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东北一寺庙只收女弟子,一日一餐只睡4小时,还禁止香客捐钱

作者:艺述史

近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寺庙旅游,社交软件上随处可见“求人和求己之间选择了求佛”等词条。

大批年轻人点香拜佛,各类的寺庙也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热门度很高。

甚至还有些寺庙和商业化挂了勾,给佛门的清修带来不好的风气。

然而这其中有一个“清流”寺院,那就是辽宁省著名寺院——道源寺。

道源寺不对外开放、不设功德箱、禁止香客捐钱,超脱于商业化,堪称寺庙商业化现象下的一座纯净寺院。

而且寺院中寺规极为严苛,寺庙中修行的全部都是女子。

这座寺庙究竟是什么来头呢?

东北一寺庙只收女弟子,一日一餐只睡4小时,还禁止香客捐钱

1

在古代,人们通常把和尚修行的地方统称“寺”,尼姑修行的地方叫做“庵”。

但道源寺却是一个例外。

道源寺位于辽宁省海城市,原名观音寺,始建于2001年,由妙融比丘尼主持创建。

这里是辽宁省著名寺院大悲寺的下院,修建在一处山脚下,环境十分清幽。

道源寺四面群山环绕,从寺门往外远眺,只能看到一片片树林,还有几座低矮的平房,房屋的田地旁边种着各种绿色蔬菜。

创建道源寺最初的原因,是为了缓解大悲寺僧人日益增多的压力,并且将男女僧人分开安置。

东北一寺庙只收女弟子,一日一餐只睡4小时,还禁止香客捐钱

兴建之初,寺里只有两位比丘尼和十几位居士。

一直到2002年7月,在此修行的17名女居士经过重重考验后,才正式剃度,加入僧团。

在之后的二十余年间,寺内常住人口已达到百人。其中僧众五十余人,其余则是出家众和来寺院发心干活的女居士。

大悲寺开辟下院道源寺之后,修缮工作全部都是由寺庙里的尼姑完成。

她们自己拿着铁锹等工具,一点一点扩建寺庙,一直到2004年,道源寺的修缮才结束。

女僧人们便开始在这里修行,过起了苦行僧一般的生活。

这些剃度出家的女僧人,都是受到佛法感召,自愿放弃世俗身份苦行清修的。

东北一寺庙只收女弟子,一日一餐只睡4小时,还禁止香客捐钱

有些人受到影视作品的影响,认为出家的女性都是因为受过感情的创伤,或者因为生活不如意、各种原因才会出家。

但实际上,她们之中不乏职场精英、知识分子,是真切地想要追求内心的修养,才会选择这样的生活。

而且在道源寺出家也并非易事。

女众们需要经过寺庙中两三年的考验,考验通过才可以由高僧进行剃度,遁入佛门。

想来道源寺剃度出家之人,首先要做到断情绝爱,摒弃红尘世俗;其次还要做好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

这里就像一个专门吃苦的地方。

东北一寺庙只收女弟子,一日一餐只睡4小时,还禁止香客捐钱

2

在道源寺出家的尼姑们,需要日复一日过着苦行僧的生活,周周复始。

道源寺按照国家规定的宗教法规,以及《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等规定,制订了一系列完善的规章制度,条理清晰,十分严苛。

此外还有严格的常住九项要求以及其他寺庙规定,寺庙里所有人都要遵守。

“持不捉金钱戒”,是寺庙常住九项要求中最重要的一条,意思是寺庙里的尼姑不能储备、使用现金,也不能接受香客或者其他人的钱财。

同时,寺庙里也不允许前来参拜的人放置财物。

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僧人不被金钱欲望困扰,安心修行。

东北一寺庙只收女弟子,一日一餐只睡4小时,还禁止香客捐钱

能主动选择没有金钱所扰的生活方式,就代表能放下执念与欲望,放弃欲望和享受。

这样的人才能让佛门接纳。

佛门修行,就是要以外在之修行去执破念,去伪存真,让人摆脱观念的枷锁。

在寺院清苦的环境中,让浮躁的心静下来,每日重复、参悟,视之为此生常态。

这里的尼众每天凌晨2点起床静坐。

待到五支香燃尽后,开始上早课,诵经书,坐禅念佛。

道源寺的尼众穿的都是很朴素的僧衣,一年到头的常服都是灰色的僧袍,有时衣服磨破就会打上补丁接着穿。

东北一寺庙只收女弟子,一日一餐只睡4小时,还禁止香客捐钱

负责餐饭的尼姑2点开始准备,为了避免杀生,她们要把大米蔬菜放到桌子上,把米虫菜虫放生。

寺院中有“日中一餐”的规定,道源寺的尼众每天只在十一点吃一顿午饭,过午不食。

饭菜十分清淡,主要食材通常有米饭、水煮白菜、豆腐等,少数时候还会有其他一些蔬菜瓜果。

这些午饭全部平均分配,做成一样的东西,分到每一位僧人手中。

吃饭时需要保持安静,不能嬉笑打闹,而且碗中的食物必须吃完,不允许剩饭。吃完之后,茶水瓜果等一律不许再食。

东北一寺庙只收女弟子,一日一餐只睡4小时,还禁止香客捐钱

很多人不能理解道源寺一日一餐的规定,但对于道源寺的尼众来说,这也是一种修行。

所谓“食色性也”,一日多餐只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且也浪费她们诵经修行的时间。

