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雷雨》:用最隐晦的筆墨,寫就曹禺最真實的家事

作者:十月刀1

《雷雨》:用最隐晦的筆墨,寫就曹禺最真實的家事

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終還要回歸生活。藝術作為人類思想文化的結晶,它作為精神形态的一部分,必然無法脫離現實生活成為空中樓閣。

正如唯物辯證法所言,物質決定意識,而意識又是物質的反映,唯有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才能豐盈和填充意識的核心。

藝術也是如此,如果它完全是人腦憑空想象的産物,那麼它既是死氣沉沉的空殼,也絕不會被廣大群衆所認可和接受——人民不可能對難以尋得共鳴的藝術作品有青睐感。

在筆者看來,"人民藝術家"就是對藝術家的最高盛譽,讀者們不妨想一下,千萬種職業的榮譽不都是來自于其社會價值的實作——也就是社會的高認可度嗎?藝術的最高價值,不是其觀賞價值,而是其社會價值,後者賦予其永垂不朽的生命力。

曹禺,被社會公認為是"中國現代戲劇之泰鬥",而其處女作,也可以稱其為扛鼎之作的《雷雨》,則被譽為中國現代話劇成熟之标志。本文就在于對《雷雨》的淺析,來解釋它為什麼能享有如此殊榮,并通過對曹禺一生經曆的剖析,用最有溫度的文字,力圖為讀者們呈現出一個有血有肉的戲劇大師形象。

《雷雨》:用最隐晦的筆墨,寫就曹禺最真實的家事

《雷雨》的一鳴驚人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駭人而又不乏真實性的人生大悲劇,展示的是命運對人殘忍的作弄。人物性格與價值觀各異,展現了世間百态,從麻木、僞善的家長,熱情、單純的青年,再到痛恨着罪孽卻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深受封建禮教所害,想要追求純粹愛情而又不可得的少女。

與其伴随的,還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這所有的一切在一個雷雨夜驟然爆發。無論是有罪的迫害者,還是無辜的受害者,無論過往和現在有多少悲歡離合,都在這個電閃雷鳴的夜晚,頃刻間走向毀滅。

正是由于戲劇主題思想的深刻性以及對封建禮教雨點般的猛烈抨擊,《雷雨》在國内外進行了多達數十次演出,後世也多将其改編為電視劇、電影等,足見其影響深遠。

它是如此真實反映了舊封建中國社會的世态炎涼和封建禮教的醜态百出,使人的悲拗之情溢于言表。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曹禺那苦悶的童年。

《雷雨》:用最隐晦的筆墨,寫就曹禺最真實的家事

踟蹰難出——幼時的悲傷舊夢

曹禺出生在天津一個早已沒落的封建大家庭,其母親很早就因産褥熱逝世,取而代之的是他的繼母——母親的孿生妹妹,繼母因為并沒有任何後代,是以對曹禺其實并不差,對他的日常生活照顧有加,年幼的曹禺一直都認為她就是自己的親生母親,然而曹禺的哥哥和父親,卻經常以父權對其進行壓抑。

他的父親則是一個典型的封建官僚,他曾經擔任黎元洪的秘書,後來賦閑在家,郁郁不得志,經常用封建禮教對曹禺嚴加限制。另外,曹禺的兄長與曹禺不同,他是一個經常态度強勢甚至有些傲慢的男性,也時常與曹禺及其繼母關系緊張,是傳統封建大男子主義的典型。

但是,不得不提有一件對曹禺的心理影響特别大的小事,它主要來源于家庭中的糾紛。有一次,曹禺的奶媽和繼母發生了很大的沖突,前者想要漲薪水而後者沒有同意,是以就想挑撥離間曹禺和繼母的關系。

《雷雨》:用最隐晦的筆墨,寫就曹禺最真實的家事

曹禺

她私下裡把曹禺叫到一邊,對他悄悄言道:"你這個媽不是親媽,是後娘,你親媽生你三天後就走了。筆者難以想象這對小曹禺的心理産生了多大的影響,因為在中國古代故事裡,繼母,似乎都是惡毒的代名詞。

除了家庭以外,曹禺所生活的社會環境也是動蕩不安,戰亂紛飛,出身優渥的"公子哥"曹禺在南開中學就讀時,他就看到了許多無家可歸、為生存苦苦掙紮的難民大批湧入天津,使他很早就打破階層之間的隔閡,進一步了解到了人生疾苦。

就這樣,家庭成員之間的勾心鬥角,父親經曆坎坷、官場失意,社會環境又十分險惡,曹禺一直被抑郁苦悶的大環境所缭繞,這使得他過得憋悶而難受,也造就了曹禺自身内向、多愁、善感的性格。

