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同课异构 共同成长”——教研中心组织同课异构进余干县社庚初中

作者:饶报见闻

  为了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示范引领作用,让更多的学生接受优质教育,实现学区内“促成长、同发展、共进步”。12月22日,在余干县教体局教研中心章波辉书记的带领下,教研中心汤主任携古埠初中徐老师来到社庚初中同课异构。

社庚初中语文组教师观摩学习交流。

古埠初中 徐 老 师 《白杨礼赞》

社庚初中 章晓明老师 《白杨礼赞》

“同课异构 共同成长”——教研中心组织同课异构进余干县社庚初中

  在同课异构活动正式开始前,余干县教体局教研中心章波辉书记携社庚初中雷健萍校长召开座谈会。

“同课异构 共同成长”——教研中心组织同课异构进余干县社庚初中

  社庚初中雷健萍校长对来到社庚初中参加此次语文教研活动的老师表示热烈欢迎。

“同课异构 共同成长”——教研中心组织同课异构进余干县社庚初中

  余干县教体局教研中心章波辉书记表示很高兴和社庚初中的教师们一起参加此次语文同课异构活动,更希望老师们都可以有所收获。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的内容为《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本文写于1941年,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使日本帝国主义能够集中兵力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扫荡”。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致,顽强战斗,多次地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茅盾曾在延安生活了五个月,对根据地有深刻的了解,回到重庆后不久,他就饱含激情地写下了本文。

“同课异构 共同成长”——教研中心组织同课异构进余干县社庚初中

社庚初中章晓明老师的课堂,章老师以歌曲《小白杨》导入,让学生更好的进入状态。

“同课异构 共同成长”——教研中心组织同课异构进余干县社庚初中
“同课异构 共同成长”——教研中心组织同课异构进余干县社庚初中
“同课异构 共同成长”——教研中心组织同课异构进余干县社庚初中

学生们认真听讲中。

“同课异构 共同成长”——教研中心组织同课异构进余干县社庚初中

章晓明老师从旁指点学生。

“同课异构 共同成长”——教研中心组织同课异构进余干县社庚初中

学生回答老师问题

学生朗读课文

“同课异构 共同成长”——教研中心组织同课异构进余干县社庚初中

古埠初中徐老师的课堂

徐老师以学生身边的树作为导入。更好的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难点,把握知识点。

师生互读

“同课异构 共同成长”——教研中心组织同课异构进余干县社庚初中

学生朗读

徐老师优秀朗读

“同课异构 共同成长”——教研中心组织同课异构进余干县社庚初中

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

“同课异构 共同成长”——教研中心组织同课异构进余干县社庚初中

教师们认真听课中

“同课异构 共同成长”——教研中心组织同课异构进余干县社庚初中

  评课环节,在余干县教研中心章波辉书记的主持下,雷健萍校长带领下为古埠初中徐老师和社庚初中章晓明老师的课堂进行学习探讨。

“同课异构 共同成长”——教研中心组织同课异构进余干县社庚初中
“同课异构 共同成长”——教研中心组织同课异构进余干县社庚初中

首先由社庚初中章晓明老师和古埠初中徐老师对自己的课堂结构进行讲解。

教师评课

“同课异构 共同成长”——教研中心组织同课异构进余干县社庚初中

社庚初中教师代表发言

“同课异构 共同成长”——教研中心组织同课异构进余干县社庚初中

余干县教体局教研中心汤主任对两位老师课进行发言

两位老师都准备的非常充分,章晓明老师老练,重点突出,课堂导入比较新颖,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导入环节中《小白杨》歌曲可以直接播放,前面的一段文字可以直接去掉。

古埠初中徐老师在课堂教学以读为主,整堂课轻松有趣,在读课文的环节中,可以让学生在读后互评,这样让读的环节更加深入,课堂内容更饱满。

“同课异构 共同成长”——教研中心组织同课异构进余干县社庚初中

余干县教体局教研中心章波辉书记发言

他在发言中肯定了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两位老师都准备的非常充分,都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章晓明老师的课堂,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字,词,句,段”,特别是课堂上以点拨,引导学生为主。

古埠初中徐老师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语文教学“读”的手段,多方面去读,使得课堂更有层次感。特别是师生互读方面。

两位老师在授课方面很成功,还要在细节方面进行优化,比如

1.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更丰富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课堂热情,

2.以后教学课件设计应更具有生命力,不要让多媒体课件限制你,他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

  章波辉书记提到在进行探究性教学的时候,教师们要利用教育资源,把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融合,提升教学效果。

  此次“同课异构”活动,不仅是一次经验分享,更是一次思维的碰撞,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示范引领、合作交流、携手共进”的教育理念,促进了双方教师的教学互助,共同成长。

教学还在继续,在今后的工作中,相信大家定会不忘初心,携手共进,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