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三国时期,武力是一个武将必备的技能,但是除了有武力忠义二字也是一名将领必不可少的。
没有一颗忠义之心,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的评价中他都不会有太好的评价,在三国时期就有这么几位忠义之士,他们的忠心旁人不可做比较,他们都是谁呢?
一、义字当头关羽
首当其冲的就是义字当头的关羽了,关羽我们都很熟悉,他既是刘备、张飞的结义兄弟,又是后人称作“武圣”的战神,但是武力并不是他最重要的方面,他留给后世最宝贵的东西就是他的忠义精神。
自桃园三结义之后,刘关张三兄弟就仿佛融为了一体,他们不分彼此,从来没有背叛过对方。
在刘备被曹操讨伐时,关羽立马出城支援刘备,虽然刘备被救出来了,但是自己却被曹操给俘获了,曹操给出了关羽大量的好处,并且可以让关羽做偏将军,想要招降他,他都没有同意。
要知道,偏将军在古代不是小的官,他相当于现在军队中的少将甚至是中将,而关羽还没有为曹操做一件事,曹操愿意让关羽当偏将军,这也间接说明了曹操十分欣赏关羽。
不过早就和刘备一条心的关羽自然肯定会让曹操失望了,直到最后关羽也没有归顺曹操,甚至得知刘备还活着,并且刘备给他写了一封信,让他前去投靠袁绍,因为刘备此时也已经投靠袁绍的阵营。
在接到刘备的信后,关羽马不停蹄带着刘备的两个夫人就过五关斩六将,冲出了曹操的阵营前往投靠了袁绍,在这里他也终于再次见到了大哥刘备。
不过可惜的是,他忠义不代表别人也是一样,在襄樊一战中,关羽就被队友给坑了,他让麋芳等人守江陵,没想到麋芳竟然拱手将江陵让给了吴将吕蒙,吴国不费一兵一卒就获得了江陵。
关羽本来在前线可以高枕无忧的进攻最后的樊城的,但是后院却起火了,他只能放弃进攻樊城,转身返回后方灭火,但是却因为敌人的计谋而导致最后身死。
虽然身死,但是他的忠义精神却传承了下来,后世更是多有拜关公这一说法,这也是对关羽的敬仰。
二、常胜将军赵云
下一位忠义之士也是蜀国人,他是五虎上将之一,是有着常胜将军的白袍小将赵云。
赵云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有描述,他被刘备称作“一身是胆”,而他的武力在三国时期也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虽然和三国第一的吕布还差一些,但是赵云比吕布多的就是忠义,其实最开始赵云跟随的是公孙瓒,不过与其说他是跟随公孙瓒,应该说他跟随的是心中的正义。
他是他家庭条件很好,但是由于乱世的到来,他也开始体验到战乱带来的痛苦,因此他散尽家财召集了一支队伍响应了起义。
在起义后他加入了公孙瓒的队伍,在刘备也投奔公孙瓒之后,两人才正式相识,公孙瓒派出军队时,往往让刘备和赵云一起前往,因此两人的关系日渐升温。
最后赵云的兄长去世,他也借着这个理由退出了公孙瓒的队伍,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中过了一段隐居的日子。
不过乱世年代根本不可能让他如此安稳的在家中,无奈赵云只好前往邺城寻找生存之道,巧的是,刘备被曹操打败后,刘备投靠袁绍,因此刘备也来到了邺城,两人相遇十分感动,感情也越发要好,甚至通常共枕了一段时间。
也是在这个时候赵云正式加入了刘备的阵营,此后三十余年,赵云不仅给刘备打了很多的胜仗,还救过刘备一家很多次,并且没有一点反叛的心思,三国中的忠义之士当属赵云。
三、高顺
剩下的武将虽然名气没有关羽、赵云大,但是他们的忠义之心一点也不比他们二人差,甚至有过之而不及。
就比如说高顺,他是吕布手下的一名将士,早年间跟随吕布辗转很多个君主,不过他一直信奉的都是吕布,他带领的部队更是吕布旗下的精锐,有着“陷阵营”的称号。
他也给吕布提过很多有用的意见,但是因为吕布没有什么头脑,明知道高顺有着才能,但是还是不肯重用他。
后来吕布被曹操击败,高顺也被曹操俘获,曹操知道高顺这个人,他的才能和忠义让曹操十分欣赏,曹操心生招揽之意,但是高顺却选择了去死,也没有答应曹操的招揽。
高顺对吕布可谓是尽心尽力,纵使他和吕布旗下的大将陈宫不和,但是为了吕布他还是放下恩怨,和他商讨之后的计策。
四、逼上梁山的姜维
蜀国还有一位重要的忠义之士,那就是姜维,姜维可是蜀国的名将,而他加入蜀国的经历可谓是十分坎坷,完全是被魏国逼的。
一开始姜维是魏国旗下马遵的手下,在228年这一年,刘备已经病逝五年,诸葛亮依托刘备的遗愿开始稳固蜀汉的地位,向着周围开始扩张。
蜀汉大军开始向北进攻,也就是在历史上著名的蜀汉北伐,蜀军在百姓的心中获得了很高的信仰,因此得知蜀军开始向北伐进,百姓们非常高兴,纷纷响应他们的进攻,加入北伐的队伍。
诸葛亮的北伐军队经过几次战斗后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更加壮大了,马遵在得知蜀汉大军已经快要抵达自己的防地后,怀疑姜维也有响应蜀军的想法,因此将他们赶出了城中,任由姜维怎么喊怨都不行。
等到诸葛亮到达这里后,姜维也十分无奈的只能加入了蜀国的阵营,可以说姜维加入蜀国的阵营是被马遵逼的,颇有一种逼上梁山的感觉。
姜维在加入蜀国后,他也没有留恋之前在魏国的日子,很快他就调整了过来,他加入蜀国时间短,但是诸葛亮十分欣赏他的才能,于是给蒋琬写信说姜维值得信任,并且还封了他为中监军征西将军。
这时姜维不过二十多岁,之后在诸葛亮病逝后,姜维接到诸葛亮的指令,给魏延断后,他击退了司马懿的追兵,让剩下的蜀国军队顺利的撤退了。
但是由于君主的不争气,蜀国最终还是向魏国投降了,姜维愤怒,但是又没有办法,他假意投降,之后又想联合钟会复国,但是事情败露,最终被杀。
纵观姜维的一生,他在投靠蜀国后尽心尽力,没有反叛的心思,甚至自己位高权重的时候也没有想过夺权的意思,他的忠义在三国之中也十分少见。
结语
忠义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但是只是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出来的也不相同,有的残忍无比,就算是救命恩人也照样背叛,但是也有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所以看清楚一个人的心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