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时候,如果皇帝驾崩了,那后宫里的三千佳丽该何去何从?

作者:闲娱fashion
古时候,如果皇帝驾崩了,那后宫里的三千佳丽该何去何从?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分享,为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古时候,如果皇帝驾崩了,那后宫里的三千佳丽该何去何从?
古时候,如果皇帝驾崩了,那后宫里的三千佳丽该何去何从?
古时候,如果皇帝驾崩了,那后宫里的三千佳丽该何去何从?

嫔妃们的命运紧与皇帝相关联,因为皇帝是她们的依靠与支持。

只有在皇帝健在时,她们才能在物质上享受一定的优待,然而一旦皇帝去世,她们的命运也会随之改变……

那么后宫的三千佳丽,在皇帝死后到究竟会遭遇什么呢?

古时候,如果皇帝驾崩了,那后宫里的三千佳丽该何去何从?
古时候,如果皇帝驾崩了,那后宫里的三千佳丽该何去何从?

【▶>佳丽殉葬<◀】

大家都知道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是中国古代皇宫一大特色,作为帝王至高无上的象征,君主们常常被视为万民的父母。

他们掌握着天下万物的权力,也包含了维护皇权不可或缺的后宫三千佳丽,不过皇帝后宫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封建王朝的理念和制度。

古时候,如果皇帝驾崩了,那后宫里的三千佳丽该何去何从?

据史书记载,自西汉刘邦建立帝制以来,后宫开始逐渐成形,如同普通人家庭中的婚姻,皇帝所选的后妃,也是由家族背景、容貌、才艺等多方面综合考察而得出的。

这些妃嫔们需要具备高贵的出身,美丽的容貌,温柔的性格以及深厚的文化修养,她们的存在不仅彰显了帝王的权威,也代表了国家的繁盛和荣耀。

所以这在外界看来是令人艳羡的,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妻妾,后宫佳丽被认为处于古代女性的最高层,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

古时候,如果皇帝驾崩了,那后宫里的三千佳丽该何去何从?

然而实际上,这些妃嫔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困扰,一旦踏入宫门,她们就被限制在宫廷中,失去了自由和独立,成为了美丽却被束缚的人。

她们既是皇帝的妻子,也是母亲、姐妹、朋友,她们之间也存在着丰富而复杂的关系,在这个封闭的空间里,她们必须面对权力的分配、争斗和嫉妒,竭力争夺皇帝的关注和宠爱。

除了失去自由,她们还经常卷入前朝后宫的政治斗争,古代的后宫生活充满了阴谋和勾心斗角的因素,而在死后还得殉葬……

古时候,如果皇帝驾崩了,那后宫里的三千佳丽该何去何从?

在古代人观念中死并不代表生命消失,人的灵魂在死后会继续存在,并承担某种形式的责任,因此在处理死者事务时,人们会以对待生者一样的方式表示对逝者的尊重和关怀。

殉葬制度中活人殉葬在春秋战国时期较为普遍,例如在殷墟发现的曾侯乙墓也有21具殉葬者的尸骨,商王大墓中有164具殉葬者的骸骨,全部为年轻女子。

古时候,如果皇帝驾崩了,那后宫里的三千佳丽该何去何从?

然而这些规模与秦始皇时期相比,只是小巫见大巫……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时,秦二世下令要求秦始皇后宫中,所有未生育孩子的妃嫔都要殉葬,根据后世考古发现,秦始皇妃嫔墓葬逾百座。

这些殉葬妃嫔的尸骨都有伤痕,可以推测她们生前遭受了非人的对待,殉葬的妃嫔通常会被赐予白绫,或是毒酒等工具自杀。

古时候,如果皇帝驾崩了,那后宫里的三千佳丽该何去何从?

如果有人试图反抗就会被活活勒死,更为残忍的是,为了确保殉葬嫔妃的尸体不腐烂,她们甚至被强行灌下水银。即使当时地位最高的后妃,也未能逃脱殉葬的命运。

从汉代以后殉葬制度逐渐被取消,后宫妃嫔的结局因地位不同而各有不同,当皇帝驾崩、新皇登基时,先帝的皇后往往会被封为皇太后。

妃嫔们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如果诞育了新皇子,她可能会被尊为皇太后或皇太妃,而她所生的皇子则会被封为王,这样她就可以成为王国的太妃,享有一定的地位和尊荣。

古时候,如果皇帝驾崩了,那后宫里的三千佳丽该何去何从?

