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史上共592名状元,三分之一都来自一个省,堪称中国“学霸省”

作者:小风谈史

文 | 小风谈史

编辑 | 小风谈史

说起隋炀帝,不少人脑子里都是荒淫无度暴虐成性。但很少人知道的是,除了大运河之外,这个“昏君”却创造了一个让各朝千年受用的制度——科举制。

历史上共592名状元,三分之一都来自一个省,堪称中国“学霸省”

更让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中诞生的592名“状元”,其中三分之一都来自同一个省份。

那么话说回来,诞生了这个人才的省份到底是哪里呢?

一、学霸大省

历史上共592名状元,三分之一都来自一个省,堪称中国“学霸省”

几千年的发展中,科举制总共为当朝者选拔出了592名金科状元。而在这些人才中,福建省“贡献”出了绝大部分的数量。

事实上对方之所以所孕育如此多的学霸数量,也是源于福建特殊的优势和独特人文环境的影响。

历史上共592名状元,三分之一都来自一个省,堪称中国“学霸省”

在其广袤的土地上代代相传的家族观念,这也使得当地人格外的重视学问和知识,并且将科举考试看作为传承家族光荣的重要途径。

也正因为如此,这个地方的学子们在科举考试中一直发挥出色,获得了数不胜数的状元和进士。

历史上共592名状元,三分之一都来自一个省,堪称中国“学霸省”

众多学霸形成的学习氛围,使福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学霸省”。

除了当地的谋取功名的传统思想之外,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也对其能够成为“学霸省”有着重要影响。

历史上共592名状元,三分之一都来自一个省,堪称中国“学霸省”

自古以来,福建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经济的繁荣为这里的文化教育提供了实质基础和物质支持。

而其独特地形,多山的丘陵地形和相对封闭的地势,也与当地人谦虚且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相契合,使得尊师重教在福建大地传承生生不息。

历史上共592名状元,三分之一都来自一个省,堪称中国“学霸省”

朱熹、黄庭坚、唐寅等等,都是福建地区引以为豪的科举状元。而福建的学风一向严谨,久负盛名,尤其是莆田地区更是将教育看作重中之重。

仅从唐朝到清朝期间,当地就出了进士2428人和21位状元。至于秀才,那更是数不胜数。

历史上共592名状元,三分之一都来自一个省,堪称中国“学霸省”

而这些人才,也在自己的朝代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清朝著名爱国大臣林则徐便是其中最出名的人物之一,不管是虎门销烟还是为民请命。在他的身上除了福建人民的智慧之外,也展现了独属于中国人的“读书人”的脊梁。

历史上共592名状元,三分之一都来自一个省,堪称中国“学霸省”

不过要说科举制,还得从隋朝说起......

二、制度诞生

历史上共592名状元,三分之一都来自一个省,堪称中国“学霸省”

事实上,在汉代之前就已经存在着了一些与科举制度相关的选拔官员的先例。汉代的察举制、征辟制和任子制都可以被看作是科举制度的初步形式。

但正式的科举考试制度的起源被认为可以追溯到汉文帝15年的一次诏书中。

历史上共592名状元,三分之一都来自一个省,堪称中国“学霸省”

文帝在诏书中指示,应该选拔那些贤良能直言劝谏的人,并由天子亲自出题来考察他们的才能,甚至可以说这也正是科举考试制度的雏形。

随着时代的发展,隋朝在公元587年采取了较为完善的科举制度来改革取士制度。

历史上共592名状元,三分之一都来自一个省,堪称中国“学霸省”

为了摆脱原有的取士弊病,隋文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命令各州向朝廷举证人才,而在公元605年进士科也正式设立。

进士科不仅要考核经学和明经部的知识,还要深入研究诗歌和赋文,并有能力策划国家政策,选拔控制全局的高等人才。

历史上共592名状元,三分之一都来自一个省,堪称中国“学霸省”

值得注意的是在隋朝初期,科举考试的科目是不断变化的,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学者、算术和律历等。

但在当时制度并不够完善,也没有规范的选拔程序和专门负责科举考试的部门,大部分考题由州县推荐。

历史上共592名状元,三分之一都来自一个省,堪称中国“学霸省”

不过在这一时期其主要贡献就是在于进一步完善了取士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的垄断。唐朝的建立,也使该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只不过在唐朝初期也仅仅只是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来才是逐渐演变为礼部侍郎主持的,以此来表明朝廷对科举的重视。

历史上共592名状元,三分之一都来自一个省,堪称中国“学霸省”

同时这一时期,科举制不仅设置了常科和制科两类考试,还通过了官学考试和州县考试来选拔优秀人才。

通过官学考试并获得省试资格的学子可以直接参加省试,剩下的只有通过州县考试的贡生才能获得进入京城参加省试的资格。

历史上共592名状元,三分之一都来自一个省,堪称中国“学霸省”

可以说虽然科举制度的起源可追溯到汉隋时期,但其雏形和发展也分为多个阶段。

在隋朝得到初步实行和完善,并在唐朝成为主要的取士纲领,隋末唐初的科举制度为后来几个朝代的科举制度的奠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上共592名状元,三分之一都来自一个省,堪称中国“学霸省”

那么话说回来,这个让各朝沿用多年的制度,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三、科举制

历史上共592名状元,三分之一都来自一个省,堪称中国“学霸省”

最基本的一个好处,便是该制度为古代中国提供了一种有效而公正的选拔人才方式。

尽管很多人认为,科举考试主要考察文采,而文采好的人不一定具备强大的政治能力,但在那个时代,由于教育基础设施的欠缺,很多人都是目不识丁。

历史上共592名状元,三分之一都来自一个省,堪称中国“学霸省”

而文采好的人,至少表明他们具备了领导治国的基本素养。

更何况科举考试不仅注重文采,也更强调对治国理政的思考。也正是因此,科举考试成为选拔治国之才的一项有效途径。

除了这些,这个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古代特有的阶层固化。

历史上共592名状元,三分之一都来自一个省,堪称中国“学霸省”

毕竟封建社会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阶层固化现象严重,人才只“属于各大世家”。

科举制度的出现,也为底层社会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即使是出身贫寒的人,只要通过考试就有机会晋升为“大人物”的存在。

历史上共592名状元,三分之一都来自一个省,堪称中国“学霸省”

除了对人才的选拔之外,这个制度也对皇权的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其选拔制度诞生之前,世家大族占据着极大的影响力,甚至连皇帝都必须依靠这些氏族的支持。

但制度的推广,使得皇帝可以选拔更多的人才。

历史上共592名状元,三分之一都来自一个省,堪称中国“学霸省”

通过科举制度,皇帝不再被绑定于特定的权贵集团,而是能够迅速解决自身权威受制的问题。

就像曾经隋炀帝为了削弱关陇集团的势力,开始任用江南人士去不断削弱世家大族对皇权的影响。

历史上共592名状元,三分之一都来自一个省,堪称中国“学霸省”

甚至可以说的是,科举制它不并不仅仅为古代中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选拔人才方式,也促进了社会的流动性和打破了阶层固化的现象。

甚至直到如今,咱们的高考也是从几千年前老祖宗哪里学来的。

笔者认为

历史上共592名状元,三分之一都来自一个省,堪称中国“学霸省”

科举制度在大陆封建社会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打破了各家贵族对于朝廷官员的垄断。为寒门子弟提供了晋升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但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考试内容单一、应试技巧重于实际能力等都是其制度的弊端。

历史上共592名状元,三分之一都来自一个省,堪称中国“学霸省”

至于“状元大省”,福建学子们也在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不断展现着自己的魅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