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创新在一线|削尖脑袋当“长”,不如拥有一技之长

作者:中工网

【创新在一线】

原标题:实施技能大师聘任制,技能人才享受副矿长待遇。兖矿能源的做法让更多工人认识到——(引题)

削尖脑袋当“长”,不如拥有一技之长(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田国垒 通讯员 周燕

阅读提示

4个荣誉等级,分别对应副矿长、副总师、正科长、副科长岗级,划定年度收入最高70万元、50万元、30万元、20万元的年薪指导线。此举让更多扎根一线的技能人才看到了继续向上的希望,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打开了新通道。

兖矿能源首席技能大师高兴亮怎么也没想到,作为工人的他能拿到70万元的年薪。在该公司,郭金陵、潘兴波、杨恭利、张艳也和他一样,拿到烫金聘书,聘期内完成考核,即可享受最高年薪。

除了5名首席技能大师、13名技能大师一级外,兖矿能源还聘任技能大师二级47名,技能大师三级99名。4个荣誉等级,分别对应副矿长、副总师、正科长、副科长岗级,划定年度收入最高70万元、50万元、30万元、20万元的年薪指导线。

技能人才享受副矿长待遇,得益于兖矿能源技能大师聘任制的落地实施。此举让更多扎根一线的技能人才看到了继续向上的希望,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打开了新通道。

新待遇新变化让“蓝领”变“金领”

在兖矿能源南屯煤矿,首席技能大师杨恭利正手把手指导青工开展技术攻关。谈到新待遇新变化,他笑着说:“徒弟越来越多了,更多的青工愿意跟着我学技术,他们看到了蓝领晋级的希望。”扎根矿山30年的他已经带领团队完成矿井机电系统创新成果100余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500余万元。

近年来,兖矿能源首席技能大师评选机制推动工资薪酬与技能水平挂钩,树立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的价值导向。针对公司4万名在岗技能工人,兖矿能源出台《管理技术技能三通道实施意见》《技能大师评选管理办法》,实施技能人才薪酬改革,大幅提高技能工人待遇,实行总量控制、分类设岗、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推动“管理、技术、技能”三通道体系建设全面落地。

这些技能大师覆盖煤矿、化工、电力、物流运输、新能源材料等业务板块,他们都在基层一线,靠一手绝活,从4万名职工中脱颖而出,“蓝领”变“金领”,也让更多一线职工看到了希望,有了目标和奔头。

兖矿能源党委书记、总经理肖耀猛说:“在技能人才培养选拔上打破常规,推动工资分配向一线岗位、关键技能岗位、高层次技能人才倾斜,有效打通技能人才在使用、晋升、薪酬绩效方面的晋升通道,为兖矿能源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培训名额从“摊派”到“一位难求”

“85后”班长秦钦是兖矿能源兴隆庄煤矿调度信息中心安全监测监控专家,曾先后荣获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煤炭行业技术能手等称号,但是之前的年收入不到10万元。作为一名技校生,他也曾想通过学历的晋升进入管理通道。

前不久,秦钦被评为技能大师一级,享受50万元年薪。在他的带动下,身边的亲戚和同事也深感技能人才的通道已经打开,专心干技术,一样发光发热。

现如今,“大国工匠”高兴亮已经培养出技能大师王小波这样的得意门生。而王小波也在以最快速度将冯衍刚、王旭东、许聪聪这样的后起之秀锻造成行家里手。特级技师郭金陵所带徒弟中,徐晓晓、张厚旺、祝玉平也都成长为矿井的技术骨干。

他们的蓝领晋级故事,在兖矿能源青年职工中反响强烈。青年职工祝玉平说:“从前的技术工人,走上工作岗位就好像可以看到十年后的自己。而现在不同了,技能大师就是技术工人努力奋斗的目标,也为青年职工脚踏实地钻技术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如今,越来越多的职工主动加入兖矿能源大国工匠基地,培训名额也由以前的“摊派”到如今的“一位难求”。今年,基地已经举办了19期技术培训。

打造聚才、育才、用才的聚宝盆

“当工人,就要当最好的工人。”济二煤矿徐建新技校毕业领到工装的第一天,就在心里默默立下目标。

从一名普通维修工到综采电气维修“掌门人”,如今作为一级技能大师,徐建新拿到了50万元年薪,他依然保持着那颗赤诚之心。“建新一到,煤机就好。”这句工友的顺口溜在700米井下广为流传,作为“煤机神医”的他得到了青年职工的推崇,拜师学艺的人越来越多。

在东滩煤矿,潘兴波技能大师工作室先后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中国煤炭工业专利奖1项、山东省科技创新奖2项、省管企业科技进步奖3项,成果转化创造经济效益350万元。

“以前立足岗位钻研好技术就行了,现在要站在矿上的层面考虑人才接续问题,如何通过大国工匠基地发挥辐射作用,更好地服务矿井生产。”王小波说,自己要像师傅高兴亮当年教他一样,毫无保留地将经验和技术传授给青年职工。而这样的传承,在兖矿能源随处可见。

如今,兖矿能源以“解难”“创效”为目标,建成以高兴亮、郭金陵、王小波、杨恭利等技能大师领衔的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16个、劳模创新工作室57个,涉及采煤、掘进、机电等12大专业岗位。这些技能大师、劳动模范在带头解决一线难题的同时,以导师带徒、专业授课等形式,挖掘培养青年人才,培育出一支又一支素质过硬的自主创新队伍。实现采煤掘进、提升运输、地测通防、洗选发运等矿井各专业领域全覆盖,打造聚才、育才、用才的聚宝盆。

技术研究、生产质量控制及先进操作法的推广应用;设备性能研究、故障排除等技能的推广普及;参与技术攻关和革新,解决关键技术或操作性难题……成为首席技能大师,意味着更多的职责和压力。

首席技能大师、营盘壕煤矿运转工区井下机修工张艳说,作为创新工作室带头人,有责任和义务抓好“传帮带”,对青年职工既要“送上马”,更要“送一程”。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