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三國時期,武力是一個武将必備的技能,但是除了有武力忠義二字也是一名将領必不可少的。
沒有一顆忠義之心,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在後世的評價中他都不會有太好的評價,在三國時期就有這麼幾位忠義之士,他們的忠心旁人不可做比較,他們都是誰呢?
一、義字當頭關羽
首當其沖的就是義字當頭的關羽了,關羽我們都很熟悉,他既是劉備、張飛的結義兄弟,又是後人稱作“武聖”的戰神,但是武力并不是他最重要的方面,他留給後世最寶貴的東西就是他的忠義精神。
自桃園三結義之後,劉歇業三兄弟就仿佛融為了一體,他們不分彼此,從來沒有背叛過對方。
在劉備被曹操讨伐時,關羽立馬出城支援劉備,雖然劉備被救出來了,但是自己卻被曹操給俘獲了,曹操給出了關羽大量的好處,并且可以讓關羽做偏将軍,想要招降他,他都沒有同意。
要知道,偏将軍在古代不是小的官,他相當于現在軍隊中的少将甚至是中将,而關羽還沒有為曹操做一件事,曹操願意讓關羽當偏将軍,這也間接說明了曹操十分欣賞關羽。
不過早就和劉備一條心的關羽自然肯定會讓曹操失望了,直到最後關羽也沒有歸順曹操,甚至得知劉備還活着,并且劉備給他寫了一封信,讓他前去投靠袁紹,因為劉備此時也已經投靠袁紹的陣營。
在接到劉備的信後,關羽馬不停蹄帶着劉備的兩個夫人就過五關斬六将,沖出了曹操的陣營前往投靠了袁紹,在這裡他也終于再次見到了大哥劉備。
不過可惜的是,他忠義不代表别人也是一樣,在襄樊一戰中,關羽就被隊友給坑了,他讓麋芳等人守江陵,沒想到麋芳竟然拱手将江陵讓給了吳将呂蒙,吳國不費一兵一卒就獲得了江陵。
關羽本來在前線可以高枕無憂的進攻最後的樊城的,但是後院卻起火了,他隻能放棄進攻樊城,轉身傳回後方滅火,但是卻因為敵人的計謀而導緻最後身死。
雖然身死,但是他的忠義精神卻傳承了下來,後世更是多有拜關公這一說法,這也是對關羽的敬仰。
二、常勝将軍趙雲
下一位忠義之士也是蜀國人,他是五虎上将之一,是有着常勝将軍的白袍小将趙雲。
趙雲在很多影視作品中都有描述,他被劉備稱作“一身是膽”,而他的武力在三國時期也是數一數二的存在。
雖然和三國第一的呂布還差一些,但是趙雲比呂布多的就是忠義,其實最開始趙雲跟随的是公孫瓒,不過與其說他是跟随公孫瓒,應該說他跟随的是心中的正義。
他是他家庭條件很好,但是由于亂世的到來,他也開始體驗到戰亂帶來的痛苦,是以他散盡家财召集了一支隊伍響應了起義。
在起義後他加入了公孫瓒的隊伍,在劉備也投奔公孫瓒之後,兩人才正式相識,公孫瓒派出軍隊時,往往讓劉備和趙雲一起前往,是以兩人的關系日漸升溫。
最後趙雲的兄長去世,他也借着這個理由退出了公孫瓒的隊伍,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中過了一段隐居的日子。
不過亂世年代根本不可能讓他如此安穩的在家中,無奈趙雲隻好前往邺城尋找生存之道,巧的是,劉備被曹操打敗後,劉備投靠袁紹,是以劉備也來到了邺城,兩人相遇十分感動,感情也越發要好,甚至通常共枕了一段時間。
也是在這個時候趙雲正式加入了劉備的陣營,此後三十餘年,趙雲不僅給劉備打了很多的勝仗,還救過劉備一家很多次,并且沒有一點反叛的心思,三國中的忠義之士當屬趙雲。
三、高順
剩下的武将雖然名氣沒有關羽、趙雲大,但是他們的忠義之心一點也不比他們二人差,甚至有過之而不及。
就比如說高順,他是呂布手下的一名将士,早年間跟随呂布輾轉很多個君主,不過他一直信奉的都是呂布,他帶領的部隊更是呂布旗下的精銳,有着“陷陣營”的稱号。
他也給呂布提過很多有用的意見,但是因為呂布沒有什麼頭腦,明知道高順有着才能,但是還是不肯重用他。
後來呂布被曹操擊敗,高順也被曹操俘獲,曹操知道高順這個人,他的才能和忠義讓曹操十分欣賞,曹操心生招攬之意,但是高順卻選擇了去死,也沒有答應曹操的招攬。
高順對呂布可謂是盡心盡力,縱使他和呂布旗下的大将陳宮不和,但是為了呂布他還是放下恩怨,和他商讨之後的計策。
四、逼上梁山的姜維
蜀國還有一位重要的忠義之士,那就是姜維,姜維可是蜀國的名将,而他加入蜀國的經曆可謂是十分坎坷,完全是被魏國逼的。
一開始姜維是魏國旗下馬遵的手下,在228年這一年,劉備已經病逝五年,諸葛亮依托劉備的遺願開始穩固蜀漢的地位,向着周圍開始擴張。
蜀漢大軍開始向北進攻,也就是在曆史上著名的蜀漢北伐,蜀軍在百姓的心中獲得了很高的信仰,是以得知蜀軍開始向北伐進,百姓們非常高興,紛紛響應他們的進攻,加入北伐的隊伍。
諸葛亮的北伐軍隊經過幾次戰鬥後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更加壯大了,馬遵在得知蜀漢大軍已經快要抵達自己的防地後,懷疑姜維也有響應蜀軍的想法,是以将他們趕出了城中,任由姜維怎麼喊怨都不行。
等到諸葛亮到達這裡後,姜維也十分無奈的隻能加入了蜀國的陣營,可以說姜維加入蜀國的陣營是被馬遵逼的,頗有一種逼上梁山的感覺。
姜維在加入蜀國後,他也沒有留戀之前在魏國的日子,很快他就調整了過來,他加入蜀國時間短,但是諸葛亮十分欣賞他的才能,于是給蔣琬寫信說姜維值得信任,并且還封了他為中監軍征西将軍。
這時姜維不過二十多歲,之後在諸葛亮病逝後,姜維接到諸葛亮的指令,給魏延斷後,他擊退了司馬懿的追兵,讓剩下的蜀國軍隊順利的撤退了。
但是由于君主的不争氣,蜀國最終還是向魏國投降了,姜維憤怒,但是又沒有辦法,他假意投降,之後又想聯合鐘會複國,但是事情敗露,最終被殺。
縱觀姜維的一生,他在投靠蜀國後盡心盡力,沒有反叛的心思,甚至自己位高權重的時候也沒有想過奪權的意思,他的忠義在三國之中也十分少見。
結語
忠義是每個人都擁有的,但是隻是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現出來的也不相同,有的殘忍無比,就算是救命恩人也照樣背叛,但是也有的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是以看清楚一個人的心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