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I人:好想死啊,但該死的另有E人

作者:MTO社

這年頭,I人要被E人玩壞了。

前者作為出了家門隻想隐身和遁地的人格,隻要遇上後者,就像碰到天敵。

因為後者,是真的會把I人從人群裡拔出來。

讓他們變成萬衆矚目的“顯眼包”,承受生命不能承受之痛。

在現實生活中唯唯諾諾的I人,就算受夠了這幫E人的整蠱,也不敢一身反骨當場翻臉。

在網上他們大聲為自己奔走嗷嚎:

要說多少次,我們I人不是你們E人的玩具!

I人:好想死啊,但該死的另有E人

其實如果隻是一群E人在一起,他們的樂趣就是平等的發瘋,主打一個瘋出高度,瘋出風采。

打開他們發瘋開關的可以是任意一個契機,哪怕是外賣員音響外放得大聲了點,也能觸發他們的“聒噪”技能。

I人:好想死啊,但該死的另有E人

但如果E人中混進去一個I人,那他們這一整個晚上就會像打了雞血一樣的興奮,從漫無目的的發瘋變成如何讓I人發瘋。

任何一個I人的生日,隻要融入一個E人就會變成“劫”日。

就算不過生日,哪怕隻是一個平平無奇離職日,也能被E人玩兒出花。

I人:好想死啊,但該死的另有E人

看得多了,有人發現這些整蠱視訊裡,都是一群E人圍攻一個I人,純屬以多欺少不講武德。

随之而來的疑惑就變成了——

難道一群I人都制服不了一個E人嗎?

答案都是肯定的。

因為E人太會發瘋了。

I人:好想死啊,但該死的另有E人

I人根本預料不到帶着E人出門,他們會在什麼時候載歌載舞,放聲大唱。

做朋友尚且有的躲,做情侶那根本防不勝防。

當E人男友有一個I人女友,男生最讓女生感受到社死的瞬間,大機率就是他手捧鮮花在大庭廣衆下的表白時刻。

如果情況反過來,當E人女友有一個I人男友,男生最怕的就是女生突如其來的胡說八道。

一般這種情況,永遠都是以I人抱頭鼠竄或者連連道歉為收場,E人才可能稍稍善罷甘休。

I人:好想死啊,但該死的另有E人

别覺得如果I人夠多,就能讓E人學乖。

後者不但不會乖乖就範,相反的還能把前者連累。

我們設計部4個女孩裡隻有一個是E人,有一次四個人出去,E人偷偷在包裡藏了個擴音器帶出去,并選擇在人頭攢動的三裡屯突然打開。

回憶起那一天,在場的受害者表示:

“那個場面相當于牧羊犬放羊,體會過的人都懂。”

公開場合裡E人讓I人社死,私下的社交空間裡,他們也不會放過讓I人社死的機會。

尤其前者看穿後者心思的時候,很難不心起“歹意”想捉弄一番。

“有一次我看到自己的朋友想吃蛋糕又不敢說,我鼓勵她大聲說出需求後,自己一口吞了”。

有人說E人統治地球,因為地球是Earth,I人統治網際網路,因為網際網路是Internet。

那回到線上,後者就能獲得空間的掌控權嗎?

