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雷雨》:用最隐晦的笔墨,写就曹禺最真实的家事

作者:十月刀1

《雷雨》:用最隐晦的笔墨,写就曹禺最真实的家事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还要回归生活。艺术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结晶,它作为精神形态的一部分,必然无法脱离现实生活成为空中楼阁。

正如唯物辩证法所言,物质决定意识,而意识又是物质的反映,唯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丰盈和填充意识的内核。

艺术也是如此,如果它完全是人脑凭空想象的产物,那么它既是死气沉沉的空壳,也绝不会被广大群众所认可和接受——人民不可能对难以寻得共鸣的艺术作品有青睐感。

在笔者看来,"人民艺术家"就是对艺术家的最高盛誉,读者们不妨想一下,千万种职业的荣誉不都是来自于其社会价值的实现——也就是社会的高认可度吗?艺术的最高价值,不是其观赏价值,而是其社会价值,后者赋予其永垂不朽的生命力。

曹禺,被社会公认为是"中国现代戏剧之泰斗",而其处女作,也可以称其为扛鼎之作的《雷雨》,则被誉为中国现代话剧成熟之标志。本文就在于对《雷雨》的浅析,来解释它为什么能享有如此殊荣,并通过对曹禺一生经历的剖析,用最有温度的文字,力图为读者们呈现出一个有血有肉的戏剧大师形象。

《雷雨》:用最隐晦的笔墨,写就曹禺最真实的家事

《雷雨》的一鸣惊人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骇人而又不乏真实性的人生大悲剧,展示的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人物性格与价值观各异,展现了世间百态,从麻木、伪善的家长,热情、单纯的青年,再到痛恨着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深受封建礼教所害,想要追求纯粹爱情而又不可得的少女。

与其伴随的,还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这所有的一切在一个雷雨夜骤然爆发。无论是有罪的迫害者,还是无辜的受害者,无论过往和现在有多少悲欢离合,都在这个电闪雷鸣的夜晚,顷刻间走向毁灭。

正是由于戏剧主题思想的深刻性以及对封建礼教雨点般的猛烈抨击,《雷雨》在国内外进行了多达数十次演出,后世也多将其改编为电视剧、电影等,足见其影响深远。

它是如此真实反映了旧封建中国社会的世态炎凉和封建礼教的丑态百出,使人的悲拗之情溢于言表。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曹禺那苦闷的童年。

《雷雨》:用最隐晦的笔墨,写就曹禺最真实的家事

踟蹰难出——幼时的悲伤旧梦

曹禺出生在天津一个早已没落的封建大家庭,其母亲很早就因产褥热逝世,取而代之的是他的继母——母亲的孪生妹妹,继母因为并没有任何后代,所以对曹禺其实并不差,对他的日常生活照顾有加,年幼的曹禺一直都认为她就是自己的亲生母亲,然而曹禺的哥哥和父亲,却经常以父权对其进行压抑。

他的父亲则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官僚,他曾经担任黎元洪的秘书,后来赋闲在家,郁郁不得志,经常用封建礼教对曹禺严加约束。另外,曹禺的兄长与曹禺不同,他是一个经常态度强势甚至有些傲慢的男性,也时常与曹禺及其继母关系紧张,是传统封建大男子主义的典型。

但是,不得不提有一件对曹禺的心理影响特别大的小事,它主要来源于家庭中的纠纷。有一次,曹禺的奶妈和继母发生了很大的矛盾,前者想要涨薪水而后者没有同意,所以就想挑拨离间曹禺和继母的关系。

《雷雨》:用最隐晦的笔墨,写就曹禺最真实的家事

曹禺

她私下里把曹禺叫到一边,对他悄悄言道:"你这个妈不是亲妈,是后娘,你亲妈生你三天后就走了。笔者难以想象这对小曹禺的心理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因为在中国古代故事里,继母,似乎都是恶毒的代名词。

除了家庭以外,曹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也是动荡不安,战乱纷飞,出身优渥的"公子哥"曹禺在南开中学就读时,他就看到了许多无家可归、为生存苦苦挣扎的难民大批涌入天津,使他很早就打破阶层之间的隔阂,进一步了解到了人生疾苦。

就这样,家庭成员之间的勾心斗角,父亲经历坎坷、官场失意,社会环境又十分险恶,曹禺一直被抑郁苦闷的大环境所缭绕,这使得他过得憋闷而难受,也造就了曹禺自身内向、多愁、善感的性格。

