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甘蓝甜、莴笋香,施秉县杨柳塘镇产业兴旺“钱景”好

作者:天眼新闻

眼下,贵州省施秉县杨柳塘镇地坝村蔬菜种植基地迎来丰收。一片片长势良好、青翠欲滴的莴苣、甘蓝染绿了初冬大地,村民在田地里忙着采摘、搬运、称重、装车,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甘蓝甜、莴笋香,施秉县杨柳塘镇产业兴旺“钱景”好

施秉县杨柳塘镇地坝村蔬菜种植基地,村民正在采收莴笋。张勇 摄

“莴笋亩产量达3000斤左右。” 地坝村党总支副书记王声勇在莴笋采收现场介绍道。这些莴笋是今年的第二批秋冬种蔬菜,这些莴笋采收装车后发往凯里、贵阳等地,目前,地坝村莴苣种植面积百余亩,产量在150吨左右,产值预计40多万元。

莴苣行情尚可,甘蓝也迎来了丰收。地坝村种植的甘蓝个头硕大、叶球干爽,鲜嫩而富有光泽。为防止秋冬土地抛荒,自秋收以来,地坝村积极利用闲置田地进行轮作,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提供全程跟踪服务和技术指导,保证蔬菜种植高产高效,助力群众增收、农业增效。

甘蓝甜、莴笋香,施秉县杨柳塘镇产业兴旺“钱景”好

村民在采收莴笋。张勇 摄

经过精心整理的甘蓝,不一会儿就装满了一车,村民们将白菜采摘到路边,过磅、称重后送上了货车,一车车的新鲜采摘的甘蓝立马被送往蔬菜市场。

“今年蔬菜大丰收”王声勇告诉记者,为确保群众增产增收,秋收过后地坝村积极调整土地资源,种上了时令蔬菜,促进“冬闲田”变成了“增收田”。现在是冬季时令蔬菜的上市高峰,基地里每天都有十几个人采摘莴笋。地坝村蔬菜产业在县农业农村部门的关心帮助之下,农技专家入村进行种植技术指导,保证产品质量。

“大家快看看,这些莴笋长得又大又好。”菜地里,村民廖大姐一边采摘,一边向记者展示刚采摘的莴笋,乐呵呵地说道。

甘蓝甜、莴笋香,施秉县杨柳塘镇产业兴旺“钱景”好

村民在采摘甘蓝。张勇 摄

“这批蔬菜我们通过订单的方式进行收购。”王声勇介绍,通过合作社统一收购,解决了村民们的销路难题,同时能保证这些新鲜蔬菜就可以第一时间送到市民的餐桌上。

地坝村仅仅是杨柳塘镇发展山地特色农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杨柳塘镇把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全力打造现代农业良好的生产环境,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促农增收的切入点,从大棚搭建、育苗栽植、田间管理、技术培训等方面入手,不断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耕种出了好“钱景”。同时,规模化种植、采收也为周边群众提供务工机会,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田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去年年初,杨柳塘镇在地坝村探索建立“土地银行”,引导群众打破传统观念,通过“小改大”破除田土坎边界,有效解决了土地碎片化问题,打破传统土地流转模式,促进了土地适度集中和规模化经营,为秋冬种早谋划、早部署、早准备、早种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秋冬时节,杨柳塘镇坚持“早”字当头,制定秋冬种工作计划,拟进行青储收割的同时谋划秋冬产业,确保青储收割后抢种甘蓝,让土地接上茬、不落荒,推进秋冬种早种植、早上市、促增收,守稳粮仓菜篮,助力乡村振兴。

甘蓝甜、莴笋香,施秉县杨柳塘镇产业兴旺“钱景”好

村民在采摘甘蓝。张勇 摄

“去年年初,我们在镇党委、政府关于秋冬种早谋划、早部署、早准备、早种植的工作部署下,提早推进秋冬种,第一轮秋冬种在坝区种植80亩莲花白,预计亩产在8000-10000斤,带动40余人就近就业。”王声勇说道。

该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动员种植大户、致富能手辐射带动广大农户大力发展辣椒、魔芋、茶叶、灵芝等特色产业,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切实让产业发展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定海神针”,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成效明显。

据统计,目前杨柳塘镇各类蔬菜秋冬种培育超过1.2万亩。通过实施“土地银行”,推行“小改大”削平田土坎,增加土地面积的同时,推动耕地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经营,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该片区域也从“小改大”推行前的每年种植一季作物提高到每年种植两季以上,农作物年亩产值从1100元提高到2300元。储蓄土地的农户在获得土地“储蓄”分红的同时,还通过就近务工获得务工工资,切实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要坚定不移走好产业振兴之路,从现有产业挖潜、闲置资产盘活、优质资源提质、新产业新业态开发上不断探索创新,通过‘一村一品’不断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实现村有产业、户有收入,让瓜果蔬菜产业成长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杨柳塘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梅昌国说道,下一步,全镇紧紧围绕“兴产业、带就业、促增收”的发展思路,以壮大村集体经济、村民“双增收”为目标,积极探索延伸“党建+合作社+科技员+农户”种植模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持续壮大产业规模,为乡村振兴装上“助推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正海

编辑 陈化勇

二审 石含开

三审 沈安永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