No no no。

衆所周知I人享受私人空間,E人享受整蠱,在這點上範丞丞堪稱教科書級别的示範。

他偶爾會随機撥一位I人的電話,讓I人感受一下啥是打破邊界感。

接電話的那方警鈴大作以為是出了什麼大事才需要彈語音,這邊範丞丞隻是雲淡風輕嘻嘻哈哈說了句“我想你了”。

I人:好想死啊,但該死的另有E人

對很多E人來說,I人簡直就是他們的變相充電站,前者非常笃定的是這段友誼裡,他受到的偏愛絕不會輕輕松松被人搶奪。

對于那些不愛說話,不愛社交,讨厭聚會的I人來說,侵入他們世界的E人将會成為自己最好的朋友,除非下一個E人進入,否則這幫人大機率不會有别人。

這哪裡是友誼,這簡直就是明目張膽的偏愛。

I人:好想死啊,但該死的另有E人

雖然我們經常玩梗“I人是E人的電子寵物”,但某種程度來說,在被“領養”的過程中,I人确實很享受。

I人:好想死啊,但該死的另有E人

I人喜歡獨處不代表真的自閉,不能社交,在氣氛到位,有人真的能帶自己一起玩的時候,他們也能變成社交牛雜。

大多數情況下,所有抛頭露面不合常理的“發癫”行為,都會讓這幫人開始腳趾抓地,犯一犯替别人尴尬的老毛病。

I人:好想死啊,但該死的另有E人

但大家這麼其樂融融,他們看着心裡不癢嗎?也癢。

眼饞的I人會在網上透露出自己内斂性格下的瘋癫屬性,“這種場合隻要人數超過三個并且邀請我進去,我就會成為隊伍裡最狂野的那個”。

《花少絲路季》中的迪麗熱巴作為典型I人,拍照的時候看着一群手機對着自己就開始渾身長針,被邀請上台表演更是恨不得連夜坐火車逃往另一個城市。

I人:好想死啊,但該死的另有E人

但是當陽光和煦,海浪溫順,氣氛友好歡快,再加上場上幾位E人的一再拉扯,I人也能加入表演節目的大軍。

一旦投入就不覺尴尬,被一群E人領養的I人巴巴最後也跳的很開心。

I人:好想死啊,但該死的另有E人

我們常說互補互補,E人和I人做朋友就是最佳拍檔。

從心态上來講,前者看後者确實總帶着憐愛。

前者會普遍覺得後者很可愛,尤其是後者社交時表現出來的那種略顯被動和局促的樣子,會讓前者下意識想要幫助對方或者逗弄對方。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就像兩個強勢的人在一起容易打架。

兩個E人待在一起容易被搶話,多少有點互相傷害。

但I人不同,他們聽人聊天會很耐心,能充分滿足E人旺盛的表達欲。

I人:好想死啊,但該死的另有E人

其實對于I人來說,有E人在時自己就不必時刻想怎麼挑起話題,能進入自己不熟悉的社交領域。

尤其是一群I人在一起時,知道的是大家性格内向,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大家聚在一起打坐。

公司的Aiilin到現在都記得她上次參加自己的I人朋友大聚會有多尴尬。

玩手機占據了絕大多數時刻,沉默是一種難以打破的氛圍。

“那一個晚上心裡就像被螞蟻爬,想說點什麼話活躍氣氛,又不知道該幹嘛”。

那天大家的碎片式聊天裡透着他們心照不宣的慌亂。

聊天思路從“掏出手機,看看明天的天氣怎樣”到像作家一樣敏銳的觀察生活,“這是垃圾桶,這是電線杆,電線杆上貼着廣告單”。

而每個人的内心想法都是,“我求求你們說會兒話吧!”

I人:好想死啊,但該死的另有E人

在那個晚上,究竟是誰忍不住先開口,開口後的尬聊要如何持續,都成了I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在内心拼命呼喚着E人出現。

在Aiilin看來,那天但凡出現一個E人,她就不再是E人,而是他們這幫人的救命恩人。

當然,E人也不單單隻是聚會上活躍氣氛的燈球。

對那些躲在自己小世界的I人來說,E人其實也是他們的社交觸角。

因為一個E人=八卦隊長+百科全書+五湖四海新鮮事搜集者。

聒噪但可愛,問就是兩個字:舒服。

雖然大家都開玩笑說“E人享受I人的私人空間。”

但這并不代表前者真那麼沒眼力見,後者累的時候,前者就會化身乖乖小狗悄悄守在他們的“家門口”。

I人:好想死啊,但該死的另有E人

對Ella來說,作為一個ENFP她最喜歡的事情就是無論什麼大事小事屁事都和自己的I人朋友說。

動不動就拉着後者出去逛街、唱K和蹦迪。

但獨獨有一件事她不會拖着後者去做。

“很多時候她不出門,我能感覺到她是想的,但是去看現場這件事我知道她不喜歡,是以我從來不會強迫她”。

這像是擁有一種“讀心術”,E人拉I人出門的前提是感覺到I人在搖擺:

已經十天半個月沒出門了必須得拉他們出去确認一下是否還活着。

除此之外,E人朋友也絕對不會在I人明确拒絕的時候還強迫I人上鐘,非常有分寸感。

I人:好想死啊,但該死的另有E人

總有人懷疑E人對I人的“愛”。

因為看起來前者像是社交花蝴蝶,仿佛有一堆I人庫存或者各類搭子。

在這種朋友遍天下的既視感襯托下,I人對E人來說似乎不那麼重要,甚至有點像幹電池。

仿佛在I人在集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E人就像那隻在外面“偷腥”的貓,等I人休息好你發現她的好厚米隊伍又壯大了一層(當然E人會說你還是她最愛的寶)。

在這件事上Ella特别哭笑不得,因為她的I人朋友總會覺得她到處社交,自己對她而言隻是一個普通朋友。

直到,Ella讓對方看到了一次自己徹底沒電的疲憊時刻。

“她最開始明顯慌了,因為她完全不會調節氣氛,特别手足無措,完全不知道怎麼安慰我。”

E人也不是社交永動機,也有需要獨處的時刻,而不是一直吵鬧。

I人:好想死啊,但該死的另有E人

好在I人面對這種情況有自己的處理辦法,他們就像是家裡的貓看到人類情緒不好就往你身邊一靠。

他們也不會說話,但就是捱着你,蹭着你,有時候還會給你表演一個翻肚皮撒嬌,用自己的方式陪伴E人。

Ella就在I人的陪伴下度過了一個她完全無力的疲憊時刻,她對那個下午的評價是“一場從未體會過的精神按摩”。

當然了,她好了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立馬“恩将仇報”玩小貓。

别說生活中,其實電影裡我們也總能看到,很多經典影視劇都習慣E人和I人的搭檔。

《遺願清單》裡,老富翁愛德華像個玩寶,主動領養了同病房情緒内斂的老卡特;

在偶然發現卡特的“遺願清單”時運用自己的力量讓那些紙面上的瘋狂構想成為現實,成為彼此的摯交。

I人:好想死啊,但該死的另有E人

《綠皮書》裡,托尼遊手好閑,小嘴叭叭,唐言語不多,分寸感極強,因為性格迥異兩個人一路上鬧過好多次沖突;

但最後卻完成了一場跨越種族與膚色、身份與階級的人性之旅。

E人和I人能成為最好的拍檔的緣由就在于:前者從後者這裡學到如何向内認知自我的過程,因為後者的邊界感很強,不會輕易踩别人邊界。

後者也可以借着前者的視角探索更廣闊的外部世界,享受前者澎拜的能量。

就像電影裡雖然所有下屬都對唐畢恭畢敬,但隻有托尼把他當做普通人,給他真正的尊重,教會他反擊,捍衛自己的權利,而托尼也意識到了唐作為黑人所受到的種族歧視是如何令人深惡痛絕,傾聽到内心的聲音。

I人:好想死啊,但該死的另有E人

這也是這種調侃并沒有真正冒犯到任何人的原因。

所謂E人和I人,它不會因為标簽化而失去多樣化和自由度,而隻會變為人和人之間不同的接納。

從小到大我們被教育要活波開朗要會來事,但MBTI讓我們知道人就是不同的,大家接受和喜歡人的不同。

也不必再被“槍打出頭鳥”、“怎麼這麼愛表現啊”這種話創到,因為它有了個更可愛的稱呼叫做“顯眼包”。

E人和I人不是泾渭分明是互相需要,甚至我們根本不在乎對方是到底是什麼樣的人,重要的是Ta這個人,Ta是我們的朋友,或者夫妻。

這是我們會那麼愛看《老友記》的原因,明明除了羅斯幾乎全員E人,但我們卻并不會因為他們标簽不同而劃分陣營,隻會覺得他們每個人都很親切可愛。

I人:好想死啊,但該死的另有E人

就像那句話說的: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It sucks,but you’re gonna love It.

E人最好的補品是I人,

I人最好的補品是愛着I人的E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