《雷雨》:用最隐晦的笔墨,写就曹禺最真实的家事

这些童年往事宛如梦魇一般,在曹禺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历历在目,伴随了他的一生。而所有这些感受和经历,都为他后来成为名噪一时的戏剧大师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精神上的准备。

就拿《雷雨》中的典型人物及其混乱不堪的关系链而言,这都是难以凭空捏造的,因为这些事情似乎都真实发生在曹禺的身边。

例如繁绮——《雷雨》最具有矛盾特点的女性人物。她体弱多病,虽然生活在上层社会,却有着和下层女性同样悲惨的厄运。她的婚姻枯燥而黯淡,与继子的一些行为违背了伦理道德,但确实这是他黑暗生命中透过来的唯一一束光。

曹禺的继母似乎就是这一人物的原型。而曹禺的哥哥和父亲,就像《雷雨》中的周萍和周朴园,就是用封建大男子主义打压这些善良而又悲惨的女性的代表。总而言之,《雷雨》就是曹禺用最隐晦的笔墨所写就的最真实的家事。

《雷雨》:用最隐晦的笔墨,写就曹禺最真实的家事

夙愿未了——谦逊的惭愧之心

童年的真实经历造就了曹禺的人格,也早就了后来震古烁今的戏剧作品。曹禺没有无忧无虑的童年,他的整个幼年几乎都被蒙上黯淡的雾霾,多愁善感的性格伴随了他的一生。

而他大起大落的创作生涯,同样为他带来了不少的苦闷。

众所周知,曹禺最脍炙人口的戏剧,例如《雷雨》,大多在其青壮年时期完成,但是在其中年和晚年时期,再也没有创作出影响力超越前作的作品。

可以这样说,曹禺一生是苦闷的,最初是他对于生活和童年感知的苦闷,这也是他创作的源泉。然而,中晚年困扰他一生的也是苦闷,是他必须满足外界以及对自我的看法和要求却无法实现的苦闷,成为阻碍他创作的绊脚石。

《雷雨》:用最隐晦的笔墨,写就曹禺最真实的家事

这也成为他临终前的遗憾。在北京医院长达8年的居住中,他的枕前常放着《托尔斯泰评传》一类的书,有时读着读着,他会大声说:"我就是惭愧啊,你不知道我有多惭愧。""我要写出一个大东西才死,不然我不甘!的确,苦闷是他灵魂最深刻的烙印,他苦闷的生活和思想造就了他传奇的作品,而究其一生,可能幼年和晚年是他最苦闷的时期,幼年的经历造就了他巅峰时代的作品,而到了晚年,困扰曹禺的已经不是他那遥远过往的家庭记忆了,而是郁不得志,身心交瘁。

如果能够再赋予晚年愁苦的曹禺十年,他是否能够再次以自己愁苦的人生为素材,重塑过往的辉煌,能够完成自己未了的杰作呢?

只可惜,天不假年,人不遂愿,先生已驾鹤而去,任何假设都已经毫无意义了。

《雷雨》:用最隐晦的笔墨,写就曹禺最真实的家事

结语

真正的艺术家创造出经典的作品,之所以称其为经典,是因为这些艺术作品在面对具有不同社会体验和价值理念的大众之时,依然能够在存在这些差异的情况下,唤起所有人的集体记忆与共鸣,而不只是少数人、少数阶层的回应。

曹禺生活在那个苦闷不安的时代,以自身生活的苦闷为基础,创造出了剖析封建旧社会的人们苦闷心理的作品,从而引发了苦闷大众的认同和敬仰。

可以说,曹禺的作品既是为了宣泄自己内心的某种情绪,也是为了给别人带来心灵上的温暖,或内心的解脱。这样的作品,必须要有自己的思想。曹禺的作品,不就是如此吗?

《雷雨》:用最隐晦的笔墨,写就曹禺最真实的家事

他创作戏剧,既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积压已久的愤懑不平,思考自身的命运与困境,更是为了让自己的作品起到改造国民性、重塑民族特性的作用。他的作品,体现出一个剧作家应有的精神境界。然而,反观曹禺自身,却始终苦闷于大起大落的生活和创作生涯,最终郁郁而终。

一代大家,一生为中国戏剧事业殚精竭虑,为中国现代艺术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而自己人生的句号却最终没能圆满,怎能不令世人扼腕叹息。

斯人已逝,幽思长存,请让我们铭记这个名字——曹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