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元旦前后,“惠山工匠”、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李建飞收到了一条“‘工匠年金’到账”的短信通知,这份新年“礼物”让其开心不已。同一天,与他一样的其他41位“惠山工匠”也收到了这样一份“工匠年金”,总计22万元。
2023年,无锡市惠山区将对“惠山工匠”的支持奖励融入社会保障体系,在国内首创“惠山工匠”激励年金计划,打造技能人才培育的“惠山方案”。而这一创新做法的出台,是源自惠山区对一线技能人才的“渴求”。
“惠山区制造业企业有1.1万多家,制造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57%。”惠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说,作为无锡的智能制造大区,惠山区的技能人才短缺难题急需破解。在产业转型升级和“智改数转网联绿提”的进程中,一线技能人才短缺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2022年,惠山区发出《成立“惠山工匠基金”的倡议》,吸引52家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共筹资金1.07亿元。“每年评定‘惠山工匠’,符合条件的纳入企业年金计划,只要留在惠山工作,惠山区以工匠基金每年的投资收益部分,为其缴纳企业年金。”惠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称,基金收益部分还用于技能人才的“引、育、用、留。”
“企业年金”,是企业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有“第二养老金”之称。陆向伟在江苏苏嘉集团新材料有限公司一线工作20多年,去年获评“惠山工匠”,今年,他成为这家民营企业第一个得到“激励年金”的职工。“激励年金让我扎根惠山企业的决心倍增,同时将投身新型学徒制,当好‘老师傅’,带好三位徒弟,培育更多工匠。”陆向伟说。
“惠山工匠”、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高级钳工严国梁算了笔账,持续性的激励年金,可让他在未来退休后的20年里,除社保养老金之外每个月可多领1000元左右。
与此同时,这一做法,也激励了技能人才的“传帮带”。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臧联防也是获评全市首届“无锡大工匠”的“惠山工匠”,他加入惠山全区范围内跨企业的新型师徒制培训计划,“收获”2名来自凯龙高科公司的徒弟。据统计,2022年以来,通过寻访、评选,共计69名“惠山工匠”成为智惠蓝领、智惠优师、智惠良医等领域的翘楚,其中3人获评首批“无锡工匠”。
推动“惠山工匠”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今年有5名“工匠导师”组建5支跨企业的新型学徒制师徒团队,同时建立“惠山工匠学院”,以开放、共享、线上为理念,开设工匠云课堂进行“云授徒”。
“在‘年金’的支持下,推动工匠人才与惠山企业的黏性进一步增强,助力惠山的转型发展。”惠山区相关负责人称,通过健全“惠山工匠”培育、评选、奖励、使用、带动等全生命周期系列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形成在全国具有带动示范效应的技能人才培育“惠山方案”。
通讯员 惠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建波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