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拓跋珪:少年英雄建北魏,不拘泥于定势,促进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作者:绪青时至
拓跋珪:少年英雄建北魏,不拘泥于定势,促进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前言·】——»

拓跋珪出生的时候,不但体格健壮,而且比普通婴儿重一倍。他很早就会说话,祖父代王什翼犍对他异常喜爱。

拓跋珪六岁时,什翼犍就因部落发生内乱而被害身亡,部落被刘库仁和利卫辰一分为二。刘库仁部接管了拓跋跬和他母亲。

此时,拓跋珪虽然年龄尚小,但他在寄人篱下的生活中,却显露了其卓然不群的性格。在库仁部,拓跋珪母子过了几年安定的生活。

拓跋珪:少年英雄建北魏,不拘泥于定势,促进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几年后燕将慕容文等人将刘库仁杀害,刘库仁的儿子刘显自立为主,刘显密谋杀害拓跋珪。

拓跋珪在得到密报以后,焦急地与母亲贺氏秘密商议,最后贺氏决定宴请刘显,并让拓跋珪在筵宴上频频向刘显劝酒,刘显喝得酩酊大醉。

拓跋珪率领几个旧臣轻骑投奔贺兰部的舅舅贺讷,贺讷见到年少老成、见识非凡的拓跋珪,又惊又喜,希望拓跋珪有朝一日能够再建家国,光复故土。

拓跋珪:少年英雄建北魏,不拘泥于定势,促进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一、历经磨难,兴复旧国

拓跋珪在贺兰部励精图治,非常得民心,拓跋珪认为牛川是一个偏远的地方,在这里不会有什么大作为,即位不久之后,就迁都到了盛乐,河套以东的大草原被拓跋珪占有了。

同年四月,年仅十六岁的拓跋珪改代为魏,自称魏王。拓跋珪积极利用后燕与西燕之间的矛盾,与慕容垂的后燕结好,有利地牵制了慕容永的西燕来犯。

拓跋珪又积极地与西燕联盟,有效制了后燕的不断扩张,使南部的安全得到了保证。拓跋珪安定强邻的同时,一心致力于经营北魏的内部政权。

拓跋珪:少年英雄建北魏,不拘泥于定势,促进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拓跋珪不断在各方面作出努力,但是北魏在拓跋珪登位不久之后,还是发生内乱。拓跋珪的叔父、什翼犍的小儿子窟咄为了争夺王位,与刘显部暗中勾结,在诸部内引起了大骚动。

拓跋珪认为内难不绝,暗算难防,只好再逾阴山,投奔贺兰部,同时拓跋珪派人前往后燕求援。为了自身的利益着想,燕主慕容垂立刻命儿子率兵前往救援拓跋珪。

拓跋珪在后燕的支持下进入河套以东草原地区不久,拓跋窟咄也在西燕的支持下进入了河套以东的草原地区。

拓跋珪:少年英雄建北魏,不拘泥于定势,促进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河套以东的草原地区不但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且还盛产战马,是各国战马的主要供应地。就在拓跋珪向后燕求援的同时,窟咄与贺兰部帅贺染干对拓跋珪进行了夹击。

局势对拓跋珪部非常不利,拓跋珪腹背受敌,前有窟咄,后有染干,形势非常危急,部众们个个惊恐万分,失去了斗志。

年轻的拓跋珪临危不乱,一面想方设法摆脱腹背受敌的险境,等待有利时机予以反攻,一面命人与慕容垂之子进行联系,相约夹击窟咄。

拓跋珪:少年英雄建北魏,不拘泥于定势,促进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拓跋珪于太元十五年征服了阴山北麓的贺兰部;于太元十六年,征服了河套以西的匈奴铁弗部。

拓跋珪在短短五年内,消灭了蒙古南部和山西北部草原上强劲的对手,势力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随后,拓跋珪又通过兼并库莫奚、高车、纥突邻等弱小的部落,获得了大量的土地、人口以及牲畜,使自己的实力得到了充实。

拓跋珪:少年英雄建北魏,不拘泥于定势,促进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慕容垂于太元十九年六月剿灭了西燕,占据了山西中部和南部的大片地区。此时,在华北地区有能力和后燕一争高低的就只有拓跋珪的北魏了。

