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蓝田四吕文化心‖清化寺·吕家的荐福寺(续)

作者:吕氏乡约传习所
蓝田四吕文化心‖清化寺·吕家的荐福寺(续)

清化寺·吕家的荐福寺(续)

(摘自《蓝田四吕及家族史料辑录》)

奉圣夫人吕母李氏

生卒:

公元1375年,洪武八年,岁在乙卯。夫人以八年正月初二日生,公元1435年宣德十年八月十九日以疾终于赐第,享年六十有一。

宣德十年十一月初三日,葬夫人于东安县王庄里,从祖址也。

婚配儿女

夫人姓李氏,择配得东安县王庄里(今廊坊市广阳区王寨村)吕公斌,官昭勇将军,都指挥佥事仲宣(斌公之父)。生子男一人,即俊,初娶张氏,继娶李氏,今中军都督府都督李英长女也。女四人,长适王纲,次适舍人冯哲,次适羽林前卫指挥佥事董贵,次适锦衣卫指挥佥事牛循。

籍贯

世为顺天府武清县崔黄口社中奕里(今天津武清区下五旗乡忠义村)人。

性格

李氏自幼端谨厚重,异于常女。

世系

曾祖讳雄飞,

祖讳友邻,

父讳思恭,皆积善。母史氏,有贤德.赠淑人赵氏之子也.后被征事太宗皇帝,守城有功。

叙曰:

明宣宗皇帝称吕母李氏。封赐奉圣夫人。

1975年,廊坊市文物管理处于廊坊市广阳区王寨村东南出土了两合墓志,分别为明宣宗乳母奉圣夫人吕母李氏及其子吕俊的墓志。志文的真实性告我们:

洪武三十二年(1399年)二月,夫人以简拔入奉宣宗皇帝为乳哺,致慎效劳,始终一致.公用擢府军卫百户,任十有七年而没.宣宗皇帝正位宸极,念夫人之保翊,官其子俊府军卫正千户,遽升指挥佥事.封夫人为奉圣夫人,给授田宅,日有常贵.玉音褒奖,期望益隆,赠公骠骑将军,都督佥事,未几,复升俊浙江都指挥佥事,随侍如故.封其妻为淑人.又授夫人兄贵锦衣卫副千户,弟玉百户,暨女夫王纲锦衣卫镇抚.累世爵禄 三旌显荣皆由夫人而推恩也.於乎盛哉!向非夫人之德,何足以致此也。

吕母李氏墓志铭记有:“奉圣夫人以疾终于赐第。讣闻,朝廷嗟悼不已,太皇太后遣太监苏进保,皇太后遣少监喜宁,皇上遣监丞黄继,皆赐赙祭,敕有司殡葬如制。”这里的太皇太后指仁宗诚孝张皇后,皇太后指宣宗孝恭孙皇后,皇上即明英宗,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初三,明宣宗朱瞻基去世,其长子朱祁镇继位,是为明英宗。李氏曾经乳哺过朱瞻基,而且其夫吕斌曾跟随朱棣参加“靖难之役”,因此李氏备受恩遇。

“宣德元年(1426年)九月十三日,封乳母李氏奉圣夫人。保姆张氏佑圣夫人。李氏故夫吕斌,张氏故夫傅胜皆赠都督佥事。”

据志文载,李氏为武清县崔黄口社中奕里(今天津市武清区下五旗乡忠义村)人,嫁东安县王庄里吕斌为妻.生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卒于宣德十年(1435年),享年61岁。洪武三十二年(1399年)二月,即建文元年,李氏人燕王朱棣府,为燕王长孙朱瞻基即后来的宣宗皇帝哺乳,时年24岁。

明东安县即今廊坊市广阳,安次两区地域,明初为燕王朱棣辖地.《明史?地理志》载:“东安,(顺天)府东南.元东安州,治在西.洪武元年十二月降为县.三年徙今治.”

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蚊继位,改年号建文.但燕王朱棣始终不承认建文皇帝的正统地位,不仅其北方属地拒绝使用建文年号,更挥师南下,发起”靖难之役”,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攻破南京,于“秋七壬午朔,大祀天地于南郊,奉太祖配.时的恭圣夫人”

文献记载中所见封为”奉圣夫人”的除宣德朝这位李氏外,还有嘉靖时的刘氏和天启时的客氏,李氏乳哺的是明成祖朱棣的皇长孙,后来的宣德皇帝,而且其夫吕斌曾跟随朱棣参加”靖难之役”,因此受到格外恩遇。

从目前的史料看,她是明代第一个被封为”奉圣夫人”的皇帝乳母,其亲属多人被”推恩”得到了褒封.

