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海博夜读丨水之谜语

作者:海博TV丨福建发布
海博夜读丨水之谜语
海博夜读丨水之谜语

图丨泉州古城保护发展工作协调组办公室

水之谜语

泉州古城保护发展工作协调组办公室 编

朗读丨张蓓

泉州自古地气独温而有“温陵”之名,又因拥有独特的海洋商贸文明遗存,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从此有了“宋元中国看泉州”。

泉州在地质上被划分为海积平原,是沧海生桑田。根据地壳上升速度倒推,5000多年前,泉州城区第一座山脉才从海中升起。到唐朝时泉州城已有一个雅致的别称“温陵”。温,地气温润;陵,山脉丘陵。

泉州城背山腹水,面朝一条宽阔的直奔外海的晋江。城内水系纵横交错:一限戎马,二利转运,三通宣泄。明朝始称这套水系为“八卦沟”。子城、罗城墙层层相护,大小八卦沟潆洄环绕其间。

海博夜读丨水之谜语

在明朝万历年间有一张地图,图中的泉州城四周被这八卦沟水箍围得密密实实的,没有一丝隙缝,城内水渠遍布,水路很宽,可以通往如今的开元寺以及当时重要的衙署。图中沟采用了海浪纹绘制,一浪一浪如鳞片交叠前进,颇有气势。古城地底水源来自江潮两股,时常暗潮涌动。水的脉理,自有自己的生命力。

人们非常重视这套水系,不断拓宽水系的边界,从文献中的子城水系,延伸至罗城濠沟,又到翼城水上运输通道。水之于城的重要性,“如人之一身,血脉流贯”。人们寄托于古城的情感,平行存在于八卦沟上。

如今,笔直平行于涂门街至新门街的大八卦沟,是过去罗城墙所在,也是最完整、最长的一条旧水系,长约2.3公里,平水缓缓流淌。左右两翼各有一条小八卦沟,蜿蜒曲折。左翼联结起一片曾经发达的商业版图,市舶司遗址便在那里。右翼穿过市井的后城生活,通往文化中心,泉州府文庙及学宫在附近。

城与水,水与人,构成一张古老的水网,述说着许许多多的故事。

海博夜读丨水之谜语

过去人们开河转运,串联起一整座城市。同一条水路,宽时迎来出海的大船,窄时迎来小舟转运物资。仍是过去的石堰,护着相同的水。人们总是喜欢在水边活动。在那里挑水,在那里听戏,在那里恋爱。赶着潮水,泛舟到江上夜游,弦歌不断。城市一点点地变,有些水上的故事变得扑朔迷离,演说起来,竟有些惊心动魄,感慨人真勇敢。

雨后巷子的小水沟,冒出来许多鱼,水流的方向时而往东,时而又往西。有些地块还会“吃水”,往里倒多少吃多少,蓄不起水来,最后园林主只好熔锡浇地,银光闪闪,人称“锡池荷塘”。古城内仍有数百口古井,自由地分布在巷子间或古厝内,各种形制都有。这是水通过开井、造园等方式,被引入屋宅,陪着人花开花落,园起园终。

主播 | 张蓓

文章选自《D调泉州·曲水迷城》

海峡文艺出版社

“海博夜读”期待您的作品,如果您有想要分享的文章或图片,欢迎投稿至邮箱[email protected],我们在这里等您。

来源:海博TV编辑:黄则晖、杨熠
海博夜读丨水之谜语
海博夜读丨水之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