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1968年入伍,那个处处争锋作对的战友,后来设计做了我的晚辈

作者:三生悠闲
三生悠闲讲述生活故事,分享感悟,只作原创。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与您分享交流,后会有期更长久!

同一天入伍,一起进新兵连,一起下连队,此后,又同时提干,同时提拔,既是亲如兄弟的战友,又是处处争锋激烈竞争的对手。后来,他竟然设了个圈套,主动做了我的晚辈,过年的时候,还要按习俗磕头,人生真是缘份。

我1968年入伍,那个处处争锋作对的战友,后来设计做了我的晚辈

1968年春天,我正在生产队天天从事着“修理地球”的伟大事业。读完了高中后,赶上临时取消高考,考出去的路走不通了,只能选择上山下乡,每当想到一辈子要围着田间地头转,心情很是消沉。哪想到,赶上了部队征兵的机会,由此,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

在六七十年代,当兵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情,不仅吃上了国家饭,如果干得好的话,还有提干安排工作的可能。当穿上新军装,胸戴大红花,参加地方上组织的欢送会时,心情无比激动,感觉就像做了一场梦。

在接兵首长的带领下,我们近三百名新兵,排成两队朝火车站前进。马路两边站满了夹道欢送的乡亲们,敲锣打鼓为我们助威鼓劲,场面非常震撼。

常大志也是新兵队伍中的一员,跟我一样,因为个头高,都站在了排头位置,而且还都被带兵干部临时指定为班长,配合搞好新兵的管理和安全。

我1968年入伍,那个处处争锋作对的战友,后来设计做了我的晚辈

那时火车速度很慢,咣当咣当跑了两天一夜,才到达目的地。下车后整队集合,接兵干部宣读分配名单,随后,我和常大志又同时上了老解放,一路颠簸进了新兵连。

新兵连里的训练严格而又艰苦,可为了达标,为了当标兵,新兵们卯着劲地刻苦训练。

从穿上军装当兵那一天,我就暗暗咬牙发誓,一定要好好干,争取提干留在部队,在乡亲们面前能露脸。心里有目标,表现就积极,队列动作、军事技能、内务卫生,在各个方面都极力去做,努力争第一。

我1968年入伍,那个处处争锋作对的战友,后来设计做了我的晚辈

想当标兵提干的大有人在,新兵里面跟竞争最狠的,就是常大志。除常规科目外,他半夜不睡、清晨早起,一个人偷偷加练。我俩常常会碰到,都不说话,脸上一笑,但心里的想法彼此都清楚。

常大志跟我虽不是一个县的,但所在乡镇相邻,他们村和我们村距离只有十来里路,说起来就是老乡。有一次,常大志私下跟我说,咱们这么近的关系,需要相互照应着点,相互捧场,咱俩可不能较劲互相使绊子。

我1968年入伍,那个处处争锋作对的战友,后来设计做了我的晚辈

话是这么说,可从新兵连开始,再下到连队,常大志始终是我最难缠、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训练场上,我俩各不让步不示弱,都拿出最大的劲头。五公里越野,成绩都是优秀。打靶投弹,每次考核得分交替领先。不仅个人,我俩所在班也是针锋相对唯旗必夺。

在平时,我俩的竞争也是无处不在。我抽空到炊事班帮厨,他主动给干部打扫卫生。我领着班里战士上街给群众理发,他带人帮驻地老乡收庄稼。两人处处不甘落后,每次通报表扬的标兵典型,总有我们俩。

我1968年入伍,那个处处争锋作对的战友,后来设计做了我的晚辈

1972年我被提干了,同一张任命书上,也有常大志的名字。

提了干,特别是当了排长之后,常大志做事的冲劲就更猛了。他的口头禅就是慈不掌兵,带兵训练毫不松懈,在他的精心调教下,他带的二排作风和战斗力都是超强,给我带的一排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1975年的时候,我看上一个女军医,有事没事就找借口去团部卫生院找她,接触中,感觉她对我似乎也挺有好感。琢磨着时机成熟了,我反复措辞修改,费了好大劲写了一封情书。有天晚饭后,瞅准女军医回宿舍的路上,看四下无人,鼓足勇气把装了好几天的情书给她递了过去。

两天过去了,女军医一直没有回话,心里纳闷,就想当面问问她的态度。

我1968年入伍,那个处处争锋作对的战友,后来设计做了我的晚辈

那天傍晚,我到了女军医的单身宿舍外,刚想敲门,听到里面有人说话。侧耳一听,听声音原来是常大志!这小子跟女军医有说有笑。看好的意中人,没想到竟然让常大志捷足先登,抢先下了手,我非常懊恼,气呼呼地走了。