铭日:

呜呼夫人,生自名族.爱归德门,端重诚笃.遭逢圣明,入勤保育.念德推恩,光被三族.夫人宜寿,宣福宜禄.讵意翩然,鼎湖追逐.王庄之原,山水清淑.永藏于兹,后嗣繁续。

吕俊纪年

名讳·生卒

公讳俊,字世英。公自永乐庚寅十一月初五日生,至易篑之日,实三十有九年。

今年夏五月廿七日以疾卒于赐第,将以是岁七月廿五日葬于祖茔之次。

婚配·儿女

公俊,初娶张氏,继娶李氏。李氏,都督李英女,封淑人,生子三人,男曰震,曰霖,女曰妙慧.

世系

祖仲宣翁,古朴无流俗态,好施与,不吝积累,功行实多.

父斌,早负气卓卓,人知其不凡,里有李氏女,贞淑特异,翁择而配之.洪武己卯,李氏以端谨淑静被选入大内,

籍贯

顺天府东安县王庄里人.先世力本,不他业,

叙曰

至仲宣翁,古朴无流俗态,好施与,不吝积累,功行实多.生子斌,早负气卓卓,人知其不凡,里有李氏女,贞淑特异,翁择而配之.洪武己卯,李氏以端谨淑静被选入大内,夙夜劳勤,小心恭慎,奉乳十余年.宣庙既嗣大历,賜李氏为奉圣夫人,赠其舅仲宣都指挥佥事,赠姑赵氏为淑人,夫斌赠都督佥事,俊授都指挥事,及推恩兄弟皆授锦衣户侯之官,成出夫人之功.

俊公性格

公自髫乱及成童,不伍群儿,举动以正,重者以伟器目之.比壮,崇问学务,通大义,尤注意孙吴诸子之书,必友胜己.每接贤士大夫,相与谈道德,叠叠忘倦,其豪迈倜倘,好礼尚义,本乎天而由乎学.尝日:吾藉母显融,而无汗马之劳,又幸际太平,吾不尽孝子之心,实忘生身之恩也.于是思其母之没,念先君早丧,承母之教育,致有荣显,懵倦诚笃,泣请在朝缙绅大夫征哀挽之章,集成一帙,名日《善庆录》,梓流传,以一一母之沐恩宠之殊遇,而显扬吕氏永不泯也.正以夙夜在公,贞确自明信,捐躯报国,誓以自期,不幸.蒙遣官谕祭

铭日:

东安之乡,有翁孔良.有子卓立,有妇非

常.一门贵显,由妇淑婉.奉圣功高,褒封及远.妇有佳儿,表表天资.承君之官,行将有为 既厚其禄.乃涩其寿.任子有典,仁者有后.既有其后,以永其传.与国同休,亿万斯年。

历史物证与记载

由于清化寺的特殊性,故记载不多。現行资料以集轶杂家文词为多,还需久集。正牌的详实资料(硬件)有两件,《敕赐清化寺鼎建寺宇碑》和一幅碑石拓片。

蓝田四吕文化心‖清化寺·吕家的荐福寺(续)
蓝田四吕文化心‖清化寺·吕家的荐福寺(续)
蓝田四吕文化心‖清化寺·吕家的荐福寺(续)

清化寺原有赐进士奉议大夫金陵宋拯撰并书《敕赐清化寺鼎建寺宇碑》和正德壬申年修撰濮阳李廷相重修碑《重修清化寺宇碑》。李廷相碑何时遗失未见文献记载。宋拯碑原置大雄宝殿左侧,1965年北京市拉锁厂扩建生产时将碑推倒,埋入地下。2016年清化寺二期腾退修缮时发现宋拯碑碑身,待出土。北京图书馆和首图藏有民国二十四年宋拯碑拓片一张。