《雷雨》:用最隐晦的筆墨,寫就曹禺最真實的家事

這些童年往事宛如夢魇一般,在曹禺的腦海中揮之不去,曆曆在目,伴随了他的一生。而所有這些感受和經曆,都為他後來成為名噪一時的戲劇大師奠定了堅實的生活基礎和精神上的準備。

就拿《雷雨》中的典型人物及其混亂不堪的關系鍊而言,這都是難以憑空捏造的,因為這些事情似乎都真實發生在曹禺的身邊。

例如繁绮——《雷雨》最具有沖突特點的女性人物。她體弱多病,雖然生活在上層社會,卻有着和下層女性同樣悲慘的厄運。她的婚姻枯燥而黯淡,與繼子的一些行為違背了倫理道德,但确實這是他黑暗生命中透過來的唯一一束光。

曹禺的繼母似乎就是這一人物的原型。而曹禺的哥哥和父親,就像《雷雨》中的周萍和周樸園,就是用封建大男子主義打壓這些善良而又悲慘的女性的代表。總而言之,《雷雨》就是曹禺用最隐晦的筆墨所寫就的最真實的家事。

《雷雨》:用最隐晦的筆墨,寫就曹禺最真實的家事

夙願未了——謙遜的慚愧之心

童年的真實經曆造就了曹禺的人格,也早就了後來震古爍今的戲劇作品。曹禺沒有無憂無慮的童年,他的整個幼年幾乎都被蒙上黯淡的霧霾,多愁善感的性格伴随了他的一生。

而他大起大落的創作生涯,同樣為他帶來了不少的苦悶。

衆所周知,曹禺最脍炙人口的戲劇,例如《雷雨》,大多在其青壯年時期完成,但是在其中年和晚年時期,再也沒有創作出影響力超越前作的作品。

可以這樣說,曹禺一生是苦悶的,最初是他對于生活和童年感覺的苦悶,這也是他創作的源泉。然而,中晚年困擾他一生的也是苦悶,是他必須滿足外界以及對自我的看法和要求卻無法實作的苦悶,成為阻礙他創作的絆腳石。

《雷雨》:用最隐晦的筆墨,寫就曹禺最真實的家事

這也成為他臨終前的遺憾。在北京醫院長達8年的居住中,他的枕前常放着《托爾斯泰評傳》一類的書,有時讀着讀着,他會大聲說:"我就是慚愧啊,你不知道我有多慚愧。""我要寫出一個大東西才死,不然我不甘!的确,苦悶是他靈魂最深刻的烙印,他苦悶的生活和思想造就了他傳奇的作品,而究其一生,可能幼年和晚年是他最苦悶的時期,幼年的經曆造就了他巅峰時代的作品,而到了晚年,困擾曹禺的已經不是他那遙遠過往的家庭記憶了,而是郁不得志,身心交瘁。

如果能夠再賦予晚年愁苦的曹禺十年,他是否能夠再次以自己愁苦的人生為素材,重塑過往的輝煌,能夠完成自己未了的傑作呢?

隻可惜,天不假年,人不遂願,先生已駕鶴而去,任何假設都已經毫無意義了。

《雷雨》:用最隐晦的筆墨,寫就曹禺最真實的家事

結語

真正的藝術家創造出經典的作品,之是以稱其為經典,是因為這些藝術作品在面對具有不同社會體驗和價值理念的大衆之時,依然能夠在存在這些差異的情況下,喚起所有人的集體記憶與共鳴,而不隻是少數人、少數階層的回應。

曹禺生活在那個苦悶不安的時代,以自身生活的苦悶為基礎,創造出了剖析封建舊社會的人們苦悶心理的作品,進而引發了苦悶大衆的認同和敬仰。

可以說,曹禺的作品既是為了宣洩自己内心的某種情緒,也是為了給别人帶來心靈上的溫暖,或内心的解脫。這樣的作品,必須要有自己的思想。曹禺的作品,不就是如此嗎?

《雷雨》:用最隐晦的筆墨,寫就曹禺最真實的家事

他創作戲劇,既是為了表達自己内心積壓已久的憤懑不平,思考自身的命運與困境,更是為了讓自己的作品起到改造國民性、重塑民族特性的作用。他的作品,展現出一個劇作家應有的精神境界。然而,反觀曹禺自身,卻始終苦悶于大起大落的生活和創作生涯,最終郁郁而終。

一代大家,一生為中國戲劇事業殚精竭慮,為中國現代藝術事業的健康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而自己人生的句号卻最終沒能圓滿,怎能不令世人扼腕歎息。

斯人已逝,幽思長存,請讓我們銘記這個名字——曹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