此时,后燕统治者被西燕战争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认为后燕能够一举消灭北魏。太元二十年七月,后燕太子慕容宝亲率八万精骑,直驱河套,向北魏逼近。

拓跋部听说慕容宝率八万精骑来攻,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拓跋珪率部落远避河南。慕容宝率八万精骑赶到了五原,根本找不到拓跋珪的主力军队。

拓跋珪:少年英雄建北魏,不拘泥于定势,促进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此时,后燕传来了慕容垂病死的谣言,后燕军队听信谣言,从而军心动荡。而慕容宝听到谣言后急于回去争夺帝位,慌忙下令撤兵。

拓跋珪趁后燕撤兵之际,率领精骑渡河急追,在参合陂包围了燕军的营寨。燕军对于拓跋珪大军的进攻毫无准备,主帅慕容宝急于东归,士兵们也毫无斗志。

面对拓跋珪的突然袭击,燕军在这一仗中全军覆没,几乎所有士兵全部束手就擒,只有慕容宝单骑逃脱,拓跋珪收缴了燕军的粮货兵械。

拓跋珪:少年英雄建北魏,不拘泥于定势,促进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对于被俘的几万燕军,为了永除后患,拓跋珪下令全部就地坑杀。这一仗使北魏和后燕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慕容垂于太元二十一年率大军直扑云中,拓跋珪依然采取避其锋芒的对策,率领部众北退阴山,保存北魏的实力。

虽然慕容垂一度攻下了平城,但却始终不能与拓跋珪决战,不久慕容垂因病重引兵而还,死于归途。从此,后燕再也无法挽回军事方面的颓势。此时,拓跋珪年仅25岁。

拓跋珪:少年英雄建北魏,不拘泥于定势,促进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慕容垂死后不久,拓跋珪遂携其优越的骑兵长驱进入中原。拓跋珪于太元二十一年七月在盛乐称帝,改元皇始,成为了北魏开国皇帝。

八月,后燕内部因慕容垂之死发生内乱,拓跋珪乘机亲率四十余万大军向后燕发起进攻。魏军于九月攻下后燕并州。

拓跋珪率军一路势如破竹,后燕将士或逃或降,只有邺城、信都与燕都中山三城闭城固守,慕容宝固守中山城,拓跋珪亲自督兵围攻,攻城数日没有结果。

拓跋珪:少年英雄建北魏,不拘泥于定势,促进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拓跋理认为,急攻中山城只会损伤更多的士兵,缓攻又会浪费粮草,于是下令先攻打平信都与邺城,然后再夺取中山。

慕容宝在城中固守,双方相互僵持了近一年的时间,晋安隆安元年九月,中山城中粮草一空,守城的将士和城中百姓处于饥饿之中。

拓贱珪见城中缺少粮草,命军土抢割中山周围的禾稻,断地了中山城的粮草供应,致使城中饥荒更甚。不久,中山城陷落了,后燕正式灭亡。

拓跋珪:少年英雄建北魏,不拘泥于定势,促进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平定中山以后,拓跋珪又占领了后燕故地。慕容氏一族的残余势力只好远避其锋,一支由慕容宝为首,在龙城建立了北燕政权,另一支由慕容德率领,建立了南燕政权。

拓跋珪在短短的十年之内,即代王位,平中山灭后燕,使北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壮大,北魏也因此成为了北方最强大的政权。

二、多疑善忌,祸起萧墙道

武帝拓跋珪虽然早年英明神勇,但晚年却成为了盲目自信、刚愎自用的人。他怕别人觊觎他的皇位,经常无故猜忌和怀疑他人。

拓跋珪:少年英雄建北魏,不拘泥于定势,促进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拓跋珪于天兴三年连下两道诏书,一道诏书说:人们认为汉高祖以平民而有天下,这是不对的。

汉高祖做皇帝,是由于天命。没有天命,而妄图非分,是要遭殃的。另一道诏书则反复对其进行解释和说明:名利和爵位是次要的,道义才是最重要最根本的,不能本末倒置。

并从中诫谕群臣要讲道义,不要贪图名利之争。拓跋珪把天命和道义当成了精神药石,但天命和道义这副精神药石却无法让他安宁。

拓跋珪:少年英雄建北魏,不拘泥于定势,促进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他今天猜疑臣下对他不忠,明天担心臣下会图谋不轨。早年曾和拓跋珪一齐打天下的那些功高名重的大臣、将帅以及拓跋王族均是他的猜忌对象。

被怀疑,轻则要流放,重则就要杀头。高邑公莫题曾在窟咄和拓跋珪争夺王位的过程中用箭射信给窟咄,信的大意是:“拓跋珪只是一个三岁的小牛犊,如何能担负重载之车!”

