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比陀飞轮技术还难的芝麻链到底是个啥?

作者:腕事屋

G.H.Baillie在《Watchmakers and Clockmakers of the World》一书中对芝麻链的评价,恰如其分地总结了这个古老装置在数百年钟表历史上的里程碑式意义。

比陀飞轮技术还难的芝麻链到底是个啥?

芝麻链结构

为精准而生 展精湛技艺

打从钟表有了发条的概念,如何使它的动力平稳输出至传动轮系,就成为了一道难题。在材料学荒芜的十五六世纪,发条所用的材料不过是钢条扎扁后淬火再做烤蓝防锈处理的普通钢;盘绕方式也并非当下主流的S形,而是仿佛蚊香一般简单的螺旋形。

动力输出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满弦时很强,落弦时则很弱。对于追求走时精准的钟表而言,是个硬伤。

制表师在十五六世纪尝试了许多方法。其中,有两个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被后人所铭记。

第一是德国人发明的Stackfreed结构。

比陀飞轮技术还难的芝麻链到底是个啥?

据资料显示Stackfreed结构首现于1510年左右,从原理来看,它确实能一定程度上平均输出力矩,但精度有限而且极易造成零件磨损。

第二个是 宝塔轮。实现机制本质上来说为“力矩=力×距离”公式的运用。

比陀飞轮技术还难的芝麻链到底是个啥?

宝塔轮愈上端,直径愈小,它与相连发条盒之间力的传输距离就越短;愈下端适反,力的距离变长。如此,当发条逐渐放松力量愈来愈弱时,变长的距离可补偿之。

从中不难看出宝塔轮装置的核心部件,除了固定的双曲面圆锥轮外,还有连接它与发条盒的动力传输线。这根“线”,最初用的是肠线或金属丝,差不多到了1650年左右,一个个链节组成的金属链条开始出现,名为Fusee Chain,现代译为“芝麻链”。

比陀飞轮技术还难的芝麻链到底是个啥?

宝塔轮上缠绕的芝麻链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Fusee Chain(芝麻链)成为了整套宝塔轮式恒动力装置(平均发条输出力矩)的简称,被广泛地运用于顶级钟表。

比陀飞轮技术还难的芝麻链到底是个啥?

发条盒、宝塔轮、芝麻链组成的恒动力结构,被习惯性称为芝麻链

进步与更迭 芝麻链暂别舞台

随着材料学的发展,合金开始应用在制表中,S形的盘绕方式出现,输出力矩落差较大的问题得到缓解。芝麻链在实用层面的必要性被大幅消减。加上腕表盛行,芝麻链会增加表壳厚度;若进行微缩处理,工艺和成本要求极高。久而久之,引领了数个时代精准概念的芝麻链,在20世纪初期——腕表时代的开启时刻——黯然离场。

比陀飞轮技术还难的芝麻链到底是个啥?

芝麻链浓缩于一表并非易事,非一般制表师可以制作

经典未被遗忘 芝麻链再次复苏

到了20世纪末期,或许是因为钟表的定位从工具概念转向艺术品、个性表达,又或许是复古风潮的盛行……沉寂了数十年的芝麻链再次复苏。只不过,它的定位从功能需求变为装饰元素和对历史情怀、高级制表技艺的致敬。(与陀飞轮有异曲同工之妙)

比陀飞轮技术还难的芝麻链到底是个啥?

这里需要提及的是,不同于陀飞轮的制作难点在于零部件的加工精度,芝麻链在结构方面十分复杂。

比陀飞轮技术还难的芝麻链到底是个啥?

普通陀飞轮的零件在数十个,但芝麻链,例如真力时Academy系列Georges Favre-Jacot限量款,则高达575个。更不用说,还有艺术美学的要求。正是因为这样,即使已经过了几百年的技术沉淀,即使陀飞轮早已层见叠出,芝麻链仍然一如既往地站队少数派。

文章来源:飞哥谈时尚

注: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好文推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