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比内向更可怕的,是“回避型人格”!2分钟自测风险

作者:6栉风沐雨6

可心有一个邻居,给人的感受一直都很冷漠。小时候每次找他玩,他常表现得很害羞拘谨,爱低着头,还不爱讲话。

现在也很不自信,因害怕与人社交,他几次错失了升职机会。即便到了被催婚的年纪,他也不想谈恋爱,因为敏感,也怕被拒绝,很难与人建立起亲密关系……

曾经可心还会埋怨他的冷漠和难相处,后来才明白他可能是“回避型人格”。

01

什么是回避型人格障碍?

“回避型人格”即回避型人格障碍,也是心理疾病的一种。这类人通常对自己能力评价较低,对负面评价极其敏感,会因害怕受批评被拒绝,不能忍受负面评价而拒绝参加社会活动。

因此,常表现为回避社交、亲密关系、冲突、挑战……回避一切有可能对其产生伤害的人事物。

时间久了,这些自卑感和抑制社交的行为,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因害怕与陌生人接触而产生“自闭”的心理,因拒绝社交而影响自身的职业发展和人际关系等。

比内向更可怕的,是“回避型人格”!2分钟自测风险

回避型人格的诱发因素较多,比如遗传、幼时创伤经历等,但有回避行为不代表是回避人格,想知道你是否具有回避人格障碍吗?

02

如果你是回避型人格

你该这样疗愈自己

1打破羞耻感,增强自我认可度

作为“回避型人格”,你通常会表现得很自卑敏感,尤其害怕别人的负面评价,不敢与人社交,会有一种“羞耻感”。这可能是你对自己的认知有误。或许你的能力真的很不错,但因为自卑而觉得自己不行,害怕被批评从而选择了逃避。

所以要减少不自信的认知,提高对自我的评价,生活中多关注自己好的一面,学会看到自身的闪光点,增强自信。

比内向更可怕的,是“回避型人格”!2分钟自测风险

2积极的自我暗示,激发潜能

为什么爱逃避社交,逃避问题,因为你总在想不好的结果,这种负面的自动化思维一定会阻碍你变好和进步。因此无论是面对挑战还是未知,都要学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因为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这种暗示会让人更加自信,以更积极的态度去应对事物,会激发出自身潜能,所以这样的结果通常也不会太坏。

3记录“高光时刻”,减少回避

生活中,你可能会因为感到尴尬、害怕被拒绝而选择回避某些事物。但其实很多原因都是你的“假想敌”,所以要想改变现状,就要克服自己的回避心理,可以先从记录曾经的“高光时刻”开始。

比如:你今天主动接受了同事的聚餐邀请,还在餐桌上多说了几句话……这些你平时很难做到的,如今就是你的“高光时刻”,可以记录下当时的心理变化和开心之处,以此来帮助自己勇敢面对外界,减少回避。

比内向更可怕的,是“回避型人格”!2分钟自测风险

4寻求专业帮助

当你无法靠以上几种方法缓解自我状态,或者真的没有勇气去应对外界时,不妨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他们会通过专业的心理疗法来陪你治疗,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状态,缓解症状。

03

身边人是回避型人格,该如何相处?

如果你身边人具有此人格障碍,怎么与之相处也很重要,这样做可以帮助他们变好:

1不强迫对方打开自己

回避的行为有很多种,日常生活中冷漠、安静也是常见的回避表现。对于他们,想做出改变很难,所以你不能直接强迫他变得开朗自信地与人社交,而是给他一定的空间。让他有个缓冲时间,从心理到行为上去慢慢打开自我,与人相处时减少回避行为。

比内向更可怕的,是“回避型人格”!2分钟自测风险

2积极沟通,给予鼓励

面对爱回避的亲友,要做到接纳对方,理解对方,相信对方。当对方有了回避行为时,要明白,这很可能不是他本意,只是内在的一种习惯机制而已。

因此,要多鼓励对方,认可其长处,多与其沟通,并表达出你的欣赏,帮他减轻自卑的心理,变得自信有活力。

3理解对方,同时关注自己的情绪

作为身边人,你很可能会因为对方的回避而受到伤害。当你在能理解对方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真实感受,不能过度纵容对方有伤害性的行为,要设置好自己的相处底线,优先自己的感受,避免受伤害,才能更好地去帮助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