门额青石质,额撰“敕赐清化寺禅林”。

明末清初,清化寺原有两通石碑还在。

按清吴长元《宸垣识略》记载,清乾隆末年李廷相碑尚存,但到1930年北平寺庙调查时仅存宋拯碑,其间李廷相碑因何遗失或损毁,未见文献记载。

关于记载清化寺的文献有

① 河北省文物局主办的《文物春秋》刊载过《明奉圣夫人李氏及其子吕俊墓志考》。

蓝田四吕文化心‖清化寺·吕家的荐福寺(续)
蓝田四吕文化心‖清化寺·吕家的荐福寺(续)

宣宗乳母奉圣夫人吕母李氏墓志

志盖,志石均为正方形,青石质,长51

厘米,厚15厘米.志盖篆书阴刻”奉圣夫人

吕母李氏墓志铭”4行11字(图一),志石镌刻楷书铭文28行,满行30字,共608字。

录文如下:

奉圣夫人吕母李氏墓志铭

翰林院侍讲学士,奉直大夫兼修国史庐陵陈循撰文.承德郎,户部广东清吏司主事,前中书舍人金台何友书丹.奉政大夫,吏部郎中兼翰林院侍书广平程南云篆盖.

宣德十年八月十九日,奉圣夫人以疾终于赐第,享年六十有一.讣闻,朝廷嗟悼不已,太皇太后遣太监苏进保,皇太后遣少监喜宁,皇上遣监丞黄继,皆赐祭,敕有司殡葬如制.既而,其子俊求予为墓铭,将以宣德十年十一月初三日,葬夫人于东安县王庄里,从祖址也.夫人姓李氏,世为顺天府武清县崔黄口社中奕里人.曾祖讳雄飞,祖讳友邻,父讳思恭,皆积善.母史氏,有贤德.夫人以洪武八年正月初二日生,自幼端谨厚重,异于常女.及长,择配得东安县王庄里吕公斌,今昭勇将军,都指挥佥事仲宣,赠淑人赵氏之子也.后被征事太宗皇帝,守城有功.洪武三十二年二月,夫人以简拔入奉宣宗皇帝为乳哺,致慎效劳,始终一致.公用擢府军卫百户,任十有七年而没.宣宗皇帝正位宸极,念夫人之保翊,官其子俊府军卫正千户,遽升指挥佥事.封夫人为奉圣夫人,给授田宅,日有常贵.玉音褒奖,期望益隆,赠公骠骑将军,都督佥事,未几,复升俊浙江都指挥佥事,随侍如故.封其妻为淑人.又授夫人兄贵锦衣卫副千户,弟玉百户,暨女夫王纲锦衣卫镇抚.累世爵禄 三旌显荣皆由夫人而推恩也.於乎盛哉!向非夫人之德,何足以致此也.子男一人,即俊,初娶张氏,继娶李氏,今中军都督府都督李英长女也.女四人,长适王纲,次适舍人冯哲,次适羽林前卫指挥佥事董贵,次适锦衣卫指挥佥事牛循.

铭日:

呜呼夫人,生自名族.爱归德门,端重诚笃.遭逢圣明,入勤保育.念德推恩,光被三族.夫人宜寿,宣福宜禄.讵意翩然,鼎湖追逐.王庄之原,山水清淑.永藏于兹,后嗣繁续。

吕俊墓志

盖,石均为正方形,青石质,边长51厘米,厚15厘米.志盖正面题”大明故昭勇将军都指挥佥事吕公墓铭”4行16字,篆书阴刻而成.墓志镌刻楷书铭文29行,满行30字,共615字.录文如下:

大明故昭勇将军,都指挥佥事吕公墓志铭奉议大夫,户部郎中蜀郡张溶撰.征仕郎,中书舍人金台赵昂书.奉议大夫,户部郎中广阳何友篆.户部郎中何君文辅,持其友

故昭勇将军都指挥佥事吕公状

请余志其墓且铭,辞弗获,乃据状以复 公讳俊,字世英,顺天府东安县王庄里人.先世力本,不他业,至仲宣翁,古朴无流俗态,好施与,不吝积累,功行实多.生子斌,早负气卓卓,人知其不凡,里有李氏女,贞淑特异,翁择而配之.洪武己卯,李氏以端谨淑静被选入大内,夙夜劳勤,小心恭慎,奉乳十余年.宣庙既嗣大历,服李氏为奉圣夫人,赠其舅仲宣都指挥佥事,赠姑赵氏为淑人,夫斌赠都督佥事,俊授都指挥事,及推恩兄弟皆授锦衣户侯之官,成出夫人之功.公自髫乱及成童,不伍群儿,举动以正,重者以伟器目之.比壮,崇问学务,通大义,尤注意孙吴诸子之书,必友胜己.每接贤士大夫,相与谈道德,叠叠忘倦,其豪迈倜倘,好礼尚义,本乎天而由乎学.尝日:吾藉母显融,而无汗马之劳,又幸际太平,吾不尽孝子之心,实忘生身之恩也.于是思其母之没,念先君早丧,承母之教育,致有荣显,懵倦诚笃,泣请在朝缙绅大夫征哀挽之章,集成一帙,名日《善庆录》,梓流传,以一一母之沐恩宠之殊遇,而显扬吕氏永不泯也.正以夙夜在公,贞确自明信,捐躯报国,誓以自期,不幸今年夏五月廿七日以疾卒于赐第.蒙遣官谕祭.公娶李氏,都督李英女,封淑人,生子三人,男曰震,曰霖,女曰妙慧.公自永乐庚寅十一月初五日生,至易篑之日,实三十有九年,将以是岁七月廿五日葬于祖茔之次.铭日:

东安之乡,有翁孔良.有子卓立,有妇非常.一门贵显,由妇淑婉.奉圣功高,褒封及远.妇有佳儿,表表天资.承君之官,行将有为 既厚其禄.乃涩其寿.任子有典,仁者有后.既有其后,以永其传.与国同休,亿万斯年。

② 北平图书馆藏红格抄本《宣宗实录》卷二十一记载:“宣德元年(1426年)九月十三日,封乳母李氏奉圣夫人。保姆张氏佑圣夫人。李氏故夫吕斌,张氏故夫傅胜皆赠都督佥事。”

③ 清吴长元《宸垣识略》记载。

④《敕赐清化寺鼎建寺宇碑》

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市拉锁厂扩建生产时将这块碑拆除,埋入地下。在修缮时,施工单位将它原址保护起来,如今就在大雄宝殿的东侧,由于石碑是朝下掩埋的,因此上面的碑文仍保留着,成为清化寺的“身份证”。

《敕赐清化寺鼎建寺宇碑》碑文与吕母李氏墓志铭记载的相吻合。

《敕赐清化寺鼎建寺宇碑》碑文中讳言孙太后及太皇太后之宫闱故事,并讳言洪武三十二年李氏奉乳是在燕王府,隐讳洪武三十二年乃建文元年的年号。

宣德十年(1435年)李氏拟续建清化寺而筹措资金,之时恰逢宣德皇帝驾崩,伤心之致,李氏亦疾病加身,于同年去世。其子吕俊忙于扶柩归葬故里,并在丁母忧期间,忙于泣请在朝缙绅大夫征哀挽之章,集成一帙,名曰《善庆录》,再度使清化寺的工期延误了下来。

英宗(朱祁镇)正式即位(宣德十年1435年,年号“正统”),时年仅八岁,孙太后掌管后宫,太皇太后张氏健在,她们暂时无暇顾及未竣工的清化寺,也未及赐名。

⑤ 碑石拓片

蓝田四吕文化心‖清化寺·吕家的荐福寺(续)

⑥ 「勳赐清化寺鼎建寺宇碑」

碑载:「仰惟天恩广大,无以补报於涓埃。」遂「捐所之白金若干两,〕「又捐貴鴻材,于川辇石于山,陶凳于野,工慵役,建正殿於中,踵后殿於北,正殿奉大雄,后殿奉大士。翼两庑于左右,敞山门於其南。」,由「僧慧聪、明喜者率众焚修于斯。收起入寺建成於正统九年(1444年)岁在甲子闰七月上瀚日。

今之清化寺已重修。

⑦ 载于清《钦定日下旧闻考》《日下旧闻考》纂修年代尚完存,碑碣齐全)。

⑧ 清初张远撰《噢志》载「王夫人妙秀」、乾隆時修「日下旧闻考」時所沿用“王夫人妙秀”。

清化寺历史沿革

清化寺院仅存一通“明代英宗朱祁镇正统九年甲子年(公元1444年)润七月所立的《敕赐清化寺鼎建寺宇碑》”,碑记载,北京东城清华寺(清化寺)原为保安寺,在崇文门南三里河之阳,由于年久失修,只剩遗址。重建于明代宣宗朱瞻基宣德七年壬子年(公元1432年)。没有往后的寺院历史记载。

