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贵安新区高峰镇老胖村:返乡创业敢为人先的新农人

作者:天眼新闻

“小胡,你来帮我看看我家这个红油菜是不是可以摘了?”

“胡华,你今天要来收菜的吧,我摘得差不多了,还是老时间老地方收吗?”

“小胡,今天估计能收多少斤菜送过来呢?”

……

短短3公里的路程,胡华开车用了20分钟,停车、接电话、重新发动车辆让这段到他家蔬菜基地的蜿蜒小路显得格外漫长。

贵安新区高峰镇老胖村:返乡创业敢为人先的新农人

胡华的蔬菜基地

立足新身份 干出新模样

12月26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老胖村,与往常一样,胡华又开始了他每天的“巡菜之旅”。

9月以来,胡华又多了一个身份,作为贵安新区高峰镇老胖村发展“订单农业”的技术员与销售员,他每天周而复始地来往田间地头,折返在送菜路上。

胡华说现在他电话比以前多了,隔不了多大会儿就能接到村民的电话,咨询他红油菜是否可以采摘、如何采摘、采摘标准、红油菜生长等。他坦言尽管现在比之前累很多,但是看到村民们都加入到种植采摘的队伍中来,他很开心:“想把他们带动起来,让冬闲的时候也能有收入,把我们老胖村变得更好的初衷正在逐步实现。”

正在田里采摘红油菜的魏小秧告诉记者,他们家种植的面积不大,自己也没有相关种植经验,“我觉得种它不难不费事,基本没有什么病虫害,胡华每天都来看看我们的菜,我感觉很安心。”魏小秧说,这是她第四次采摘,一次比一次经验丰富,也渐渐掌握了采摘的标准。

贵安新区高峰镇老胖村:返乡创业敢为人先的新农人

老胖村里正在采摘红油菜的村民

今年以来,老胖村聚焦“五个关键”和产业“五个一”做强农业产业,加快盘活“四块地”,“我们村围绕‘一村一品’,大力推广了‘稻+菜’的订单式发展模式,确定水稻和红油菜作为老胖村主导产品,也是得到了胡华的启发。”老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松告诉记者。

随后,老胖村启动了与贵安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合作,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搭建了公司统一供苗、统一技术规范、统一收购模式,在全村大概650亩的农田上,推广发展“水稻+红油菜”种植,预计亩产值可达到6000元左右。

以梦为马 行远自迩

2020年,在外打工多年的胡华踏上了回乡的归途。“我和堂姐一起流转了村里230亩的土地种植蔬菜,今年是种植蔬菜的第3年了。”

尽管之前并没有种植蔬菜的经历,但瞄准了老胖村以种植业为主的特色,紧盯市场与时令所需,夏季种植茄子、西红柿、辣椒等10余个品种,冬季则种植红油菜、白菜苔,在大棚中种植大白菜、生菜、油麦菜等应季蔬菜,让土地不撂荒,让耕耘有收获。

去年冬天,初次种植红油菜与白菜苔的胡华成为了村里第一个“吃到螃蟹的人”,“试种了20亩的红油菜,1亩能收4000多斤的菜,接近8000元的收入。

贵安新区高峰镇老胖村:返乡创业敢为人先的新农人

胡华向记者介绍基地的红油菜

今年,胡华扩大了红油菜与白菜苔的种植规模,在土壤中覆了膜,让保温保湿发挥作用,不少红油菜已经采摘了8茬。“今天我们主要是给红油菜施肥,目的就是让它更好地生长,能一茬接着一茬长。”在胡华的指引下,记者看到红油菜地里,多名农户正在进行手工施肥作业。

“我们都是在保证不耽误自己地里种植的情况下,来这里干活的,这些活对我们来说不复杂也不累。”村民张家秀一手拿着水桶,一手将复合有机肥放在红油菜底部,给记者介绍,“上个月我们来这里干了20多天活,得到了2000多元,大家都很满意。”

村民们正在胡华的蔬菜基地给红油菜施肥

胡华告诉记者,平时基本每天都有20个村民来他这里干活,从施肥除草到种植采摘,从搭架子到运送蔬菜,带动大家种菜的同时也带动了大家的就业。

种养循环 按下“加速键”

在胡华蔬菜基地一隅的池塘中,鸭子正在嬉戏,大白鹅正挥动着翅膀。“第一次在这里养殖家禽,前后两批一共有5000只,目前只剩下这些了。”

说话的是胡华的大伯刘育国,他告诉记者,这一波家禽的售卖让他们盈利10万元,抓住这个机遇,他们开始了对生态种养的探索。

10天前,刘育国从山东带回了41头西门塔尔牛,“进牛的成本会高些,但他养殖的方式方法不难,加上我们基地的优势,种出的蔬菜可以提供给牛和鸭子做饲料,它们的粪便又可以放在土里沃肥,我们不仅节约了饲料的费用还节省了一大部分肥料的钱。”一举两得让循环使用循环作业成为了可能。

贵安新区高峰镇老胖村:返乡创业敢为人先的新农人

在胡华的蔬菜基地里养殖的西门塔尔牛

“下一步,我想再引进50只黑山羊和50头牛,把种养循环模式在基地全面铺开,把绿色生态链串联起来,让绿色种养循环在这里生机勃勃。”刘育国说。

一边,红油菜正拔节生长。

一边,安了新家的小牛正茁壮成长。

贵安新区高峰镇老胖村:返乡创业敢为人先的新农人

贵安新区高峰镇老胖村

胡华又坐上了他的面包车,准备赶往收菜集中点。

远处,麻线河涓涓的细流拐了几个弯穿过老胖村,在它的滋养下,老胖村的土地更加丰沃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斌 丁亚

编辑 杨羽

二审 徐微微

三审 田旻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