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扎根田间地头的基层统战力量 绘就“百千万工程”新图景

作者:南方都市报

充满稻谷香气的粮仓、果香四溢的加工厂……这是广州从化乡村在冬日里的另一道别样的风景线。2023年是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的开局之年,这一年广州勇当排头兵,将“百千万工程”作为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总抓手,奋力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

近日,广州市委统战部组织的媒体记者采访团走进从化区,通过实地走访,了解从化区如何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等优势,引领全区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为从化区高质量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展现统战作为、贡献统战力量。

扎根田间地头的基层统战力量 绘就“百千万工程”新图景

流溪河从化区良口镇米埗河段的米埗古渡码头航拍图。

科技赋能

让消费者一年四季都能吃上从化荔枝

一年一季荔枝、一年两造香米、全年新鲜鸡蛋、常年繁花似锦……暑来寒往,广州从化的特色农产品随时令更迭五光十色,引人垂涎。

走访时正值寒冬,在荔枝文化博览园(以下简称“荔博园”)内,通过冻眠技术存放的荔枝让不少到访者发出惊叹声,外表状态与新鲜荔枝并没有太大差异,果肉带着饱满的汁水。广州市从化华隆果菜保鲜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建忠介绍,该产品为公司自主研发生产,通过采用国际领先的保鲜冷冻技术,可将荔枝冷冻保存达一年以上,投入市场使用后将有利于解决荔枝集中上市销售难题,进一步推动荔枝加工产品向健康工业食品转化生产,让全国消费者一年四季都能吃上从化荔枝。

扎根田间地头的基层统战力量 绘就“百千万工程”新图景

位于广州从化荔枝博览园的科技小院,已建成两层高的荔枝产业研究院实验中心,研究生们可直接在基地里做实验。受访者供图

从化区是广州荔枝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近年来,从化区借助现代科技力量,荔枝新品推陈出新,产业初步形成了“有规模、有特色、有效益”的发展态势和格局。

以荔博园为例,这里作为从化荔枝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展示窗口,以荔枝文化为主题、科技创新为中心,力图建成多功能农业科技园区,服务和带动荔枝产业发展。这里先后被认定为中国农技协会科技小院,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也是广州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示范点和广州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实践教育基地。

广州市荔博文化传媒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树峰介绍,荔博园主要功能是“一库两园三平台”。其中“一库”是指荔枝产业优质种质资源库。枝园区内共有116个荔品种,其中18个是国家荔枝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生产试验品种(含对照品种),创建荔枝产业优质种质基因库。“两园”是指荔枝科技创新园、5G智慧荔枝园。“三平台”则是指荔枝科技技术示范推广平台、荔农致富创业指导培训平台、广东特质农产品交易平台。

扎根田间地头的基层统战力量 绘就“百千万工程”新图景

通过冻眠技术存放的荔枝外表状态与新鲜荔枝并没有太大差异,果肉带着饱满的汁水。

在新品种培育方面,以华南农业大学、华隆公司、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聚力培育的荔枝新品种井岗红糯为例,该品种作为近年出现的荔枝新贵,发源地在太平镇井岗村,从化是井岗红糯品种原产地及主产区,占全国种植面积的八成以上。井岗红糯集合糯米糍和桂味的肉质优点,且耐贮藏商品性好,成熟期较桂味迟7~10天。专家团队对井岗红糯生产技术进行全面研究,对品种改良、稳产丰产、风味提升等技术攻关,极大增强了井岗红糯的抗逆性,使其在极端天气年份也能拥有不错的产量。

在各项技术的加持赋能下,从化区在荔枝销售“请进来”“走出去”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数据显示,2022年,从化全区荔枝销售额超10亿元,其中出口荔枝1465吨、出口额超9000万元,出口量排名全省前三。

扎根田间地头的基层统战力量 绘就“百千万工程”新图景

从化的荔农喜获丰收。受访者供图

跨界合作

传统果酒实现逆市增长的关键

“本土荔枝明星”实现产量和售价双提升,让“小荔枝”变为“致富果”。在顺昌源酒业有限公司(下称“顺昌源酒业”)内,用荔枝等水果为原料制作而成的果酒则是另一种“致富”方式。

顺昌源酒业坐落于从化区城鳌大道,是一家拥有年产6000吨果酒的现代化专业加工生产线、3000吨米酒加工生产线、3000吨其他酒灌装线的酿酒企业。企业生产的酒类品种涵盖荔枝酒、青梅酒、桑果酒、百香果酒、老妈甜酒、吕田头酒等,集种植、研发、生产、国内销售及贴牌生产、国际销售为一体。