1432年,该寺宣德壬子【1432】始建。

1435年,明朝宣德十年乙卯年(兔年)正月三日明宣宗朱瞻基逝世

1435年八月十九日,李氏亦疾病加身,于“宣德十年八月十九日,以疾终于赐第。”

1444年,正统甲子【1444】完工。

1444年润七月,立《敕赐清化寺鼎建寺宇碑》。

1512年,毁于正德七年【1512】申火灾。1515年,正德乙亥【1515】重建讫。

清化寺在宣德七年(1432)鼎建人系吕母李氏,正统中期续建清化寺实际变成了孙太后和太皇太后张氏。她们发内帑支持李氏之子吕俊,慈旨修建清化寺大雄宝殿为庑殿顶,并责成工部营缮司按官式做法构建。建成后,英宗赐名清化寺,这才有了宋拯撰并书《敕赐清化寺鼎建寺宇碑》。

清化寺的初容与异容

奉圣夫人李氏仰惟天恩廣大,无以補報扵淯埃。乃捐所赉之白金若干两,買保安寺基之为蔬圃者,凡若干亩鼎建清化寺。建正殿于中,踵後殿于北。正殿奉大雄,後殿奉大士,翼两庑于左右,敞山门于其南,崇高墉于其外。以奉聖之勳,荷赏赉之恩,仰祝萬萬歲天夀。

按明代宋拯撰并书《敕赐清化寺鼎建寺宇碑》碑文“崇高墉于其外”,可知清化寺原有高大的院墙,占地面积应包括今清华街5号院、9号院。按碑文“钟鼓昕晡”,清化寺营建之初应有钟鼓楼。

新中国成立初,清化寺保存基本完好。三座大殿及两座配殿里的佛像各个栩栩如生。全寺路面均为青砖墁地。

1962年,房管局拆除三间山门及天王殿前西房五间,建了一座简易砖木结构二层楼。1965年,北京市拉锁厂四车间为扩大生产规模,拆除了寺庙里的所有佛像。

2000年,扩建两广大街东珠市口段拆除了观音殿。

2014-2015年,实施保护性修缮。清化寺现存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为北京外城祭坛外罕见的庑殿顶建筑。东城区普查登记文物单位。

正殿——即大雄宝殿面阔三间,单檐庑殿顶,为崇文区天坛以外现存唯一的庑殿顶建筑。从其残存结构观察,尽管清代有过重修,但改动很小,不论从梁架结构到斗拱细部的做法都保存着明代前期建筑的显著特征,内檐梁架上的明代早期彩绘还依稀可辨(被覆盖在表层油漆之下),据介绍这是目前北京旧城在故宫以外唯一的同类遗存,十分珍贵。

  1,屋顶:大雄宝殿为单檐庑殿顶,这种屋顶形式在明代敕建的庙宇当中十分流行。而其庑殿4条垂脊的弧度平缓,曲线优美,屋顶推山适当,这些都表现了明代庑殿顶的特征。

  2,梁架:大雄宝殿梁架采用了庑殿顶建筑中的趴梁式,其顶部的雷公柱悬挑,这一点同会同四译馆如出一辙。最重要的是,大殿的梁架中未使用抹角梁,这一点甚至体现了宋元时期的做法特征,不同于一般的明代官式做法,甚为珍贵!

  3,斗拱:清化寺大殿的斗拱非常非常重要。它的诸多做法体现了明中期以前的许多特征,这在北京城内还是非常少见的!它对研究明代官式建筑做法之“源”和“流”及其之前、之后的演变具有重大价值……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它的斗拱。

  清化寺大殿施五踩单翘单昂斗拱,一律用单材拱。整个大殿面阔和进身两个方向上,不同开间的斗拱其横拱的长度均不一样。从北立面看,明间宽于次间,因而其明间施斗拱平身科5攒,而次间施4攒。但是由于明间斗拱较次间更密,所以为了保持视觉上的平衡,大殿明间的斗拱横拱拱长就被调整缩短,较之次间拱长为小。而处于明、次间之间的斗拱柱头科,则也为了保持视觉上的平衡,其左、右两侧分别处于明、次两个开间当中的横拱拱长均被调整,明间一侧的随明间斗拱平身科拱长,次间一侧的随诸次间拱长,导致柱头科斗拱左右拱长不相等……这是明代早期官式建筑的一大特征,体现了官式做法与地方做法的传承关系。

