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今年“来头最大”的港片,扑街了,细扒这部电影,一言难尽

作者:学堂读历史

2007年的一天,杜琪峰在香港某餐厅与几位老友聚会。这几位都是香港电影界的重量级人物:李岭东、洪金宝、许鞍华等。

席间杜琪峰突发奇想,说要向电影的胶卷时代致敬,让众人拍摄一部合作电影《八部半》。

今年“来头最大”的港片,扑街了,细扒这部电影,一言难尽

“我们这些老骨头见证了香港电影的黄金岁月,那时我们无不血气方刚,对电影充满激情。

“好!敬电影!”众人举杯,恍若隔世。

起初大家对这个建议都很兴奋,纷纷选择了不同的年代作为电影的章节。但就在筹备之际,李岭东却因病去世,让众人猝不及防。

伤感之余,决定继续拍摄,只是片名改为《七人乐队》。

今年“来头最大”的港片,扑街了,细扒这部电影,一言难尽

11年过去了,这部凝聚着香港电影精英晚年心血的电影,终于在2023年12月上映。对它的预期无不翘楚,奈何最终票房口碑均告失败。

让人唏嘘不已。

这部香港顶尖导演云集的电影,本应是票房口碑双丰收,领跑圣诞档电影市场。任何一位导演的作品都能引起轰动,更何况一起联手。

然而结果出人意料——它成了“最大来头最小卖座”。

今年“来头最大”的港片,扑街了,细扒这部电影,一言难尽

首周三天,《七人乐队》仅卖出20万港币的票房,在排片及票房双双垫底。它不但被这样的商业大片如《独行月球》《人生大事》击败,连动画电影《小马宝莉》都甩在了后面,仅位列第九。

“我预想最差的情况也不过是第三第四,没想到直接被甩到第九!”杜琪峰面色铁青,“看来我们老骨头确实跟不上这个时代的步伐了。

网上,观众的口碑也毁于一旦。这部寄托了香港电影精英最后骄傲的电影,豆瓣评分仅得6。8分,短短一周更是下滑0。5分之多。

“洪老师的部分简直是小学作文水平,杜导稍强点,其他人都太过散漫了。”

今年“来头最大”的港片,扑街了,细扒这部电影,一言难尽

“来头太大反而不好,正常商业电影反而更有意思。”

负面评价一片,让众导演的脸上无光。他们沉默着,似在回想从影这么多年,今非昔比,自己确实老了。

当观众们逐渐平静下来,对这部电影进行深入剖析后,发现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导演们基本上都在讲自己的故事,完全没有切中主题。

比如洪金宝选择了关于练武和师徒情的内容。那些打打闹闹的场景,与胶片电影风格毫无关联,纯粹是自己的个人记忆。

今年“来头最大”的港片,扑街了,细扒这部电影,一言难尽

散漫、无结构,完全就是小学生水准的作文。

袁和平选择的97回归题材也过于个人化,大段空间描写祖孙二人感情,政治社会背景反而很模糊。若放在课堂作文中,难免被老师批评没完成题目要求。

至于谭家明,一向是风格强烈的代表。这次他完美继承了自己晦涩难懂的特质,acters的台词冗长,意义不明。

许鞍华对老师生情的描绘也过于狭隘温情,缺乏广度。

今年“来头最大”的港片,扑街了,细扒这部电影,一言难尽

这样一来,无论是对电影本体的探讨,还是对那个时代的致敬,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在这票房与口碑双双惨败的电影中,其实也不是一无是处。仅有的一线希望,就在于李岭东的部分。

他选择了在香港城区中迷路的题材,并通过黑白照片与高清数字影像的拼贴对比,展现了从胶卷到数字媒介的巨大跃迁。

主人公迷失在熟悉又陌生的城市中,正像电影本身迷失在数字化浪潮之下。

今年“来头最大”的港片,扑街了,细扒这部电影,一言难尽

这是《七人乐队》中为数不多切中了主题的篇章。它试图探讨数字化如何解构和重构了电影这一媒介艺术,李老的算盘落空了——他的部分处理得太生硬,前后转折不流畅,让观众摸不着头脑,甚至提前离场。

本可能成为电影亮点的这一部分,就这样功亏一篑。假如李老再活几年,把这一部分处理得更丰富复杂,或许整部电影就能焕发出不同的生机。

可惜天不遂人愿,他早早与这个世界告别。我们只能对着屏幕,无限惋惜。

可以说,这部票房口碑双破的电影,从头到尾都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下。其实,死亡的气息从最初就萦绕着它。

今年“来头最大”的港片,扑街了,细扒这部电影,一言难尽

当年立项之时还叫做《八部半》,参与的导演中就有已故的吴宇森。他因身体原因退出,而李岭东则在2018年匆匆离世。

八人无可避免地变成了七人。所以片名也改为《七人乐队》,死神的镰刀似乎永远挥之不去。

拍摄期间,众导演们也明显感到了生命的短暂。“我们这些老家伙,恐怕都是在为自己殡葬撰写讣告了。”洪金宝拍着杜琪峰的肩膀打趣道。

对于香港电影界来说,《七人乐队》的失败意味深长。它恰如其分地反映出这个时代的变迁与电影业的颓势。

今年“来头最大”的港片,扑街了,细扒这部电影,一言难尽

这些老导演们作为香港电影的中坚力量,曾经风光无限,开创各自的风格流派。但如今数字浪潮压境,他们脱离市场与观众太久,已然跟不上潮流。

这一代人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所以他们自导自演的这场电影,也可看作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终结。那些辉煌的业绩,象征性的意义,都将成为历史,活在人们的记忆中。

影坛新秀冉冉升起,他们则步入暮年。

今年“来头最大”的港片,扑街了,细扒这部电影,一言难尽

“想当年《英雄本色》引领电影风骚一时,没想到几十年后香港电影沦落至此。”许鞍华叹了口气,似乎隐隐看见昔日的华彩不再。

所以《七人乐队》的失败可以说是镜子一般,反映出电影业的颓风。新生代需要新人引领,在数字浪潮中开辟新天地。

否则香港电影只会越陷越深。这是整个行业必须正视的问题。

从票房和口碑的角度来看,《七人乐队》无疑是彻头彻尾的失败作品。它不但失去了市场,也失去了影评人和观众的认可。

今年“来头最大”的港片,扑街了,细扒这部电影,一言难尽

作为引领港片三十年的这群导演,他们的集体出击,却在数字浪潮中黯然退场。

但从另一个层面看,这部电影的意义远不止于失败本身。它恰如其分地承上启下,标志着香港电影从黄金时代完全转入下一个阶段。

这一代人退出舞台,新生代当自强。

所以,让我们抛开票房口碑这些冷硬的指标。这部电影的灵魂深处,是时间和历史的洪流,尽管主创们未必意识到这一点。

今年“来头最大”的港片,扑街了,细扒这部电影,一言难尽

它值得我们静下心来,细细体味与回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