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孩子变得自卑后才明白:家庭教育中,父母可别轻易触碰2个底线

作者:奶豆爸爸聊育儿

大家好,我是奶豆爸爸~

早上下楼去买东西,在电梯里碰见楼上邻居家的女儿悦悦,跟她打招呼,小姑娘头也没抬,埋得很低,只是淡淡的“嗯”了一声。

我当时就比较疑惑,因为悦悦爸爸经常找我下棋,时不时就会带着孩子来串门,可以说我们两家人很熟悉,不至于这么生分。

除此之外,悦悦之前都是一副活泼可爱的形象,跟我们家奶豆也一直是好朋友,看见我了也总是叔叔长,叔叔短,怎么这一次见面,看起来内敛生分了那么多呢?

下午去接我们家奶豆放学,在路上我就问起孩子最近有没有跟悦悦在一起玩,奶豆告诉我说:最近悦悦好像都不怎么爱说话,有时候给她发消息让她出去玩,也是各种推脱,还说他爸爸经常说她学习不好,要在家里好好做功课……

听完我们家奶豆的说法,我突然想到了一些什么。

之前每次悦悦爸爸带着孩子来我们家,父女俩总会闹的不愉快。因为我们家没有电视,供孩子消遣的项目就是读书,所以几乎每次家里来人,都能看到我们家奶豆抱着一本课外书在读。

也正因如此,悦悦爸爸总会当着我们面教育悦悦说:“你看看人家在干嘛,再看看你,成绩那么差,还一天就知道疯玩……”

想到这里,我就明白了悦悦为什么最近的变化那么大,也明白了孩子为什么突然之间跟我们生分了那么多。

其实,孩子的一切都离不开父母的教育方式,而很多时候,可能父母没有底线的一些行为,就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陷入到深深的自卑之中。

孩子变得自卑后才明白:家庭教育中,父母可别轻易触碰2个底线

01.父母别轻易触碰2个底线,当心孩子变自卑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一句话: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曾经那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变得郁郁寡欢、不爱说话,或者突然像是长大了一样,变得懂事许多的时候……

请不要疑惑和怪他,因为这一切的原因,都跟父母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而在家庭教育之中,可能在我们家长看来无伤大雅的一些行为,却能够把孩子推向深渊之中,让他们变得敏感自卑,陷入到深深的自我怀疑和负面情绪之中,所以有的底线,千万不要轻易触碰。

孩子变得自卑后才明白:家庭教育中,父母可别轻易触碰2个底线

①第一个底线:父母的“对比式教育”

作为家长,你可能听过或者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看看那谁,再看看你……”

这是“对比式教育”中常见的句型,也是对孩子的内心世界来说,最有破坏力的一种句型。

我之前跟不少家长探讨过这个问题,我说为什么要把自家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作对比呢?

有一位家长这样回答道:这样才能对孩子有个榜样作用啊。

其实,有没有榜样作用,我们不知道,但对孩子的打击作用,是一定存在的,如果家长习惯于采用这样的教育方式,就会让孩子出现一种念头:我无论怎么做,在爸爸妈妈眼里,都比不上别人。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有一种无力感和焦虑感,继而引发他们内心世界的自卑和痛苦。

我之前做心理咨询的朋友告诉我说,当孩子习惯了这种比较模式之后,就算长大成人了,远离了原生家庭,没有了这种被迫比较的环境,但孩子自身也会不由自主的沿用这种教育模式,从而让下一代又陷入到这样具有杀伤力的教育环境中。

所以为了孩子的未来,请守住这个底线。

孩子变得自卑后才明白:家庭教育中,父母可别轻易触碰2个底线

②第二个底线:父母的打击式教育

打击式教育,可以说是很多80、90后孩子的惨痛回忆。

根据网上的调查显示,有九成受访者曾声称被父母语言打击过,而这个调查结果,也曾经一度登上热搜。

当这个结果摆在面前,给孩子造成非常大的伤害的时候,可能还有一些父母振振有词的认为,孩子就该被打击,这样才能成材,这都是为孩子好。

但是大家想没想过,可能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采取“打击、否定”的教育方式,就犹如给孩子的内心深处插入了一把匕首,有的孩子可能会越挫越勇,在质疑和打击声中重振旗鼓。

但大部分孩子都可能在一声一声的否定中,迷失自我,变得自卑敏感,深深的影响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积极性。

我很喜欢网上有人说的那句话:

教育孩子,家长不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缺点和不足上,而是应该放在孩子的闪光点上。

因为一句否定和打击,会让孩子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但一句赞赏和鼓励,却能点亮孩子一生的光。

孩子变得自卑后才明白:家庭教育中,父母可别轻易触碰2个底线

02.不让孩子自卑,家长要从“接纳”做起

网上有个问题:摧毁一个孩子有多简单?

下面有个高赞回答是:不停地打击、否定孩子,不停地拿自己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要知道,每一个父母都是非常爱自己的孩子的,可是又为什么会频繁使用这样的教育方式呢?

我想起心理咨询师阿奇做过的一项调研,可能就会很好的回答这个问题,他总结了父母教育孩子的三个问题。

第一,自己不认命,想让孩子突破阶层,实现人生跃迁。

第二,对孩子期待过高,渴望孩子在同龄人之中遥遥领先。

第三,大家都在卷,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家长也希望自己家孩子能够成为人中龙凤。

也正因为这样的心理动态,才让父母比孩子更多的感受到了一些压力,从而也会“口不择言”的对孩子进行打击、否定和对比式的教育。

孩子变得自卑后才明白:家庭教育中,父母可别轻易触碰2个底线

其实,我们仔细想想,这样的心理动态的出现,其核心就是我们对自己目前现状和人生的“不接纳”。

作为父母,我们不能接纳自己的普通平凡,我们更不能接纳孩子的普通平凡,我们势必要杀出一条血路,让孩子成为那个闪闪发光的人。

但关键的问题是,我们采用了这种教育方式,我们对孩子有了这么多的期许,孩子就真的能够朝着我们的方向发展吗?

答案是否定的,不但不能,甚至会让孩子的童年陷入无穷的压力和恐慌之中,变得自卑怯懦,对学习和生活失去信心和勇气。

孩子变得自卑后才明白:家庭教育中,父母可别轻易触碰2个底线

所以,与其如此,作为家长的我们,不如从接纳自身开始做起,然后慢慢接纳孩子,多肯定和表扬,多支持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幸福,收获父母给予的安全感,从而爆发出自身的潜能。

就像有的家长说的那样,教育孩子,家长要向内求,对孩子无所求,佛系一些,反而事态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如果过于焦虑执迷,孩子反而陷入充满各种心理陷阱的沼泽之中,最终找不到自己生活和学习的方向。

想起主持人董卿说过的一句话:

你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父母首先要成为那样的人。

对此,深以为然,我们与其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最终让孩子承受压力,变得自卑敏感,不如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要求自己不断成长,那么孩子也会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中,变得跟父母一样优秀。

所以说,智慧的父母,会让自己先发光,并且鼓励支持孩子也发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