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桥地处甘肃平凉、庆阳与陕西咸阳两省三市交界处。一桥连接了两省三连泾河自长庆桥下流出平凉,北岸甘肃庆阳宁县、南岸陕西咸阳长武,一桥连接着两省三个县,属要塞之地。
一桥两省三县通
最早的长庆桥,建于1936年,为灰石浸水挤为灰石漫水桥。史载由抗日名将、国民党陆军中将何柱国监修并为之立撰刻碑,碑载:“以其衔接长武、庆阳两县,兼寓‘长庆安澜’与‘长途庆慰’之义,因命名曰‘长庆桥’”。该桥的建成,贯通了泾河南北,成为了当时陕西甘肃宁夏间公路运输的快捷通道。
1946年,为阻止共产党西进南山,国民党空军以误炸为由,炸掉了“长庆桥”的桥梁。置身长庆桥之上,在距南向几米外,被炸毁的四座桥墩清晰可见,经受了河水的冲击。桥头上去有与国民党打阻击的“九连洞”,小时候还可以捡到弹壳。这些都是长庆桥战争的历史印记。
桥梁被炸剩桥墩
新中国成立后的1960年,当地政府重建长庆桥。它全长256米,上部结构为21孔的石拱桥,下部结构为水泥砂浆砌块石重力式桥墩。这座完全由能工巧匠用石料砌筑的石拱桥,也是中国传统造桥技术的典型历史见证。
能工巧匠令人服
位于长庆桥桥头的西端,左边桥墩隽刻着“抓革命促生产”,右边桥墩隽刻着“促工作促备战”的字样。
建桥备战是首选
桥头的东端一侧也刻有“艰苦奋斗,自力更生”。默默的诉说着修筑此桥的那段难忘的历史,这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长庆桥。
历史记忆在眼前
长庆桥横跨泾河,由甘肃省建造,去成为陕甘宁三省间的公路交通、物流运输、工农发展的柔要枢纽工程。随着长庆桥的建成运营,也孕育了长庆桥繁华时代的来临。
1970年十万石油工人进驻长庆桥北面的长庆桥村,由此拉开了陇东石油大会战的序幕,中国第一大油气田长庆油田即从此诞生。长庆桥也因为长庆油田名声更加响亮。
十万工人大会战
1998年9月长庆石油指挥部迁至西安北郊马家湾,长庆桥上也没有来来去去的日产车,只有砂砾和零零落落的车辆及骑着摩托车、电动车的附近村民,热闹的场景只留在上代人们的记忆中。
如今,在长庆桥前方,长1700米、最高89米、横跨泾河川道、连接甘陕董志、长武两塬的G70福银高速和G22青兰高速,还有平西铁路,244国道过境。尽管这样,长庆桥仍是南北物资运输,人员往来(西边的平凉泾川人对星期天才逢集的庆阳长宁县长庆桥镇乐此不疲。
长庆桥八达四通
已经服役快60年的长庆桥桥面、桥栏有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已远远超出了它的承载能力。为了保障人员车辆安全、桥梁运行安全,平凉公路管护部门一方面对大吨位车辆进行了限高通行,另一方面对桥梁实施维修加固。
车辆限高保安全
长庆桥作为G244线乌江公路改建提升的控制性重要工程,新的长庆桥重建计划将在今年实施。同时对老长庆桥将维修改造,让长庆桥丰碑般的永远矗立,时刻见证泾河灿烂文化的变迁史诗。也让子孙后代铭记这段难忘的历史,生生而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