几天后,女军医找到我,很委婉地说,谢谢我能认可她,但她已经心有所许了,那个人就是常大志。我心里很沮丧,但还是装着云淡风轻,嘴里说了点祝福的话。

过了一段时间,常大志专门来找我,看着这个平时的“对手”、此时的“情敌”,我没给他好脸色。似乎常大志也有点愧疚,没话找话跟我打了哈哈,随后,一本正经地给我介绍起了对象。

本来我心里很窝火,觉得他是以获胜者的姿态来捉弄我,后来看他一脸正经的样子,又拿出一张照片让我看。照片上是个年轻俊俏的女人,听说还是老家乡镇中学的女教师,我暂且就信了他。

我1968年入伍,那个处处争锋作对的战友,后来设计做了我的晚辈

借着回家探亲的时候,我跟这个女教师见了面。她叫王秀琴,关于我的情况,她知道的一清二楚,因为常大志早就告诉她了。我跟王秀琴彼此都有好感,从此书来信往。在交往中,我发现她不仅性格非常好,而且对我的父母也非常好,还没上门就经常抽空到我家帮着干活,这让我很感动,很快就跟她确定了关系。

在准备回家领证结婚的前夕,我专门买了喜糖去答谢常大志这个介绍人。哪知,常大志给我透露个秘密——王秀琴是他母亲亲叔家的堂妹,我即将成为他的小姨夫!

原来,常大志跟王秀琴早就商量好了,在我跟王秀琴相亲、交往、一直到结婚之前,他们之间的这层关系,都向我严格保密。而我,却一直被蒙在鼓里,没有察觉。

常大志扮出一脸苦相调侃我,“咱是战友又是老乡,我不忍心看着你情场失意,一狠心把自己小姨介绍给你当老婆,没想到还真的就成了,这下倒好,还得管你叫姨夫,我这是自己给自己降了辈份了!”

我结婚的时候,选在了春节,这样,回家结婚、探亲、过年就一气下来了。那时候结婚很简单,没什么仪式,放两挂鞭,跟乡亲们分点喜糖,就宣布婚已经结了。

我1968年入伍,那个处处争锋作对的战友,后来设计做了我的晚辈

大年初二的时候,按习俗,我骑自行车带着王秀琴回娘家。恰好,常大志也回来探亲,这天跟父母来看他姥爷姥,一并来到我岳父这边拜年。

照农村老规矩,甭管常大志在外面干什么,回到老家,这时候他要给长辈磕头。我现在沾了王秀琴的光,身份是常大志的姨夫,这个头他必须磕。考虑到都是老战友,我想拒绝,可周边人都起哄撮弄,包括常大志他母亲都不依不饶,于是,常大志就给我跪下了,我也赶紧拉住了他。

一大家子人有说有笑,随后,女眷们忙活着做饭。因为人多,又为了喝酒说话方便,男的和女的就分开吃了。

我1968年入伍,那个处处争锋作对的战友,后来设计做了我的晚辈

我是新姑爷,被要求坐在上座,认识的不认识的亲戚都给我敬酒,这里面,就数常大志闹得欢,怂恿人一杯杯地劝我喝,这小子是要把给我磕头的事想给找回来。我也是刚结婚,心里高兴,来者不拒,一大桌子菜没吃几口,灌了一肚子酒,最后就喝多了。常大志也喝多了,一开始还“小姨夫”“小姨夫”地叫着,后来,我俩就挎着胳膊搂着脖子,嘴里彼此又成了“亲兄弟”。

在部队上,我跟常大志私底下有特殊关系,可明面上,还是战友,是竞争对手,各不相让,公事公办,也都在各自岗位上玩命地干,都取得了成绩,获得了进步。

我1968年入伍,那个处处争锋作对的战友,后来设计做了我的晚辈

1978年,我被任命为连长,常大志任命团政治部组织股长。1982年,我被任命为营长,常大志提拔为师政治部组织科长,是副团级,比我发展的更好一些。这时,我不再羡慕嫉妒,而是为他的才能和实干获得组织认可,而由衷地感到高兴。

1984年大裁军,我结束了16年的军旅生涯,挥泪告别军营,转业回到老家县里的交通局,常大志则转业去了县法院。

一晃近四十年过去了,我和常大志都已经是年过古稀的老人了。现在过年的时候,也早已不在按老规矩磕头,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向兄弟一样交流,聊我们在部队一起当兵的日子,说激情燃烧岁月中曾经的往事。

我1968年入伍,那个处处争锋作对的战友,后来设计做了我的晚辈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我们曾经扛过枪的战友,就如同兄弟一般,伟大的祖国是我们共同的母亲,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我们的命运与荣誉紧密相连,从中培植出来的战友之情,比水晶还纯洁,比金子还珍贵,即便离开军营,仍然历久弥新,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讲述人:赵东升

(免责声明: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文中人物均为化名,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