午餐过后,僧人们就开始按照事先分配好的工作,拿着工具在寺庙附近进行劳作,劈柴挑水,种田锄草。

下午一点五十,僧人准时打板、跑香、打坐,每天打坐时间为“五支香”,即为五支香燃烧的时间。

她们每天都要颂十遍楞严咒,半个月依律进行诵诫。

东北一寺庙只收女弟子,一日一餐只睡4小时,还禁止香客捐钱

3

寺院之中没有电脑、电视、手机等没有现代化的电子产品。

除了修行外,女僧们基本没有其他娱乐和消遣,一天中的大多数时间,都用来诵经、打坐和学习佛法。

寺里不做佛事,僧人平时不能够外出,寺庙对她们的出行也有严格限制。

每年4月16日到7月15日的三个月时间,是僧众们“结夏安居”的时间。

安居又被称为“雨安居”,这三个月时间属于佛教起源地印度的夏季,也是雨季。万物繁衍生息,出门容易误伤生灵,尼众们需要按照制度进行精进修道。

7月15日之后,僧人们会再次回归原本的生活。

东北一寺庙只收女弟子,一日一餐只睡4小时,还禁止香客捐钱

一个月之后,也就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道源寺的尼姑们都要外出游历,即戒律中的“行脚、乞食”。

行脚时间一般为半个月,尼众们在主持的带领下,背着自己的行李,身着僧衣,背上背着锡杖、香炉和生活用品,徒步走上千里的距离。

僧人的行脚是为了历练,不是游山玩水,而是一段风餐露宿的苦行之旅。

她们遇水寻桥,遇雨寻檐,在途中不能住旅馆、不能住人家。

到了该休息的时候,就席地而坐,不管天气如何都要露宿。

即便身下是石头路,或者是荒无人烟的田野,她们也必须就地休息。因为在尼众们看来,这是佛祖对她们的考验。

东北一寺庙只收女弟子,一日一餐只睡4小时,还禁止香客捐钱

在这半个月的行程中,她们依然要遵守寺庙的规定。

行脚路上,尼众们不能自己携带食物,每当需要过斋的时候,都会被分成多组,前往途径的村镇里面乞食。

她们只讨食物,从不要钱财。

要到足够的食物之后,她们不会直接吃,而是带回去交给指定办理特定事宜的“净人”,由他们统一分配食物,确保大家吃到的食物都是一样的。

如果乞食回来已经超过了十一点的,或者行走几十里都没有人家,她们就不会再进食,饿着肚子继续前行。

当然对于尼众们来说,这也是修行必须具备的一部分。

东北一寺庙只收女弟子,一日一餐只睡4小时,还禁止香客捐钱

行脚路程遥远,尼众们背负着沉重的行囊,排成一排沉默前行。

年长者在前,年轻人在后,不能交头接耳,更不能嬉笑打闹,要时时刻刻保持作为一个僧人的庄重。

即便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她们依旧每天坚持诵经念佛。

饭后她们会吟诵“供养文”,反省自己这一天的修行,然后再找一个偏僻的地方休息。

她们的随身行囊中只携带了薄薄的睡袋,睡在马路上又会阻碍他人出行,所以她们休息的场所一般在草垛、山洞。

东北一寺庙只收女弟子,一日一餐只睡4小时,还禁止香客捐钱

4

行脚本是苦修,一路上她们都像苦行僧一样修行。

行脚的道路就是她们修行的道路,她们敬畏生命,善待生命,会给生命最高的敬畏。

沿途碰到死去的动物,她们会找地方掩埋;如果遇到正在办丧事的人家,主持还会带着尼众们,免费给逝去的人超度。

在这些修行者眼中,万物皆平等,没有崇高与卑微的区别。

晚上在路边休息的时候,尼众们会打着手电看随身携带的《妙法莲华经》,诵读经书。

虽然不在寺院,她们还是严格按照寺院要求,十点睡觉。

东北一寺庙只收女弟子,一日一餐只睡4小时,还禁止香客捐钱

半个月的行程中,她们一般要徒步走几百里甚至是上千里。

回到寺庙之后,尼众们会将行乞得到的所有的食物全部上交,作为日常的开销。

道源寺行脚尼众们已经走过了辽宁、河北、吉林、黑龙江等诸多省份,而且还会一直走下去。

和全国其他热门寺庙相比,道源寺称得上真正的“清修之地”,是远离商业的净土。

这里的尼众们可以算得上是现代版的苦行僧,她们的修行方式和要求换做很多男子都难以坚持下来。

然而清苦只是表象,忘却执念才能回归本真,所谓此心安处是吾乡。

东北一寺庙只收女弟子,一日一餐只睡4小时,还禁止香客捐钱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能够像道源寺的尼众们一样,求佛道问心安的,已经是少数了。

之前“少林寺4.52亿进军房地产”的新闻沸沸扬扬,佛门之地浸染商业气息,不免让人感到痛心。

在佛教商业化日趋严重的今天,保持一颗本心,把佛教看成纯粹的信仰、一种追求内心净化的力量,已经是十分难得的事情了。

现在的道源寺已经因为自己的独特魅力,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也吸引了很多一心向往修行的女性前往。

商业化固然是无法避免的趋势,但希望我们能够永远守住这片净土,理解佛教所追求的心灵净化和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