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家茶鋪又老又精緻,距離百年老店僅差15年

這家茶鋪又老又精緻,距離百年老店僅差15年

奇香村茶行 – 堅尼地城

創于: 1938年

經營: 茶莊 (批發及零售)

位址: 堅尼地城卑路乍街30A地下

貨品: 中式茶葉、茶壺及茶具

撰文:Eliana

攝影:Jenny

堅尼地城猶如喧嚣的港島中的一片淨土,長斜樓梯、綠皮電車、舊式唐樓、街坊老店等等令人不禁回想起舊時香港。奇香村茶行正正在堅尼地城卑路乍街設鋪,店前的電車路與茶行構成一種和諧的社群面貌,第三代傳人林文聰在此細說店鋪故事。

百年老店

林氏家族在1938年創立奇香村茶行,原址位于中環皇後大道中。翻查中環皇後大道中舊照,發現「奇香村㗎啡室」招牌,其下梁柱隐見「奇香村茶行」五字。原來茶行最初采用「雙軌模式」營運,前鋪作為咖啡室,售賣奶茶、三明治及蛋糕等等小食,茶葉采用自家出品,品質有所保證,後鋪則用作出售茶葉,并劃出空間供客飲茶,這種經營模式維持至1950年代。及後,奇香村先後搬到士丹利街(陸羽茶室旁邊)和威靈頓街營業,并于1966年在卑路乍街現址設定分店經營至今。

這家茶鋪又老又精緻,距離百年老店僅差15年

曆史悠久的奇香村見證了香港茶行以至錫器工廠的變遷。不少老字号茶莊原先在本地設立茶葉烘焙工場,但現時部分茶行已經轉交代工工埸烘焙茶葉。奇香村仍然堅持在堅尼地城自設本地烘焙工場,由經驗豐富的焙茶師傅把關,拿捏茶葉烘焙程度與火候,保證茶葉品質。另外,以往不少香港茶行會向本地錫器工廠訂制茶罐。錫罐早于明代已經十分常見,錫在空氣中不易氧化,密封性強,可謂「貯茶色不變」,能延長茶葉保鮮時間,是以茶行喜歡采用錫罐。奇香村曾委托以打造錫器聞名的顔永興訂制錫罐,并且使用至今。由此可見,往日香港不乏技藝精湛的工匠,隻可惜随着社會發展這些輕工業漸漸沒落。

這家茶鋪又老又精緻,距離百年老店僅差15年

時至今天,奇香村茶行仍然使用傳統的雞皮紙袋包裝茶葉。錫紙包裝是于二、三十年代才面世,并漸漸取代雞皮紙袋成為相對主流的茶葉包裝,現在常見的茶包則是最後面世的。奇香村的雞皮紙袋沿用傳統設計,袋面印上出店鋪資料、仙鶴商标及自家「富貴茶」外,還于背面以隸書字型列出售賣的茶葉種類,呈現昔日的設計美感。往日茶客通常于新年前一次過購買一年的茶葉,通常大概有六斤。雖然現在一次性購買大量茶葉的茶客變少,但奇香村仍然提供不同尺寸的雞皮紙袋以符合客人需求。

這家茶鋪又老又精緻,距離百年老店僅差15年

傳承三代

林文聰先生于2007年正式接手茶行,他指出經營模式已有轉變。雖然茶行依舊以批發生意為主,主要供應給茶樓,但往日會分銷茶葉到外國,例如荷蘭。奇香村出品的茶葉深受外國人歡迎,國外經銷商不但會把奇香村的茶葉上架到外國超市出售,亦有外國紀念品店聯絡奇香村采購茶葉和代工包裝。及後因業務整頓,奇香村想将重心放在加強建立品牌形象上,并非以往的代工模式,是以重新把業務聚焦于本地。

這家茶鋪又老又精緻,距離百年老店僅差15年

盡管如此,奇香村的出品吸引不少遊客慕名而來。林老闆對其中一位客人印象深刻。他回憶到:「那位客人最初隻會默默地挑選茶葉,後來數年間不斷拜訪茶行後,亦會跟我交流茶葉的知識。」及後,那位客人才表明他是一位日本作家,并表示會将茶行的所見所聞輯錄成書。

奇香村茶行堅持本地出品。除了烘焙、包裝等工序均在香港進行,林老闆亦事事親力親為。林老闆一家由設計包裝、貼标簽、人手包裝均全程參與。他可謂掌管市場營銷、包裝設計、對外銷售的「多功能老闆」。

招牌茶葉

除了普洱、鐵觀音及烏龍等等常見品種之外,茶行亦有售賣一些市面上少見的茶,例如馬骝搣、蟠龍桃等茶葉,但提到奇香村的招牌茶葉就不得不提「富貴茶」和「潮州濃香鐵觀音」。

