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成长型父母》:做心智升级的智慧父母,让孩子拥有幸福人生

作者:重庆国妈母婴用品集团有限公司

育儿先育己。

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往往站着不断反省、不断成长的父母。

很多时候,父母们需要面对的关键人物,恰恰不是孩子,而是内在的自己。

升级自我心智,完成智慧觉醒,做成长型父母,才能真正陪孩子一起幸福长大。

家长都是爱孩子的,可很多时候都缺乏爱的能力,用这错误的方式爱着孩子,最终把这种爱变成了伤害!

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作画的人,白纸变成什么样子,关键在父母!

因此,想做一个合格的父母,想真正的爱孩子,就一定要自我成长!

成长型父母相信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他们致力于提供一个积极、支持和鼓励的教育环境,帮助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在张阳老师所写的的《成长型父母》中,就通过各种各样的故事,给我们讲述了如何与孩子一起成长,陪伴孩子幸福长大。

这本书将为你种下一粒“心驰向往”的种子,引发你开启属于自己的“成长型父母旅程,通过有意识的耕耘,去成长为“一朵花的样子”绽放”出美好的姿态。

《成长型父母》:做心智升级的智慧父母,让孩子拥有幸福人生
《成长型父母》:做心智升级的智慧父母,让孩子拥有幸福人生

我们为什么要做父母?

“我们期待成为什么样的父母?”

不知道为人父母的我们有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作者张阳说,她没有花太大力气养孩子,而是投入了更多精力在养自己这件事上。

因为她认为,我们需要面对的关键人物,恰恰不是孩子,而是我们内在的自己。

因为孩子是一个良好的契机,让我们开始重新生长,去关注并满足自己的需求,去试着做一个温润有光的人。

在这本书中她以认知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为理论基础,用9部电影串起“父母成长”的命题,用真诚、自省的笔触,引领父母开启心智觉醒之旅。

从起点一旅程一哲学一角色一历险一故事一格局一艺术一使命这9个维度。

她试图带着我们实现觉察、探寻、创造3个层级,一轮又一轮地完成“提问”“体验反思”路径所带来的螺旋上升式的成长。

让我们“跳出自己的头脑看自己”并“走进孩子的内心看孩子”。

《成长型父母》:做心智升级的智慧父母,让孩子拥有幸福人生
《成长型父母》:做心智升级的智慧父母,让孩子拥有幸福人生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任何人都会犯错,为什么我们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呢?家长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从每次错误中学到东西!这就是成长思维……

朱永新在《让孩子创造自己》里面说:

成长是个“试错”的过程。

孩子的心灵像稚嫩的幼芽,很容易受到伤害。

如果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就受到父母的严厉批评,以后就再也不敢说、不敢做了,这些都会阻碍孩子的成长。

如果孩子犯错,就对他进行否定,不但无法帮助孩子积极完善自我,会对他造成心灵伤害,影响以后的成长。

最好的方式是积极应对,这样事情就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经常与孩子练习“我可以改正”的思维模型,孩子对待犯错这件事,态度会越来越正向,并且形成积极的思维方式,从错误中也能有所学习和收获。

《成长型父母》:做心智升级的智慧父母,让孩子拥有幸福人生
《成长型父母》:做心智升级的智慧父母,让孩子拥有幸福人生

学会控制情绪

有一条关于沟通的定律,是所有的父母都应该知道并熟练掌握的,就是著名的“ 55387定律 ”。

55387,即55%+38%+7%=100%。

55%是沟通中的态度,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穿着仪表等;

38%是讲话时的语气、口吻;

7%是说话的内容。

很多父母脾气一上来,眼睛瞪着、声音变大,语气中充满着责备、不耐烦,说不定手指头已经指到孩子的鼻尖或者脑袋瓜上了。

脑补这个形象、态度和语气,93分全丢,孩子怎么会听话。

可是父母自己完全意识不到,还总在纠结于“我说的是对的呀,为什么你不听”!

情绪,无论正向的、负向的,会始终伴随着我们,但是我们需要学习接纳情绪,学习去认识自己情绪深层次的来源。

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人民日报提倡:

每一个父母都应该用一生的力量说出“我相信你,孩子!”

从而点燃孩子心中的价值感,即使养育的道路上充满荆棘,也能不惧前行。

《成长型父母》:做心智升级的智慧父母,让孩子拥有幸福人生
《成长型父母》:做心智升级的智慧父母,让孩子拥有幸福人生

写在最后

孩子的降生就像一把钥匙,启动了一个了不起的开关,那就是我们确信孩子需要我们成为父母。

这是一场“生命教育”,关乎爱、信任、赞赏、支持与陪伴。

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选择“成为更好的自己”,以此扬眉吐气。

同时,这也是一场“生涯设计"关乎才干、知识、技能、兴趣、品格与优势。

我们需要学会尊重生命的边界,给予蕞强有力的支持。

最重要的是,这是一场“幸福人生”的模样,让生活成为我们最好的作品。

作为一个父亲或母亲,我们选择的不仅仅是一个角色和岗位,更是重新生长的机会。

只有让自己走在路上,才是对生命最有力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