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家茶铺又老又精致,距离百年老店仅差15年

这家茶铺又老又精致,距离百年老店仅差15年

奇香村茶行 – 坚尼地城

创于: 1938年

经营: 茶庄 (批发及零售)

地址: 坚尼地城卑路乍街30A地下

货品: 中式茶叶、茶壶及茶具

撰文:Eliana

摄影:Jenny

坚尼地城犹如喧嚣的港岛中的一片净土,长斜楼梯、绿皮电车、旧式唐楼、街坊老店等等令人不禁回想起旧时香港。奇香村茶行正正在坚尼地城卑路乍街设铺,店前的电车路与茶行构成一种和谐的社区面貌,第三代传人林文聪在此细说店铺故事。

百年老店

林氏家族在1938年创立奇香村茶行,原址位于中环皇后大道中。翻查中环皇后大道中旧照,发现「奇香村㗎啡室」招牌,其下梁柱隐见「奇香村茶行」五字。原来茶行最初采用「双轨模式」营运,前铺作为咖啡室,售卖奶茶、三明治及蛋糕等等小食,茶叶采用自家出品,品质有所保证,后铺则用作出售茶叶,并划出空间供客饮茶,这种经营模式维持至1950年代。及后,奇香村先后搬到士丹利街(陆羽茶室旁边)和威灵顿街营业,并于1966年在卑路乍街现址设置分店经营至今。

这家茶铺又老又精致,距离百年老店仅差15年

历史悠久的奇香村见证了香港茶行以至锡器工厂的变迁。不少老字号茶庄原先在本地设立茶叶烘焙工场,但现时部分茶行已经转交代工工埸烘焙茶叶。奇香村仍然坚持在坚尼地城自设本地烘焙工场,由经验丰富的焙茶师傅把关,拿捏茶叶烘焙程度与火候,保证茶叶品质。另外,以往不少香港茶行会向本地锡器工厂订制茶罐。锡罐早于明代已经十分常见,锡在空气中不易氧化,密封性强,可谓「贮茶色不变」,能延长茶叶保鲜时间,所以茶行喜欢采用锡罐。奇香村曾委托以打造锡器闻名的颜永兴订制锡罐,并且使用至今。由此可见,往日香港不乏技艺精湛的工匠,只可惜随着社会发展这些轻工业渐渐没落。

这家茶铺又老又精致,距离百年老店仅差15年

时至今天,奇香村茶行仍然使用传统的鸡皮纸袋包装茶叶。锡纸包装是于二、三十年代才面世,并渐渐取代鸡皮纸袋成为相对主流的茶叶包装,现在常见的茶包则是最后面世的。奇香村的鸡皮纸袋沿用传统设计,袋面印上出店铺资料、仙鹤商标及自家「富贵茶」外,还于背面以隶书字体列出售卖的茶叶种类,呈现昔日的设计美感。往日茶客通常于新年前一次过购买一年的茶叶,通常大概有六斤。虽然现在一次性购买大量茶叶的茶客变少,但奇香村仍然提供不同尺寸的鸡皮纸袋以符合客人需求。

这家茶铺又老又精致,距离百年老店仅差15年

传承三代

林文聪先生于2007年正式接手茶行,他指出经营模式已有转变。虽然茶行依旧以批发生意为主,主要供应给茶楼,但往日会分销茶叶到外国,例如荷兰。奇香村出品的茶叶深受外国人欢迎,国外经销商不但会把奇香村的茶叶上架到外国超市出售,亦有外国纪念品店联络奇香村采购茶叶和代工包装。及后因业务整顿,奇香村想将重心放在加强建立品牌形象上,并非以往的代工模式,所以重新把业务聚焦于本地。

这家茶铺又老又精致,距离百年老店仅差15年

尽管如此,奇香村的出品吸引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林老板对其中一位客人印象深刻。他回忆到:「那位客人最初只会默默地挑选茶叶,后来数年间不断拜访茶行后,亦会跟我交流茶叶的知识。」及后,那位客人才表明他是一位日本作家,并表示会将茶行的所见所闻辑录成书。

奇香村茶行坚持本地出品。除了烘焙、包装等工序均在香港进行,林老板亦事事亲力亲为。林老板一家由设计包装、贴标签、人手包装均全程参与。他可谓掌管市场营销、包装设计、对外销售的「多功能老板」。

招牌茶叶

除了普洱、铁观音及乌龙等等常见品种之外,茶行亦有售卖一些市面上少见的茶,例如马骝搣、蟠龙桃等茶叶,但提到奇香村的招牌茶叶就不得不提「富贵茶」和「潮州浓香铁观音」。

