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玫瑾:有这3个特征的孩子,长大后往往有出息,却总被家长忽略

不知道各位家长是不是经常遇到这种情况。

一转身,稍微不盯着,孩子就在墙上乱涂乱画,或者在茶几上玩水,甚至是摔玩具等等。

有一些网友还埋冤说:

面对这一类的孩子,各位父母往往是最头疼的,尤其是骂过打过,但是孩子就是不记打,每一次就只能消停一段时间。

但是李玫瑾认为这样的孩子并不是家长口中的“坏孩子”,反而只要稍微引导得好一点,那么他们长大后往往是最有出息的。

尤其是当孩子有下面这3种行为特征的,家长应该高兴,并且引导一下他们。

李玫瑾:有这3个特征的孩子,长大后往往有出息,却总被家长忽略

1、爱问为什么

孩子都有很强的好奇心,毕竟初来乍到,对什么都感兴趣,但是有一些孩子是埋在心里,自己不吭不响地研究,但是有一些孩子就比较活泼了。

他们喜欢到处问为什么,尤其是问父母,因为在他们眼里,家长们就是全知者,能告诉他们想知道的一切答案。

但是偶尔一两个发问,父母们还抵挡得住,如果是一箩筐的为什么,那就很多父母都会表现出不耐烦,或者是敷衍地回答了。

而如果这样做,那么久而久之,孩子的好奇心就被扼杀了,缺乏了创造力,逐渐变得平庸。

其实很多研究发现,小时候喜欢问“为什么”的,并且得到满足的,大多数长大后都变得非常出息,比如爱迪生就是比较典型的一个。

从小就喜欢为什么,而不管是多幼稚的问题,还是难度很大的问题,他的母亲尽量都会满足他的好奇心。

那么如果遇到孩子的“为什么”,我们也无法解释,应该怎么办?

这个时候就需要明确告诉他,爸爸妈妈也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一起去寻找答案。

李玫瑾:有这3个特征的孩子,长大后往往有出息,却总被家长忽略

2、喜欢唱反调

现在的孩子好像叛逆期早早就来临了,越让他干什么,他就越反着干,并且还总是质疑大人们的观点。

比如跟他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他听完后会说:肯定有比砸缸更好的方法。

随后就开始说这说那,有时候还越说越离谱。

而有些不耐烦的家长就会马上遏制孩子,让他停止胡思乱想。

其实我们都做错了。

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会质疑才会去思考,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

所以如果遏制了孩子的胡思乱想和质疑我们的观点,那么就是在阻止他进步。

所以对于孩子的质疑,我们不应该去遏制,而是应该去问他为什么,以及有哪些更好的方法,并且跟他一起探讨方法的可行性。

对于孩子的每一次质疑,我们应该都加以重视,哪怕是再小的问题,因为在我们眼里可能是很小的问题,但是在他们的世界里,可能这个质疑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所以,不要遏制孩子的质疑,应该鼓励他质疑,让他多思考多动脑,那他的成长速度肯定远远高于同龄人。

李玫瑾:有这3个特征的孩子,长大后往往有出息,却总被家长忽略

3、爱搞破坏

很多小朋友都喜欢拆玩具,刚买来的玩具,可能只完整了2个小时,2个小时后肯定是一片狼藉。

而这个时候家长可能会去呵斥他,让他要懂得珍惜,不要乱搞破坏。

不过拆玩具还好,有的孩子还喜欢拆墙,图墙,甚至想在电视上砸个洞,然后看看能不能钻到电视里去跟奥特曼一起打怪兽。

诸如此类的奇怪想法真的很多很多。

所以这让很多家长都感到”崩溃“,时时刻刻都防着自己的孩子,以防家里被拆得家徒四壁。

其实只要父母加以引导,拥有这种行为的孩子将来往往会有出息。

因为不管是拆东西,还是乱涂乱画,这都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他们想要搞懂这些东西为什么会这样?

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拆“。

尤其是有一些孩子拆着拆着,动手能力强了起来,拆得东西是越拆越高级。

这是一种很好的表现,说明他的动手能力真的变强了。

其实面对孩子的拆东西,还有各种奇思妙想,我们都不需要阻止,而是引导。

我们可以耐心地教导他哪些东西可以拆,那些不行,然后拆完后,可以跟他们一起组装回去。

这样可以让孩子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得到的发挥,尤其是在”还原“的过程中,更能让他获得更大的成就感。

并且还能让他养成一种责任感,我自己拆的东西,一定要还原回去,懂得了”善后“的道理。

李玫瑾:有这3个特征的孩子,长大后往往有出息,却总被家长忽略

所以无论是喜欢问”为什么“,还是”质疑大人的观点“,还是”搞破坏“,这些都是孩子的天性。

虽然很难管教,但是只要耐心一点,相信孩子会给你一种很大的惊喜。

所以当遇到孩子有这些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简单粗暴地一顿打,而是加以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