在狭小的房间中,薪资微薄。玛丽安作为这样一个单身妈妈的心酸和艰难可想而知。
女儿对一生坎坷的她来说也许是生命中为数不多的光和希望。纵然女儿有时有点任性,但母女之间又怎么有隔夜仇。
安娜的悲剧犹如一把巨锤狠狠击碎了这个母亲的希望之火。人们把玛丽安称作“复仇之母”,以她比喻嫉恶如仇的勇者,抨击不公的审判和现实。
(安娜生前影像)
但其实对玛丽安而言或许那只是无望之后的绝叫呐喊。玛丽安从未后悔自己的行为,在当年的审讯中她也承认了自己的所为都是为了女儿复仇。
出狱之后,玛丽安远走他乡,重婚又离婚,但一直没有回到德国。
1996年,玛丽安因患胰腺癌离世。她的家人遵照她的遗嘱,将她安葬在她的女儿安娜身边。
(安娜的坟墓,玛丽安也葬在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