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I人:好想死啊,但该死的另有E人

作者:MTO社

这年头,I人要被E人玩坏了。

前者作为出了家门只想隐身和遁地的人格,只要遇上后者,就像碰到天敌。

因为后者,是真的会把I人从人群里拔出来。

让他们变成万众瞩目的“显眼包”,承受生命不能承受之痛。

在现实生活中唯唯诺诺的I人,就算受够了这帮E人的整蛊,也不敢一身反骨当场翻脸。

在网上他们大声为自己奔走嗷嚎:

要说多少次,我们I人不是你们E人的玩具!

I人:好想死啊,但该死的另有E人

其实如果只是一群E人在一起,他们的乐趣就是平等的发疯,主打一个疯出高度,疯出风采。

打开他们发疯开关的可以是任意一个契机,哪怕是外卖员音响外放得大声了点,也能触发他们的“聒噪”技能。

I人:好想死啊,但该死的另有E人

但如果E人中混进去一个I人,那他们这一整个晚上就会像打了鸡血一样的兴奋,从漫无目的的发疯变成如何让I人发疯。

任何一个I人的生日,只要融入一个E人就会变成“劫”日。

就算不过生日,哪怕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离职日,也能被E人玩儿出花。

I人:好想死啊,但该死的另有E人

看得多了,有人发现这些整蛊视频里,都是一群E人围攻一个I人,纯属以多欺少不讲武德。

随之而来的疑惑就变成了——

难道一群I人都制服不了一个E人吗?

答案都是肯定的。

因为E人太会发疯了。

I人:好想死啊,但该死的另有E人

I人根本预料不到带着E人出门,他们会在什么时候载歌载舞,放声大唱。

做朋友尚且有的躲,做情侣那根本防不胜防。

当E人男友有一个I人女友,男生最让女生感受到社死的瞬间,大概率就是他手捧鲜花在大庭广众下的表白时刻。

如果情况反过来,当E人女友有一个I人男友,男生最怕的就是女生突如其来的胡说八道。

一般这种情况,永远都是以I人抱头鼠窜或者连连道歉为收场,E人才可能稍稍善罢甘休。

I人:好想死啊,但该死的另有E人

别觉得如果I人够多,就能让E人学乖。

后者不但不会乖乖就范,相反的还能把前者连累。

我们设计部4个女孩里只有一个是E人,有一次四个人出去,E人偷偷在包里藏了个扩音器带出去,并选择在人头攒动的三里屯突然打开。

回忆起那一天,在场的受害者表示:

“那个场面相当于牧羊犬放羊,体会过的人都懂。”

公开场合里E人让I人社死,私下的社交空间里,他们也不会放过让I人社死的机会。

尤其前者看穿后者心思的时候,很难不心起“歹意”想捉弄一番。

“有一次我看到自己的朋友想吃蛋糕又不敢说,我鼓励她大声说出需求后,自己一口吞了”。

有人说E人统治地球,因为地球是Earth,I人统治互联网,因为互联网是Internet。

那回到线上,后者就能获得空间的掌控权吗?

No no no。

众所周知I人享受私人空间,E人享受整蛊,在这点上范丞丞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示范。