這家茶鋪又老又精緻,距離百年老店僅差15年

「富貴茶」是茶行獨創一味的拼配茶,即為桂花高山烏龍茶,其配方由林文聰爺爺早年所創。「富貴茶」茶韻濃郁,喉韻甘強,口味類近潮州工夫茶。由于家族來自潮州,并且涉獵茶葉相關生意,故此拼配茶方和茶葉焙火方法帶有當地茶文化的影子,林老闆亦稱「富貴茶」是濃香的工夫茶口味。雖命名為「富貴茶」的原因已不可考究,但茶行仍采用舊時流傳下來的配方,讓一衆茶客都仍可以體驗昔日茶味。

這家茶鋪又老又精緻,距離百年老店僅差15年

此外,奇香村另一招牌是「潮州濃香鐵觀音」。「潮州濃香鐵觀音」是奇香村在開業時最受歡迎的産品之一。而受歡迎的原因與中環往日為海運港口相關。往日中環門市毗鄰多米倉油倉,而位于中環的Victoria Permanent Pier是貨船落卸糧油等貨物的熱門地點。在30年代,輪船無法在碼頭直接上落貨,需要貨艇駁運至輪船落貨。當時所有貨物均需以人力搬運到船上,是一項高勞力付出的工作。在昔日平民階層無法負擔咖啡的年代,一杯價格相宜的「潮州濃香鐵觀音」甚具提神之效,可為平民咖啡,是以「潮州濃香鐵觀音」廣受船民歡迎。現在,Victoria Permanent Pier已被拆卸,在輪船搬運貨物的船民也不複見。但從茶葉背後的故事,奇香村見證了中環發展與舊日時光。

新舊交融

林老闆保留了不少店内傳統。他接手後仍保留了舊日傳統包裝、富貴茶和門市内部裝潢。他說:「富貴茶僅我們一家獨有,裝潢、雞皮紙均反映了我們的曆史」。同時,奇香村的行銷模式亦因現今資訊化社會而産生轉變。他認為精品化茶莊是整個茶葉行業的未來發展方針,十分着重市場營銷,故此參加了香港國際茶業展,務求吸引高階客群。茶行通過茶展接觸到酒店、商場等高端客戶,茶行的業務上亦趨向多元化。奇香村除了供應茶葉給客戶,他們亦會按客戶要求舉辦茶藝研讨會,進行茶藝示範,推廣茶文化。

這家茶鋪又老又精緻,距離百年老店僅差15年

除了發展高端客戶外,奇香村亦積極打開年輕一代市場。早于21世紀初,林老闆利用工餘時間自學編寫程式,開發網頁。随着網路漸趨普及,他亦親自經營茶行社交媒體帳号,利用社交平台提升知名度。通過社交媒體釋出店鋪資訊,并以此作聯絡客人的管道。除此以外,他亦親自設計茶行的所有廣告,進行社交媒體營銷。同時,亦看準外賣平台發展蓬勃,主動利用網上平台銷售産品。

同時,他亦開始涉獵産品設計。茶罐的配色、字型設計乃至形狀均是他親手設計。在門市上架的禮盒裝是參考了顧客意見所制成的第三個版本。最初的茶罐設計是圓罐包裝,收到顧客反應後,重新設計為方罐包裝。産品設計以原色為主色,白色為副色,再配上燙金字型。視覺效果上,呈現出簡約、精緻的感覺,以配合茶行的營運方針。

這家茶鋪又老又精緻,距離百年老店僅差15年

未來可期

茶行走過九十多載,遇到大大小小的危機,包括樽裝茶的興起和珍珠奶茶的熱潮。以上兩項危機相較新冠肺炎所帶來的沖擊,可謂小巫見大巫。疫情重創茶行生意,當中「二人限聚令」和「晚市禁堂食」的政策尤甚。茶樓營業時間縮短導緻對茶葉的需求大大降低,取貨數量跌近七成,并且要求茶行提供折扣。林文聰坦言「大家遇着同樣處境,他們大多是我們的老主顧,加上我們的關系可謂唇亡齒寒,隻能咬緊牙關提供折扣。」即使防疫政策漸寬,生意曆經一年才能重回正軌。

這家茶鋪又老又精緻,距離百年老店僅差15年

整個行業所面對的困難,除了經營環境問題之外,更是無人傳承。若要茶行維持運作,除了倚靠老闆掌舵之外,烘焙師傅運用工藝提升茶的風韻,可謂茶行的中流砥柱。然而,他們已經工作多年,而且工作環境酷熱,不易吸引後生入行,随着烘焙師傅開始年老,香港焙茶技術途前景不容樂觀。

盡管如此,奇香村對行業充滿信心,認為行業發展趨勢在于産品多元化及精品化,茶行亦有膠囊式茶包等等創新構思。

一盞花茶間,林老闆已說過店内故事。通路于去年進行,當時防疫政政策為寬松。新年伊始,疫情再度嚴竣。現在政府防疫政策再度收緊,暫無放松迹象,令人不禁擔心茶行經營環境再度受到挑戰。期望香港走出陰霾,各行各業早日走出艱難時期。

價目參考——為讓更多人對老鋪貨品的價格定位有所了解,專頁往後會加入此清單寫下主要品項目前的價位供大家參考。

富貴茶 每斤$960/ 100克$160

潮州濃香烏龍茶 每斤$360 / 100克$60

馬骝搣 每斤$988 / 100克$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