他在信中表示自己愿意支持窟咄为王。这封信恰巧中途被拓跋跬截获,拓跋珪对此一直怀恨在心。

拓跋珪:少年英雄建北魏,不拘泥于定势,促进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天赐五年,有人向拓跋珪告发莫题居住豪宅,对下骄傲无礼,对上蔑视皇上,拓跋珪趁此机会命人将高邑公莫题当年射给窟咄的箭给莫题送去。

并命人责问道:“你好好看看,我这个三岁的小牛犊现在如何?”莫题父子见此情景深知自己活不成了,相拥而泣,不久高邑公莫题就被拓跋珪处斩了。

拓跋珪的堂兄拓跋仪是北魏著名的将领之一,曾经在参合陂战斗和灭燕时功盖诸将,他在拓跋贵族和汉族大臣之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他的威望成为了拓跋珪猜忌的对象。

拓跋珪:少年英雄建北魏,不拘泥于定势,促进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拓跋珪于天赐六年命占卜官员占卜,占卜结果显示:“今年的天文会有异常的变化,大臣中很可能会有人叛乱。”

听了占卜以后,拓跋珪对大臣们更加疑虑,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大将重臣们个个深感朝不保夕,担心祸将及己,一天到晚惶恐不安。

拓跋仪后来虽然单骑出逃,但最终拓跋珪还是派人将其追获赐死。后来,拓跋珪的疑心越发重了,名将大臣们经常因为一点点的小事,就被拓跋珪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

拓跋珪:少年英雄建北魏,不拘泥于定势,促进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曾经被秦囚禁长安多年的北部大人贺狄干,回到平城以后,拓跋珪不但不对其进行安抚。

见到他身穿秦人的衣服,说话时带有浓重的秦人口音,反而以贺狄干仰慕后秦之罪,将他与他的弟弟处死。

三、总结

有人告发大臣司空庚岳衣服过于华丽,仿效帝王的行为举止,也被拓跋珪处斩。拓跋珪在朝廷议事的时候,经常动辄杀人。

拓跋珪:少年英雄建北魏,不拘泥于定势,促进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更有甚者,如果大臣面见拓跋珪时,脸色失常,气息不顺,或者言辞令拓跋珪觉得逆耳,声音高昂,均会被处死。拓跋珪将被处死者的尸体陈列在天安殿前。

一时之间朝廷上下,人人无法自保,百官们个个无心朝政,盗贼在街巷之间横行。拓跋珪晚年为求长生不老,经常服食寒食散。

寒食散不但不能使人长生不老,还是由朱砂、石英等矿物质制成的慢性毒药。寒食散的药性发作时,拓跋珪就更加狂躁,喜怒无常,经常几天不吃不睡,一个人独自对着墙壁自言自语。

拓跋珪:少年英雄建北魏,不拘泥于定势,促进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拓跋珪杀的人越多,就越担心别人会来谋害他,因此每天不断变换居住的寝室,他身边的大臣和亲信都不知道他每天会住在什么地方,惟独他最宠幸的姬妾万人知道他每天住在什么地方。

偏偏凑巧万人又和他的二儿子拓跋绍私通。拓跋绍是贺太后的妹妹贺夫人所生,也是一个生性凶狠残暴的人。

贺夫人于天赐六年失宠被囚禁,贺夫人托人让拓跋绍设法营救她。一天夜晚,拓跋绍和万人里应外合,找到了道武帝拓跋珪的住处,将年仅39岁的拓跋珪刺死。

拓跋珪:少年英雄建北魏,不拘泥于定势,促进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永兴二年九月,拓跋珪被谥为“宣武帝”,葬于盛乐金陵,庙号“烈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