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偷技术?德国人收购国内电池企业,被收购的是潜力股还是二百五?

作者:科普启示录

送技术还是求发展?

有人说德国人来大陆偷技术了,因为国内的新能源电池厂商不但去了德国建造工厂,而且在2022年的时候,还专门在国内,给德国工厂的工人进行了多轮技术培训。

在有些人看来,大陆新能源汽车发展走在前列,这种行为等于是轻易将自己的核心技术送给了他人。

偷技术?德国人收购国内电池企业,被收购的是潜力股还是二百五?

但也有观点认为,商业之间的相互发展本就十分常见,我们自己的技术先进了,而后走出去这不是好事吗。

再者说,所有的技术都是有专利的,国内的企业到海外建厂,控制权还在我们手里,能够将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难道不是好事吗?

更为关键的是,全球所有的大型企业,都不是在各自的国内固步自封。尤其是汽车领域,大型巨头都是跨国发展,我们既然想引领新能源时代的潮流,总不能一直待在家里自嗨吧。

偷技术?德国人收购国内电池企业,被收购的是潜力股还是二百五?

或许在一些人看来,上述的观点不无道理,但让人不自在的地方是,国内这家走出去的企业,其第一大股东是德国的企业大众。可又有人要冷笑了:真以为大众花钱买了个好东西吗?

那么,这一切的背后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那还得从头开始说。

大众需要什么

上述所说的这家企业是国轩高科,了解新能源电池发展的,都知道这是家在电池领域的公司。而大众在此前就看上了它。

偷技术?德国人收购国内电池企业,被收购的是潜力股还是二百五?

大众之所以看上电池,就跟德国的很多汽车产业工人一样。2021年的时候,国轩高科收购了博世集团在哥廷根的一家工厂,作为自己在海外的电池生产基地。

然而厂里的老德国工人,虽然一辈子接触的都是汽车零部件,可唯独对电池却一无所知。同样,大众想要入股国轩高科之前,虽说是汽车界的扛把子,但同样对新能源领域没有太多的了解。

尤其是要继续保持自己在汽车界龙头的地位,大众就得在新能源领域发展出自己的优势项目来。于是从2019年开始,大众的电动化战略开始启动。而要电动化,首要的便是电池。

偷技术?德国人收购国内电池企业,被收购的是潜力股还是二百五?

驱动力的核心部件是电池,在汽车制造领域,电池的成本占比为38%。大众很清楚,买别人的电池可以发展,可是缺少话语权。

如果自己生产电池的话,可这并非自己的优势。所以思来想去之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入股电池企业,进而拥有话语权。

而且在2020年的时候,大众一款电动车型的生产,就受到了电池供应的干扰。这更促使其加快了购买电池企业的步伐,而关键的问题就是买谁。

大陆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最快的国家,大众首先想到了在国内寻找合适的目标。

偷技术?德国人收购国内电池企业,被收购的是潜力股还是二百五?

而根据国内电池产业的情况,排名第一的是宁德时代,其在国内2019年的市场占有率为51.01%。紧随其后的是比亚迪的电池,市场占有率为17.3%。

而第三位的就是国轩高科,其市场占有率为5.33%。此后的第四、第五是力神和亿纬锂能,两者合在一起的市场占有率不到5%。

从这个排名不难看出,宁德时代是绝对的老大,其市值达到了3200亿以上。大众的市值也只有5700亿,所以要想让宁德时代委身大众下面那是不可能的,大众也不敢做这样的美梦。

偷技术?德国人收购国内电池企业,被收购的是潜力股还是二百五?

再来看排名第二的比亚迪,虽然其电池的市场占有率和宁德时代差距很大,但很特殊的一点是,比亚迪是造车企业,其电池原本就是优先为自家产品服务的,这跟大众在汽车领域是竞争关系,比亚迪也不可能把自己的电池卖给大众。

而排名第三的国轩高科就不一样了,它公司的体量小,2020年时的公司规模只有300亿,大众要掌控起来很容易。

另一方面公司的技术又不错,尤其是在磷酸铁锂电池方面,2019年的装机率占比一度达到了15.1%,甚至还超过了比亚迪的电池占比。

偷技术?德国人收购国内电池企业,被收购的是潜力股还是二百五?

对大众来说,排名更靠后的企业自己看不上,最大的拿不下,那么拿下国轩高科就是最优解。

问题来了,国轩高科好歹也是市值几百亿的企业,真就愿意将话语权交出去吗?

为什么要“卖身”

表面看起来国轩高科体量庞大,但实际上当初上市的时候,玩的确实“借皮”把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借壳上市。

2015年准备上市时,国轩高科就以33.26亿的价格,先将自己卖了一次。委身买主东源电器,才算完成了上市。

偷技术?德国人收购国内电池企业,被收购的是潜力股还是二百五?

不过国轩高科当时承诺,也就是所谓的对赌协议,接下来的年利润不能低于3.16亿、4.23亿和4.68亿。如果接下来的年利润达不到要求,差多少就得补多少。

好在2015年到2017年,国轩高科完成了利润业绩,但是这仅仅是勉强支撑的。2018年的年利润就下跌到了1.91亿元,而上一年的利润还是5.29亿元,这意味着利润下跌了63.89%。

紧接着到2019年,国轩高科更是出现了亏损,其亏损额度达到了3.45亿元。不过表面看起来并没有亏损,这得益于政府当年的补贴5.1亿元(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不看好新能源汽车的人对该类型的企业不屑一顾,因为这类企业每年都有政府的巨额补贴)。

偷技术?德国人收购国内电池企业,被收购的是潜力股还是二百五?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国轩高科真就是银样蜡枪头,强充门面了。既然存在亏损,那肯定就是经营状况不好。

没有上市之前,该公司的存货周转天数最多也就77天。然而在2019年,其存货周转天数居然达到了335天。也就是说,公司里的货卖不出去。当年,公司存货的实际数额竟然高达39.59亿元。

一方面是货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却出现了退货潮。2019年最后一个极度,公司的营收数额为负1.93亿元,而彼时的存货金额却达到了14.71亿元。

偷技术?德国人收购国内电池企业,被收购的是潜力股还是二百五?