扎根田间地头的基层统战力量 绘就“百千万工程”新图景

顺昌源酒业的果酒加工线。

顺昌源酒业技术总监卫高利介绍,2023年以来,公司通过市场调研,整合出“酒+”系列产品,通过跨界合作实现增长的良好态势。据了解,2023年下半年,公司组织了专门的新零售团队对从化地区的精品酒店和民宿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并达成合作,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公司旗下的特色酒类在酒店的客房迷你吧、餐厅以及大堂精品店进行销售,并实现突破,并通过不定期组织各种品鉴会,让酒店、酒企和消费者取得多赢。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受众喜好,在2023年,公司还推出荔枝桶藏酒和荔枝冰酒的专属定制业务,让酒变成更强的社交工具。卫高利表示,顺昌源酒业一边严把品控关,持续擦亮自主品牌,稳住出口贸易,一边借力互联网,提升品牌知名度,不断扩宽销路,让更多大而美、小而特的从化农产品“走出去”。

早在2021年,顺昌源酒业开始转战电商直播带货,直播营销让顺昌源酒业再次找准了跃升发展的“坐标系”,一方面,通过主播与网友的实时良性互动,扩大了企业的果酒知名度;另一方面,随着粉丝量不断增加,销量也随之增加。如今,线上销售额已占全渠道销售总额60%。

扎根田间地头的基层统战力量 绘就“百千万工程”新图景

据介绍,生产线上的工人大多数为本地人,带动不少当地村民实现增收。

通过直播带货,促进该公司销售由线下主导向“线下+线上”齐头并进转变,2023年期间,通过积极参加线上展会,成功开拓了中国澳门市场、日本市场和荷兰市场,使得三年疫情造成的出口订单损失得到恢复和扩大,目前的订单已超过2022年,在荷兰风车村旅游景点还设立了欧洲果酒体验店,可以让更多的欧洲游客品鉴到广州从化的各类果酒。

增收有“稻”

全产业链发展促进土地增效、农民增收

以一颗果为切口,做好农产品加工的大产业。从化区生态优质丝苗米产业园以“从化香米”为核心产业,打造“从化香米”国家地理标志,构建集产业展示、加工仓储、科技培训、农耕文旅、园区管理等五大功能为一体。为当地村民带来就业增收的机会,也为游客市民带来农旅体验观光、香米研学游学、乡村休闲度假等都市农耕的新体验。

扎根田间地头的基层统战力量 绘就“百千万工程”新图景

研究生们在香米科技小院的种植基地开展工作。受访者供图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从化区委统战部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等优势,引领全区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主动对接从化知名民营企业,依托“从都国际论坛”“世界生态设计大会”等国际级协同平台,推动以商招商,支持商会组织主动对接、做好资源配对,共同推动产业培育、园区建设、产能转移,促进“组团式”招商、“集群化”成长、“特色化”发展。

从化区生态优质丝苗米产业园于2021年12月正式立项并投入建设,园区内一、二、三产业生产及管理用厂房8万多平方米,已投入约3.5亿元开发建设。广州市和稻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嘉超介绍,产业园以一产(香米产业)为基,二产业服务,农耕文旅及体育健康等三产业融合,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结构体系,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实现多功能经营,促进土地增效、农民增收。

扎根田间地头的基层统战力量 绘就“百千万工程”新图景

全自动化的生产线上,当地农民通过参与协助生产,实现增收。

以一产为例,在江埔街山下村规划建设有核心种植、示范基地2000多亩(已完成建设1000多亩),辐射园区分布在从化五镇三街,所有的种植基地按照标准农田、5G数字化农业、机械化农业进行打造。投入使用以来,产量逐年递增,2020年香米种植面积1万多亩, 2021年推广种植面积约3万亩,2022年种植面积达3万亩,2022年稻谷产量约1.5万吨左右,2023年计划种植3万亩,早造稻谷产量约9000吨左右。

走进粮仓内,全自动化智能控制稻谷处理加工系统,从稻谷检测、接收、烘干、低温仓储、碾米加工、低温包装到稻壳处理加工等全程实现自动化生产控制。

扎根田间地头的基层统战力量 绘就“百千万工程”新图景

朱嘉超介绍,产业园实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模式,通过推广“订单农业”、保价收购、技术指导、良种扶持等措施,采用统一配种、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农肥、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模式,在农业生产管理中,制订绿色、有机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从而实现标准化种植、精细化管理。通过农村土地流转等方式,带动农民增收。据统计,产业园区带动全区辐射园区周边农户3000户以上,农民12000名以上,促进农户增收20%,比产业园外农民收入高15%以上,并解决当地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郑雨楠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通讯员:穗通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