他偶尔会随机拨一位I人的电话,让I人感受一下啥是打破边界感。

接电话的那方警铃大作以为是出了什么大事才需要弹语音,这边范丞丞只是云淡风轻嘻嘻哈哈说了句“我想你了”。

I人:好想死啊,但该死的另有E人

对很多E人来说,I人简直就是他们的变相充电站,前者非常笃定的是这段友谊里,他受到的偏爱绝不会轻轻松松被人抢夺。

对于那些不爱说话,不爱社交,讨厌聚会的I人来说,侵入他们世界的E人将会成为自己最好的朋友,除非下一个E人进入,否则这帮人大概率不会有别人。

这哪里是友谊,这简直就是明目张胆的偏爱。

I人:好想死啊,但该死的另有E人

虽然我们经常玩梗“I人是E人的电子宠物”,但某种程度来说,在被“领养”的过程中,I人确实很享受。

I人:好想死啊,但该死的另有E人

I人喜欢独处不代表真的自闭,不能社交,在气氛到位,有人真的能带自己一起玩的时候,他们也能变成社交牛杂。

大多数情况下,所有抛头露面不合常理的“发癫”行为,都会让这帮人开始脚趾抓地,犯一犯替别人尴尬的老毛病。

I人:好想死啊,但该死的另有E人

但大家这么其乐融融,他们看着心里不痒吗?也痒。

眼馋的I人会在网上透露出自己内敛性格下的疯癫属性,“这种场合只要人数超过三个并且邀请我进去,我就会成为队伍里最狂野的那个”。

《花少丝路季》中的迪丽热巴作为典型I人,拍照的时候看着一群手机对着自己就开始浑身长针,被邀请上台表演更是恨不得连夜坐火车逃往另一个城市。

I人:好想死啊,但该死的另有E人

但是当阳光和煦,海浪温顺,气氛友好欢快,再加上场上几位E人的一再拉扯,I人也能加入表演节目的大军。

一旦投入就不觉尴尬,被一群E人领养的I人巴巴最后也跳的很开心。

I人:好想死啊,但该死的另有E人

我们常说互补互补,E人和I人做朋友就是最佳拍档。

从心态上来讲,前者看后者确实总带着怜爱。

前者会普遍觉得后者很可爱,尤其是后者社交时表现出来的那种略显被动和局促的样子,会让前者下意识想要帮助对方或者逗弄对方。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就像两个强势的人在一起容易打架。

两个E人待在一起容易被抢话,多少有点互相伤害。

但I人不同,他们听人聊天会很耐心,能充分满足E人旺盛的表达欲。

I人:好想死啊,但该死的另有E人

其实对于I人来说,有E人在时自己就不必时刻想怎么挑起话题,能进入自己不熟悉的社交领域。

尤其是一群I人在一起时,知道的是大家性格内向,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大家聚在一起打坐。

公司的Aiilin到现在都记得她上次参加自己的I人朋友大聚会有多尴尬。

玩手机占据了绝大多数时刻,沉默是一种难以打破的氛围。

“那一个晚上心里就像被蚂蚁爬,想说点什么话活跃气氛,又不知道该干嘛”。

那天大家的碎片式聊天里透着他们心照不宣的慌乱。

聊天思路从“掏出手机,看看明天的天气怎样”到像作家一样敏锐的观察生活,“这是垃圾桶,这是电线杆,电线杆上贴着广告单”。

而每个人的内心想法都是,“我求求你们说会儿话吧!”

I人:好想死啊,但该死的另有E人

在那个晚上,究竟是谁忍不住先开口,开口后的尬聊要如何持续,都成了I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在内心拼命呼唤着E人出现。

在Aiilin看来,那天但凡出现一个E人,她就不再是E人,而是他们这帮人的救命恩人。

当然,E人也不单单只是聚会上活跃气氛的灯球。

对那些躲在自己小世界的I人来说,E人其实也是他们的社交触角。

因为一个E人=八卦队长+百科全书+五湖四海新鲜事搜集者。

聒噪但可爱,问就是两个字:舒服。

虽然大家都开玩笑说“E人享受I人的私人空间。”

但这并不代表前者真那么没眼力见,后者累的时候,前者就会化身乖乖小狗悄悄守在他们的“家门口”。

I人:好想死啊,但该死的另有E人

对Ella来说,作为一个ENFP她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无论什么大事小事屁事都和自己的I人朋友说。

动不动就拉着后者出去逛街、唱K和蹦迪。

但独独有一件事她不会拖着后者去做。

“很多时候她不出门,我能感觉到她是想的,但是去看现场这件事我知道她不喜欢,所以我从来不会强迫她”。

这像是拥有一种“读心术”,E人拉I人出门的前提是感知到I人在摇摆:

已经十天半个月没出门了必须得拉他们出去确认一下是否还活着。

除此之外,E人朋友也绝对不会在I人明确拒绝的时候还强迫I人上钟,非常有分寸感。

I人:好想死啊,但该死的另有E人

总有人怀疑E人对I人的“爱”。

因为看起来前者像是社交花蝴蝶,仿佛有一堆I人库存或者各类搭子。

在这种朋友遍天下的既视感衬托下,I人对E人来说似乎不那么重要,甚至有点像干电池。

仿佛在I人在集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E人就像那只在外面“偷腥”的猫,等I人休息好你发现她的好厚米队伍又壮大了一层(当然E人会说你还是她最爱的宝)。

在这件事上Ella特别哭笑不得,因为她的I人朋友总会觉得她到处社交,自己对她而言只是一个普通朋友。

直到,Ella让对方看到了一次自己彻底没电的疲惫时刻。

“她最开始明显慌了,因为她完全不会调节气氛,特别手足无措,完全不知道怎么安慰我。”

E人也不是社交永动机,也有需要独处的时刻,而不是一直吵闹。

I人:好想死啊,但该死的另有E人

好在I人面对这种情况有自己的处理办法,他们就像是家里的猫看到人类情绪不好就往你身边一靠。

他们也不会说话,但就是捱着你,蹭着你,有时候还会给你表演一个翻肚皮撒娇,用自己的方式陪伴E人。

Ella就在I人的陪伴下度过了一个她完全无力的疲惫时刻,她对那个下午的评价是“一场从未体会过的精神按摩”。

当然了,她好了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立马“恩将仇报”玩小猫。

别说生活中,其实电影里我们也总能看到,很多经典影视剧都习惯E人和I人的搭档。

《遗愿清单》里,老富翁爱德华像个玩宝,主动领养了同病房情绪内敛的老卡特;

在偶然发现卡特的“遗愿清单”时运用自己的力量让那些纸面上的疯狂构想成为现实,成为彼此的挚交。

I人:好想死啊,但该死的另有E人

《绿皮书》里,托尼游手好闲,小嘴叭叭,唐言语不多,分寸感极强,因为性格迥异两个人一路上闹过好多次矛盾;

但最后却完成了一场跨越种族与肤色、身份与阶级的人性之旅。

E人和I人能成为最好的拍档的缘由就在于:前者从后者这里学到如何向内认知自我的过程,因为后者的边界感很强,不会轻易踩别人边界。

后者也可以借着前者的视角探索更广阔的外部世界,享受前者澎拜的能量。

就像电影里虽然所有下属都对唐毕恭毕敬,但只有托尼把他当做普通人,给他真正的尊重,教会他反击,捍卫自己的权利,而托尼也意识到了唐作为黑人所受到的种族歧视是如何令人深恶痛绝,倾听到内心的声音。

I人:好想死啊,但该死的另有E人

这也是这种调侃并没有真正冒犯到任何人的原因。

所谓E人和I人,它不会因为标签化而失去多样化和自由度,而只会变为人和人之间不同的接纳。

从小到大我们被教育要活波开朗要会来事,但MBTI让我们知道人就是不同的,大家接受和喜欢人的不同。

也不必再被“枪打出头鸟”、“怎么这么爱表现啊”这种话创到,因为它有了个更可爱的称呼叫做“显眼包”。

E人和I人不是泾渭分明是互相需要,甚至我们根本不在乎对方是到底是什么样的人,重要的是Ta这个人,Ta是我们的朋友,或者爱人。

这是我们会那么爱看《老友记》的原因,明明除了罗斯几乎全员E人,但我们却并不会因为他们标签不同而划分阵营,只会觉得他们每个人都很亲切可爱。

I人:好想死啊,但该死的另有E人

就像那句话说的: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It sucks,but you’re gonna love It.

E人最好的补品是I人,

I人最好的补品是爱着I人的E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