更难堪的地方是帐又收不回来。上市之前的收款周转天数只有120天,上市之后的收款天数直接延长到了385天以上。本来经营状况就不好,再收不回帐,营收只能是雪上加霜。

没有钱,公司只能靠借钱度日。2019年,公司的负债率为64.02%,负债额度再加上利息一共是74.82亿元。

综合上述情况不难看出,在被大众收购之前,国轩高科表面看起来风光无限,可实际上就是一个债台高筑的空壳子。

因为没钱,国轩高科在2019年的时候还违规了。当年江苏证监局向公司出具了警示函,其对于2018年的业绩披露存在不实和不准确的情况。

偷技术?德国人收购国内电池企业,被收购的是潜力股还是二百五?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没有买主,国轩高科也恨不能马上把自己卖出去。所以当大众一现身,公司就差点直接跪下来叫爹了。

变更注册地和“卖身契”

国轩高科起先的注册地是江苏南通,从2020年开始和大众接触后,其注册地也立刻从江苏变更为了安徽合肥。

因为大众的主要客户江淮汽车就在合肥,两者的办公地点只有40公里。随着大众入股国轩高科,并且股份占比一点点加大,后者的电池也将优先供应大众。

从产品本身来看,国轩高科的优势是磷酸铁锂电池,而大众方面也表示了,下一步其江淮大众下的一些小型电动车,则主要使用这类电池。

偷技术?德国人收购国内电池企业,被收购的是潜力股还是二百五?

而从另一方面看国轩高科的短板是三元锂电池,随着大众的入股并且在2021年成为其第一股东,有了钱的国轩高科,自然会在这方面的研发上投入更多精力的。

如今,大众在国轩高科的股份占比为24.74%,是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也正因为如此,当国轩高科将工厂开到德国的时候,就有了其将技术卖给了德国人的猜测。

德国境内的工厂出电池了

新华社的公开资料显示,9月份在德国的哥廷根,国轩高科投产的工厂,首批电池已经正式生产出来了。

偷技术?德国人收购国内电池企业,被收购的是潜力股还是二百五?

同样是在今年秋天,国轩高科和大众的高层,也完成了密集交流互访,这些在公开的新闻报道中都有提及,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根据公开的报道显示,大众在德国的很多工厂,都将由原来的生产发动机,逐步转变为生产电池。报道中所用的描述,是国轩高科“配合”大众完成了一系列改建,“配合”一词就用的相当传神。

比如德国的萨尔茨吉特的工厂,在改建中的设计团队,就是由国轩高科的国际业务副总裁带队完成的。从电芯的设计到相关的设备,全部都是来自国内。

也因此,正是因为这些情况,让很多人觉得这是德国人在偷中国人的技术。其实是不是偷技术,这里面涉及到的因素就很多了。

偷技术?德国人收购国内电池企业,被收购的是潜力股还是二百五?

一方面,要看国轩高科旗下有没有什么核心技术,同时还要看这些技术是独属于国轩高科的,还是已经过了专利保护期可以共享的。

从此前的一系列收购再到去德国建厂,其中不光是企业参与,也有大陆和德国政府的介入,单单从这一系列事情都能顺利完成来看,上述关于技术的猜想可能就是不存在的。毕竟真要有什么核心高科技的技术,任何一个阶段都会被政府叫停了。

另一方面,则是从电池技术的本身来看的。因为始终有观点认为,现在的新能源汽车根本不怎样。现有的锂电池技术早就烂大街,本身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相关的技术专利早就是共享模式,任何一家企业都能拿来用。

偷技术?德国人收购国内电池企业,被收购的是潜力股还是二百五?

区别在于不同的企业,其电池设计的经验有一定差距。此外,如果是其他新类型的电池,那才可能涉及到核心技术,但这一点国轩高科此前并没有进行什么研发。而像国内宁德时代有新技术研发的企业,其本身也不可能去“卖身”。

结语

所以,结合上述情况看,大概率的情况就是,一家电池企业发展不怎样,另一家传统的造车企业想转型造电动车,于是两者一拍即合,就完成了上述一系列操作。

偷技术?德国人收购国内电池企业,被收购的是潜力股还是二百五?

至于获得新鲜血液后的国轩高科,能不能焕发生机,那就得看下一步该公司在大众的主导下,能否推出真正具有颠覆性的电池产品了。目前的情况,一切都还是未知的。

而说到合并收购,大陆大量的企业,现在也都在海外市场开疆拓土,收购他国的企业也不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

偷技术?德国人收购国内电池企业,被收购的是潜力股还是二百五?

也因此,不要动不动就猜测,跨国企业的并购或者合作就是偷技术。试问,一家公司真要有颠覆性的技术,还用得着轻易卖身吗?

参考资料:

《大众收购国轩高科 动力电池迎来“三国时代”》 界面新闻 2020年6月1日

《皖企国轩高科锂电池为何“德国造”?》 合肥在线 2023年10月16日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德国下线首款电池产品》 新华社 2023年9月17日

《产业合作给合肥带来“德国味道”》 新华社 2023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