这家茶铺又老又精致,距离百年老店仅差15年

「富贵茶」是茶行独创一味的拼配茶,即为桂花高山乌龙茶,其配方由林文聪爷爷早年所创。「富贵茶」茶韵浓郁,喉韵甘强,口味类近潮州工夫茶。由于家族来自潮州,并且涉猎茶叶相关生意,故此拼配茶方和茶叶焙火方法带有当地茶文化的影子,林老板亦称「富贵茶」是浓香的工夫茶口味。虽命名为「富贵茶」的原因已不可考究,但茶行仍采用旧时流传下来的配方,让一众茶客都仍可以体验昔日茶味。

这家茶铺又老又精致,距离百年老店仅差15年

此外,奇香村另一招牌是「潮州浓香铁观音」。「潮州浓香铁观音」是奇香村在开业时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而受欢迎的原因与中环往日为海运港口相关。往日中环门市毗邻多米仓油仓,而位于中环的Victoria Permanent Pier是货船落卸粮油等货物的热门地点。在30年代,轮船无法在码头直接上落货,需要货艇驳运至轮船落货。当时所有货物均需以人力搬运到船上,是一项高劳力付出的工作。在昔日平民阶层无法负担咖啡的年代,一杯价格相宜的「潮州浓香铁观音」甚具提神之效,可为平民咖啡,因此「潮州浓香铁观音」广受船民欢迎。现在,Victoria Permanent Pier已被拆卸,在轮船搬运货物的船民也不复见。但从茶叶背后的故事,奇香村见证了中环发展与旧日时光。

新旧交融

林老板保留了不少店内传统。他接手后仍保留了旧日传统包装、富贵茶和门市内部装潢。他说:「富贵茶仅我们一家独有,装潢、鸡皮纸均反映了我们的历史」。同时,奇香村的行销模式亦因现今资讯化社会而产生转变。他认为精品化茶庄是整个茶叶行业的未来发展方针,十分着重市场营销,故此参加了香港国际茶业展,务求吸引高阶客群。茶行通过茶展接触到酒店、商场等高端客户,茶行的业务上亦趋向多元化。奇香村除了供应茶叶给客户,他们亦会按客户要求举办茶艺研讨会,进行茶艺示范,推广茶文化。

这家茶铺又老又精致,距离百年老店仅差15年

除了发展高端客户外,奇香村亦积极打开年轻一代市场。早于21世纪初,林老板利用工余时间自学编写程式,开发网页。随着网路渐趋普及,他亦亲自经营茶行社交媒体帐号,利用社交平台提升知名度。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店铺资讯,并以此作联络客人的渠道。除此以外,他亦亲自设计茶行的所有广告,进行社交媒体营销。同时,亦看准外卖平台发展蓬勃,主动利用网上平台销售产品。

同时,他亦开始涉猎产品设计。茶罐的配色、字体设计乃至形状均是他亲手设计。在门市上架的礼盒装是参考了顾客意见所制成的第三个版本。最初的茶罐设计是圆罐包装,收到顾客反应后,重新设计为方罐包装。产品设计以原色为主色,白色为副色,再配上烫金字体。视觉效果上,呈现出简约、精致的感觉,以配合茶行的营运方针。

这家茶铺又老又精致,距离百年老店仅差15年

未来可期

茶行走过九十多载,遇到大大小小的危机,包括樽装茶的兴起和珍珠奶茶的热潮。以上两项危机相较新冠肺炎所带来的冲击,可谓小巫见大巫。疫情重创茶行生意,当中「二人限聚令」和「晚市禁堂食」的政策尤甚。茶楼营业时间缩短导致对茶叶的需求大大降低,取货数量跌近七成,并且要求茶行提供折扣。林文聪坦言「大家遇着同样处境,他们大多是我们的老主顾,加上我们的关系可谓唇亡齿寒,只能咬紧牙关提供折扣。」即使防疫政策渐宽,生意历经一年才能重回正轨。

这家茶铺又老又精致,距离百年老店仅差15年

整个行业所面对的困难,除了经营环境问题之外,更是无人传承。若要茶行维持运作,除了倚靠老板掌舵之外,烘焙师傅运用工艺提升茶的风韵,可谓茶行的中流砥柱。然而,他们已经工作多年,而且工作环境酷热,不易吸引后生入行,随着烘焙师傅开始年老,香港焙茶技术途前景不容乐观。

尽管如此,奇香村对行业充满信心,认为行业发展趋势在于产品多元化及精品化,茶行亦有胶囊式茶包等等创新构思。

一盏花茶间,林老板已说过店内故事。访问于去年进行,当时防疫政策略为宽松。新年伊始,疫情再度严竣。现在政府防疫政策再度收紧,暂无放松迹象,令人不禁担心茶行经营环境再度受到挑战。期望香港走出阴霾,各行各业早日走出艰难时期。

价目参考——为让更多人对老铺货品的价格定位有所了解,专页往后会加入此列表写下主要品项目前的价位供大家参考。

富贵茶 每斤$960/ 100克$160

潮州浓香乌龙茶 每斤$360 / 100克$60

马骝搣 每斤$988 / 100克$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