  这个现象隐含的更深层次历史信息是,明代建筑的设计顺序是先确定柱间距,再向上平均分配斗拱的攒档。因而造成明代建筑当中各间斗拱中距相互不一的现象。而清代建筑中,建筑的一切尺寸都是由首先确定好的斗拱斗口尺寸为模数来制定的。斗拱中距也是被规定为十一个斗口,所以北京的清代官式建筑当中基本不会出现攒档不等的现象。

清化寺用庑殿顶之谜

蓝田四吕文化心‖清化寺·吕家的荐福寺(续)

乳母李氏采用庑殿顶鼎建清化寺确实是个难解之谜。为什么呢?原因有三:

⑴ 按明宫室之制分析,鼎建清化寺采用庑殿顶不合乎明礼志。

⑵ 从清化寺建筑群体形制分析大雄宝殿庑殿顶与前殿天王殿硬山顶、大殿配庑清水脊也不匹配。

⑶ 从古建筑作为艺术作为文化遗产传承关系分析,明清时期尚不存在“保护性修缮”或“依旧修建”原则。

据《明史》后妃列传记,清化寺在宣德时鼎建人系吕母李氏,正统中期续建清化寺实际变成了孙太后和太皇太后张氏。她们为了“以隆宗庙之福,以延国家之祚,以普济于幽显”发内帑支持李氏之子吕俊,慈旨修建清化寺大雄宝殿为庑殿顶。并责成工部营缮寺按官式做法构建。建成后英宗赐名清化寺。这才有了奉议大夫金陵宋拯撰并书《敕赐清化寺鼎建寺宇碑》。宋拯在碑文中讳言孙太后及太皇太后之宫闱故事,导致清化寺大雄宝殿庑殿顶给后人带来了难解之谜。

宋拯碑铭曰:梵宫言言,如翚斯骞。昔焉蔬圃,今也祗圜。祗圜孔邃,万瓦鳞次,中居大雄,後列大士。缁流扵斯,或诵纮禅。锺鼓昕晡,祝圣万年。祝圣之馀,普资三世。智炬朝燃,潮音夜吼。智炬恒明,象教云兴。资尔来裔,是继是承。”充分揭示了自正统朝明代北京帝王后妃佞佛与大量修建佛教寺院的历史风气。

明代前期建筑“活化石”

现代的清化寺院内,气势恢宏的大雄宝殿顶部是宽大的庑殿顶,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勾勒出屋顶的外形,垂脊弧度平缓、曲线优美,一端卷翘着,延伸向天空的方向。檐下斗拱美观大方,彩绘精美。是京城现存屈指可数的明代前期建筑,堪称明代前期建筑的‘活化石’。

2013年,清化寺被公布为东城区未核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2017年前后,东城区对其进行了腾退和修缮,现存寺庙内保存基本完整的是大雄宝殿、天王殿。

清化寺里“大雄宝殿的屋顶是北京外城罕见的庑殿顶建筑。”然,庑殿顶是中国古建中等级颇高的屋顶形式,比清化寺的单檐庑殿顶等级再高的就是重檐庑殿顶,像故宫中的太和殿、保和殿。

寺内还保留着康熙朝起居注官李仙根题记过的“大雄宝殿”匾额一方,与故宫太和殿琉璃瓦同款款识印记的黄琉璃勾头瓦等,都保留在寺庙里,向世人诉说着寺庙的前世故事。

2017年前后,东城区对清化寺进行了腾退和修缮,并将其作为工匠营,更好地培养古建工艺技术人才,深耕这一领域的实践与技术传承。

2020年起,工匠营开设实操培训课程,包括瓦作、木作、油漆、彩画、水、电等几大类课程,京诚集团邀请老工匠们入住,手把手地教新人。

自2021年成立以来,工匠营已邀请50余位专家学者及一线技术工人公开授课,参与人数达到2676人。

“传统建筑营造手艺,是最需要保护和坚持的技术遗产。”将工匠营的培训结果运用到实际项目中,为老城保护、古建保护作出贡献。

蓝田四吕文化心‖清化寺·吕家的荐福寺(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