另一种情况是如果先帝驾崩后,有子嗣的妃嫔可以被外放出宫,前往投奔自己的儿子,例如刘邦去世后,他的侍妾薄姬就前往她儿子代王刘恒的封地。

薄姬是幸运的,因为不久后刘恒成为了汉朝皇帝,她也由此成为了皇太后,然而刘邦的另一位宠妾戚夫人则更加悲惨。

古时候,如果皇帝驾崩了,那后宫里的三千佳丽该何去何从?

戚夫人生下的孩子引起了吕后的忌惮,吕后害怕戚夫人的儿子会威胁到太子的地位,于是在刘邦去世后,吕后派人毒死了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

戚夫人本人则被吕后砍断了手足,挖去了双眼,被迫喝下了哑药,被熏聋了双耳,被残忍折磨得面目全非,最终在厕所中惨死…

从汉朝到宋朝很少再出现大规模的后妃殉葬,直到元朝建立后,在蒙古统治者的推动下,殉葬制度再度兴起,明太祖朱元璋也延续了这一制度。

古时候,如果皇帝驾崩了,那后宫里的三千佳丽该何去何从?

朱元璋次子朱樉去世后,他命令朱樉的两个妃子为其殉葬;自己去世后,所有未生子的后宫妃嫔也都被命令殉葬。

此后的明朝皇帝,如明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景泰帝朱祁钰以及其他皇族王子,纷纷遵循这一制度。

活人殉葬成为明朝早期后宫的一种风尚,直到明英宗朱祁镇下诏禁止殉葬,后宫妃嫔的殉葬制度才被废除。

古时候,如果皇帝驾崩了,那后宫里的三千佳丽该何去何从?
古时候,如果皇帝驾崩了,那后宫里的三千佳丽该何去何从?

【▶>守陵妃嫔<◀】

后妃殉葬是对肉体的摧毁,而若是成为守陵妃嫔,则是对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

她们的境遇如同被囚禁在笼中的动物,命运往往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决策者息息相关,无论是殉葬还是守陵,她们都无法掌握自己的人生。

守陵妃嫔的生活极其苦闷,她们在先帝去世后被迫离开皇宫,终年生活在陵园,丧失自由,默默承受着岁月的流逝和孤独。

古时候,如果皇帝驾崩了,那后宫里的三千佳丽该何去何从?

生前为先帝服务,死后为先帝守陵,除了要仔细打扫陵墓以外,还要定时为先皇奉上新鲜的饭菜和点心,要给先皇整理被子早中晚更换祭品,以及经常清洗和更换先皇的用品。

除此以外,由于皇陵的祭祀活动非常多,她们还需要配合高僧祭祀,祭祀活动要求严苛,决不允许出错,守陵妃嫔若是不慎出错,就会被认为是对皇权的大不敬,轻则杖责重则杖毙。

古时候,如果皇帝驾崩了,那后宫里的三千佳丽该何去何从?

给先皇提供娱乐服务一表演舞蹈,也是她们的日常任务之一,但为了不惊扰先皇,守陵妃娱在灵位前跳舞都必须是无声的。

白天进行舞蹈尚且说得过去,但是到了晚上,偌大的陵园中一切都显得阴森恐怖,为了防止守陵妃嫔逃走,皇陵的周围都驻扎着军队。

一旦有侍卫发现守陵妃娘擅自逃脱,她的家人会因此受到牵连获罪,很多守陵妃嫔因为无法忍受孤寂并且单调的生活,最终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古时候,如果皇帝驾崩了,那后宫里的三千佳丽该何去何从?

她们的死亡如同掉入历史中的一粒尘埃,在茫茫历史长河中激不起一丝涟漪,历史上有一些著名的守陵妃嫔,她们的境遇令人心生怜悯。

例如唐代诗人罗隐:“只合当年伴君死,免教憔悴望西陵”,以及白居易:“陵园妾,颜色如花命如叶。命如叶薄将奈何,一奉寝宫年月多。年月多,时光换,春愁秋思知何限”。

古时候,如果皇帝驾崩了,那后宫里的三千佳丽该何去何从?

班婕好是其中一位守陵妃嫔,她曾被汉成帝宠爱万千,但遭到赵氏姐妹的诬陷,几乎被汉成帝贬斥,经历了这番劫难后,班婕好选择一心侍奉王太后,不再理会宫中繁杂事务。

公元前7年,汉成帝突然驾崩于未央宫,班婕好请求王太后允许前往为汉成帝守陵,从此她与陵墓中的石人和石马为伴,仅仅一年后她在汉成帝的陵墓中病逝。

虽然班婕好守陵是出于自愿,但更多的守陵妃嫔是被迫无奈之举,她们一旦成为守陵妃嫔,一生将无法离开陵墓。

古时候,如果皇帝驾崩了,那后宫里的三千佳丽该何去何从?

