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2家银行利率下调,年轻人不买房不消费,加倍存款!

作者:胡华成
12家银行利率下调,年轻人不买房不消费,加倍存款!

2023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银行利率竟然在这一年内下调了三次。

其实银行利率下调是大多数国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面对的问题,可是一年降三次,多少还是让人感觉有点着急了。

本来大陆的各大银行已经纷纷在今年的6月份,9月份降过两次利率,每次下调的幅度在10个基点到25个基点不等。

临近年底,大陆的六大银行(中工农建交邮)率先宣布下调存款利率,3个月、6个月、1年的存款利率均下调10个基点,已经分别低至1.15%、1.35%和1.45%。

我们按照100万一年定期存款计算,一年的利率也只有14500元,这个利息对于一个能够存款百万的人来说,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了。

2年期下调了20个基点,为1.65%。3年期和5年期则下调了25个基点,利率分别降至1.95%和2%。

就在6大行降息之后2天,也就是昨天,12家股份制银行集体宣布下调存款利率,下调幅度与6大行基本一致。

12家银行利率下调,年轻人不买房不消费,加倍存款!

银行们之所以如此急不可耐降利率,则是因为想要保持较为理想的净息差。目前,全国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已经降到了1.73%,算是比较低的位置了。如果银行不下调存款利率,那么银行可能出现净利润集体下跌的情况。

而主流的银行都是国有银行,银行下调利率又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银行看似是在保卫自己的净利润不受影响,实际上也是在赶着人们不要再储蓄。再这样下去,我们把钱存在银行,可能还要给银行保管费。

如果人们不把钱存在银行,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理论上,这些嫌利率低的人会把储蓄拿出来买房、炒股、消费或者是做其他投资。

不管这些人将钱拿来买房还是做其它的事情,对于经济大循环来说都是好事。假设有很多人不存钱了,开始把钱拿出来买房,那么摇摇欲坠的房地产行业将会被注入一针强心剂,有望带动漫长的产业链复苏。

可现实是现在的房地产几乎全都在下跌,除了刚需房买家以外,其他人都在观望,毕竟多等一年,可能少花50万元。想要赚50万,可不容易了。

如果这笔钱拿来股市炒股,A股很有可能告别3000点,迎接6000点了。可问题是,A股现在90%以上的股民都是亏损状态,谁还敢在这个时候加仓呢?

12家银行利率下调,年轻人不买房不消费,加倍存款!

消费倒是有可能,但是一定要有一个合理的理由。最好可以给人们提供一定的情绪价值,否则他们凭什么消费呢?

按照最理想的经济模型来看,银行利率下降,应该会有一部分人把钱取出来买房子,还有一部分人炒股,也有很多人来消费,最终经济增长的第二波曲线出现。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届年轻人不仅不买房,还不炒股,也不消费,就是存款。利率越跌,他们越存,主打的就是一个叛逆。

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大陆居民存款总额是120.3万亿元,较年初增加了17.84万亿元。按照这个节奏计算,2023年大陆的居民存款总额可能会达到140万亿元,因为2021年增加了9.9万亿元。由此可知,大陆的居民存款总额有不断增加的趋势,甚至是加倍之势。

而大陆的存款利率也从2021年以来一路下跌,这就说明,利率越跌,人们越存款。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的现象呢?

北大教授李玲表示,中国储蓄率世界第一,老百姓却不敢消费,原因则是保障不足,比如:医疗、教育、养老。我们之所以拼命存钱,主要是因为我们个人存的钱就像是一个小水盆,有火来了,可以往上泼一盆水。因此,很多钱打了水漂,没花出效果,老百姓的获得感就不足。

有网友表示,自己有两个孩子,一个是轻微肺炎,另一个是甲流,花了近2000元治疗。同事家的一个孩子严重,住院花了19000元。

这还是在我们有医保的情况下的花费,动不动就是几千上万元,这让普通人不得不存钱。

存款提高的另外一个原因则是贫富差距拉大,普通人的收入除了房贷、车贷、教育、医疗、日常开销之外,很难有多余的钱来存款,大多数能存款的则是有钱一租,他们收入很高,没处消费,毕竟楼市、股市都不景气,只能暂时存起来了。

年轻人,你在报复性存款吗?

12家银行利率下调,年轻人不买房不消费,加倍存款!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用颠覆式创新与新商业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商业的世界里,没有被淘汰的行业,只有被颠覆出局的企业,现在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颠覆与重构”上。

一家公司或者一位老板,如果颠覆与重构能力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

请记住:没有创新力,哪有想象力;没有想象力,何来竞争力;要想破局突围,必须颠覆原有商业模式,重构新的商业模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