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印度豪华地铁失败走偏 莫迪10年大计恐拖累明年选情?

作者:YC档案
印度豪华地铁失败走偏 莫迪10年大计恐拖累明年选情?

印度总理莫迪2014年上任时,全国地铁网路仅有229公里,覆盖逾4个城市,还不如当时一半的上海地铁长度。此后,莫迪政府展开大规模建设,去年4月该国地铁网路已覆盖18个城市,总长度达870公里,还有27个城市、近1,000公里的铁路正在兴建。上月新孟买首条地铁线高调开通,其豪华程度更引起外界热议。

尽管印度地铁近年建设的速度和规模令人印象深刻,但相关的乘客数字却令人沮丧,使得莫迪的雄图大计高开低走,或间接拖累其明年的选情。

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14亿人口中,日均有近1,300 万乘客乘坐火车,当地的火车轨道长达6.44万公里,足以环绕地球一周。上述的新建豪华地铁项目称为“NaMo Bharat列车”,又称“迷你子弹火车”,是莫迪(Narendra Modi)的重点发展项目之一,现时仅占整体铁路网的逾1%。这项计划受日本子弹头列车的启发,印度因而为基础设施和安全升级划拨了创纪录的资金,尤其注重引进现代化的新车站和高速电动列车。

不过,据印度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全印没有一个地铁系统达到其预计乘客量的一半。在孟买和加尔各答,实际的乘客量仅为预期值的三分一;而在大多数其他印度城市,该比例更只有个位数或相对较小的两位数。只有德里的比例接近一半的47%,而该市也拥有全国通车里程最长且分布最广泛的地铁网路。

印度豪华地铁失败走偏 莫迪10年大计恐拖累明年选情?

考虑到印度的大多数城市缺乏像样的公共交通,加上修建地铁等基建项目往往受到当地民众的普遍欢迎,上述的数字多少令人惊讶。不如预期的载客量对运营收入也产生了可怕的影响。印度管理学院的研究显示,与印度铁路公司一样,全国任何一个地铁系统均入不敷支。

人口不密集、通勤错配,还有…

印度人为何宁愿在马路上塞车浪费时间,也不愿意乘搭崭新且装有冷气的舒适地铁?据《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的分析指出,印度地铁载客量不如预期的原因有三。

首先,印度城市的人口并不特别密集,这意味着对大多数人来说,地铁线路不在其步行范围内,加上其他公共交通运输服务鲜少与地铁线路衔接在一起,故日常乘坐地铁时可能变得很复杂,可能需要经过步行、转乘公共汽车或机动三轮车等一轮转车。

其次是,印度地铁系统更适合长途通勤。有当地学者认为,在印度国情中,地铁只有在10公里或更长的旅程中才能节省时间;惟在该国大多数城市中,约75%的行程均在10公里以下,一半更在5公里以下。此外,地铁票价也往往很高,2017年德里地铁提高票价后,导致乘客量大降15%。

印度押错了赌注

有印度交通分析人士和城市规划人士认为,“国家押错了赌注”。诚然,兴建地铁不论从经济还是从环境角度来看,对解决印度高速城市化发展和严重空气污染的问题都是十分重要。考虑到随着该国中产阶级不断扩大,越来越多人选择相对舒适的私家车代步,这将导致交通拥堵和污染等情况加剧。据空气品质监测机构IQAir估计,汽车排放占到印度城市PM2.5浓度高达三分一之多。

印度豪华地铁失败走偏 莫迪10年大计恐拖累明年选情?

印度其他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很少与地铁线路衔接在一起,故市民许多时需要步行、转乘公共汽车或机动三轮车等一轮转车,才能抵达车站。

当地一些专家认为,主要的问题是与地铁相比,其他公共交通服务在路线规划上不仅成本更低,而且更加灵活。该国更加合适建设的是公共汽车专用道,配合电动巴士等绿色运输的未来发展,才是最大程度解决印度交通和空气污染的方法。

然而,由于贯彻不到位和执行不力,再加上驾车者的抵制以及缺乏相关政治意愿,印度建立这种系统的尝试往往以失败告终。研究此类城市问题的《印度的盲点》(India’s Blind Spot)作者Devashish Dhar表示,很容易解释为什么要建造地铁而不是其他公共交通运输系统:“公共汽车并不时髦,但地铁却很时髦。”

顾此失彼 恐影响2024大选?

今年10月,莫迪在一个地铁的开幕式上表示,“NaMo Bharat”既现代化又快速,定义了新印度的愿望,并标志着整个国家的历史性时刻。他说,新地铁还是印度未来的缩影,体现了该国随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而发生的转变,“这个高速列车是印度制造,月台上的遮罩门系统也是印度制造”。他又重申,整个国家的铁路系统将在未来10年内完成改造。

印度豪华地铁失败走偏 莫迪10年大计恐拖累明年选情?

事实上,在莫迪政府领导下,该国已投入数十亿美元对铁路进行升级和现代化改造,其中包括一项到2024年实现铁路100%电气化的计划,以及到2030年实现零排放的目标。铁路部门还正在安装防火车相撞系统,该系统可使火车自动刹车,但到目前为止,该系统仅在2%的铁路网中运行。

有分析认为,虽然印度地铁项目的载客量不如理想固然值得关注,但安全问题却是当局需要着手处理的当务之急。今年6月,印度东部奥里萨邦(Odisha)巴拉索尔(Balasore)地区两载客火车相撞,酿成至少288人死、850人受伤;10月底,两列客运列车在印南安得拉邦(Andhra pradesh)发生相撞,造成13人死、39人受伤。

一些专家表示,印度铁路的重点一直放在光鲜亮丽的现代化方案上,但为满足需求,越来越多的列车被投入轨道,而劳动力却没有同步增长,这导致员工压力增大,人为错误增多,同时也意味着安全措施的安装进度缓慢。

现时,印度人对铁路安全的担忧也在不断增加,去年当地铁路发生的整体事故数字增加了37%。虽然大多数事故并无造成人员伤亡,但铁路委员会主席同年仍将其视作严重关切事项。

明年4至5月,这个南亚大国将有近亿选民参与投票选举,莫迪和其印度人民党(BJP)将寻求第三个任期。有分析指,虽然目前他的竞选声势明显看好,但考虑到这位总理早已饱受国内人士批评,指其煽动对国内大量穆斯林少数族群的敌意,加上在他的治下公民自由受到打压。假如在他任内积极推动的地铁大计发展也不如预期的话,恐怕会让人对他的政绩添加一笔坏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