《后汉书》记载:“庙日上饭,太官送供奉用物,园令、食监典省,其亲陵所宫人随鼓漏理被枕,具盟水,陈严具。”《资治通鉴》也提及唐朝的制度,描述了守陵妃嫔每天的职责。

守陵妃嫔的生活是如此繁重,她们需要全心全意侍奉已故的皇帝,一如生前般细致照料,但在孤独而恐怖的陵园中,她们常常感到胆战心惊。

有些胆小的守陵妃嫔不久就被吓成病,甚至丧失了生命,所以说守陵妃嫔是历史上被束缚在皇陵中的女性群体,她们失去了自由与尊严,成为政治环境的牺牲品。

古时候,如果皇帝驾崩了,那后宫里的三千佳丽该何去何从?

无论是殉葬还是守陵,她们都无法掌握自己的人生,深宫中的天地成为了她们无法逾越的边界,这些守陵妃嫔的命运令人感叹。

毕竟守灵嫔妃的生活并非便利和舒适,她们往往被隔离在皇帝灵柩的附近,与外界失去了联系,这意味着她们不能与家人和亲友交流,无法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她们要忍受孤独和寂寞以及无尽的等待,在这个特殊的角色中,守灵嫔妃必须坚守自己的责任和奉献精神……

古时候,如果皇帝驾崩了,那后宫里的三千佳丽该何去何从?
古时候,如果皇帝驾崩了,那后宫里的三千佳丽该何去何从?

【▶>出宫制度<◀】

据史书记载,我们可以推断在某些情况下,一些低等级的妃嫔是可以被放出宫外,与家人团聚的,例如在魏武帝驾崩后的遗诏中规定;

“秋,八月,戊申,魏用高祖遗诏,三夫人以下,皆遣还家”。

这意味着皇帝驾崩后,后宫中低级妃嫔是可以选择离开宫殿回归家庭的,这与殉葬或守陵的制度相比,可以说更加人性化。许多妃嫔因此获得了新的生活,甚至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古时候,如果皇帝驾崩了,那后宫里的三千佳丽该何去何从?

圣穆皇后柴氏就是一个例子,她原本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妃嫔,李存勖去世后,她被遣返回家,在旅途中她遇到了郭威,他是一个身材魁梧但穷困潦倒的马步军使。

尽管柴氏的父母反对,但她坚持选择嫁给了郭威,柴氏的支持改变了郭威的生活,使他最终成为了大周的皇帝。

古时候,如果皇帝驾崩了,那后宫里的三千佳丽该何去何从?

尽管柴氏在他登基之前就去世了,但郭威对她的怀念很深,并将她追封为圣穆皇后,为了表达对她的感激,他还立下了柴氏的侄子为自己的继承人。

然而柴氏的命运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许多先帝的遗妃们要么被送往别庙为先帝祈福,要么被送入尼姑庵,与孤独的生活为伴。

如果回望历史,我们将看到无数红颜败落其中,如李煜的《相见欢》所写: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古时候,如果皇帝驾崩了,那后宫里的三千佳丽该何去何从?

虽然柴氏是一位幸运的后妃,成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和归宿,但她的命运在古代后宫中仍属于极少数,许多后妃在皇帝驾崩后常常面临着各种限制和压迫。

所以说殉葬制度的存在,一方面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权威和尊严的追求,皇帝认为与其自己孤独地陪葬,在阴间得不到尊重和快乐,不如带上亲属和奴隶一同陪葬。

好在最终人们开始对殉葬制度提出疑问和质疑,开始对自身思考死后的命运,对死后生活的传统观念逐渐淡化,不再愿意将自己的生命囚禁于陪葬之中……

古时候,如果皇帝驾崩了,那后宫里的三千佳丽该何去何从?
古时候,如果皇帝驾崩了,那后宫里的三千佳丽该何去何从?

在一些王朝中后妃们被迫选择殉葬或守陵,以陪葬皇帝在地下世界中,这种制度将后妃们完全束缚在皇帝的死后,她们没有机会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对于一些低等级的后妃,尽管可能被允许离开宫殿回家,但她们在宫廷中的地位和权力仍然较低,她们可能会失去原本的尊严和地位,遭受社会的轻视和嘲笑。

有些后妃则是因为家族的关系,或为了政治利益而被选中,她们的命运可能会受到更多的限制和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