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整合优化资源发包 夯实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作者:亮网
整合优化资源发包 夯实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位于大八镇的阳东区农村电商产业园,木器加工制品、丝苗米、南药制品等阳东区优质农特产品在展示架上各放异彩。

整合优化资源发包 夯实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位于大八镇周亨村的1500亩香蕉种植基地。

整合优化资源发包 夯实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东城镇正以那龙河东城段14公里的碧道为纽带,整合沿岸村庄田园景观、农耕与民俗文化等丰富农文旅元素。

整合优化资源发包 夯实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大八镇周亨村等村另辟蹊径,专注做好土地文章。图为刚采摘回来的百香果。

整合优化资源发包 夯实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那龙河东城段碧道边上,东城镇都市农业项目已完成土地平整。

阳江市阳东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改革试点:

从盘活村集体留用地上平台招拍挂、推动报平新能源汽车城等项目建设,到加快现代化都市农业集聚区打造,阳江市阳东区域东城镇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上正“从1.0版本向2.0迈进”;而在距离城区较远的大八镇周亨村、那龙镇亨垌村,“耕地流转中心”等模式的探索也让山区土地重新得以优化利用,成为了村集体经济增长的坚实支撑……新快报记者了解到,2021年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升级改革试点以来,阳江市阳东区引导31条行政村率先迈出一步,结合各村实际探索出资源发包型、物业出租型等六大类型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其中,重点依托村集体留用地、鱼塘等资源盘活开发促增收,成为不少村集体筑牢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础。

盘活村集体资源

从1.0向2.0迈进

11月底,阳江市阳东区东城镇报平村位于新江东路旁的2.6万平方米原村集体留用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挖掘机等“大家伙”在施工现场来回作业,其身旁不远处,汽车城场地初具雏形。

“这片留用地10年前就留置下来,今年初,我们在阳东区、东城镇的支持引导下,锚定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决定把它打造成新能源汽车城。”报平村党委书记陈建军跟新快报记者提到,今年3月,报平村通过阳江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租出这片2.6万平方米的留用地,20年租金达5500万元,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52.4万元。

“这是我们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工作中,推动探索盘活村集体资源资产、发展资源发包型经济的一个典型。”阳东区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同样的,丹载村也将2万平方米闲置留用地招拍挂,严格规范“上平台”公开交易,并按照流程引入经营主体,做旺留用地经济,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超过155万元。“把村集体留用地、鱼塘等资源资产盘活发包,只是第一步。我们更期待发包出租之后,落地的企业和产业带来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动力,也就是正在实现的2.0版本。”东城镇党委书记雷振杰如是告诉新快报记者。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东城镇位于阳江市区东面,是阳东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陈建军所在的报平村实际处于城区周边,“结合我们村的实际位置和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我们最终确定招引优质汽车企业入驻,现在铺面已完成招商,我对汽车城未来的发展还是很有信心。”陈建军补充道,目前初步预估,汽车城将能带动200名村民就业,餐饮等相应配套产业他们也有了初步设想。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通过竞标将村里的综合市场交由专业公司经营打理后,报平村综合市场不仅面貌一新,更实现了每年给村里增收171万元的转变。

无独有偶,那龙河东城段碧道边上,东城镇都市农业项目已完成了土地平整,附近石仑村、丹载村等村的村民戴着草帽三五成群,或忙着种下植株,或拉着水管浇水……“去年我们便承租下这片地,经过一系列前期工作后,最近刚正式开始了冬种。”宏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国利说,依托那龙河碧道的优势,他们打算将此处打造成集农业采摘、休闲体验于一体的都市农场。

雷振杰进一步说,这是东城镇正积极培育的现代农业产业项目之一,围绕着“碧道+都市农业”的发展思路,东城镇正以那龙河东城段14公里的碧道为纽带,整合沿岸村庄田园景观、农耕与民俗文化等丰富农文旅元素,培育现代农业产业,打造集智慧农业、观光旅游、科普研学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都市农业基地,目前已促成端陶村研学基地、石仑河畔田园研学创客基地、金村宜居宜游乡村生态休闲园等项目开工。

用好土地资源

增强资源变现能力

不同于东城镇地处城区周边、自带位置优势,远离城区的那龙镇亨垌村、大八镇周亨村等村另辟蹊径,专注做好土地文章。

1500亩种着香蕉、400亩长着百香果、200亩是五色大米、100亩养鲈鱼……大八镇周亨村党总支书记梁启宗对村里发包出去的土地用途如数家珍,“以前发包了3500亩,2020年我们尝试‘股票田’改革后,现在总发包面积达到5000亩了。”他说。此前,梁启宗和村党委干部结合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工作,进一步优化了周亨村土地流转模式,并探索“农户以劳力入股、利润五五分成”的模式,引导村民加入村集体合作社参与种养,夯实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

除了基础的种植养殖之外,周亨村正不断延伸特色种养产业链条,打造大米和酵素等加工厂以及香蕉集散中心、科技示范农场等二三产链条,“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土地,还是得专注做好‘农业芯片’。”梁启宗提到。目前,周亨村的种植养殖基地每天能吸纳300多人就业,村里有些上年岁的妇女也乐意每天到果园里采摘百香果,“有130元一天”。

值得一提的是,周亨村还引进公司,入股70万元资金共同成立“农资服务中心”,发展农资农具、托管代耕、农技培训等配套服务,预计年收益达到25万元。“现在整个行政村的村集体年收入有30万元,而我们自然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合起来达到了300万元,发包出去的土地收入更多地留在了各自然村手里。”梁启宗称。

那龙镇亨垌村在“土地文章”上则更倾向于发挥好耕地流转中心作用,提高土地利用的灵活性。亨垌村党总支书记邓伯律介绍,为了统一盘活闲散土地,同时又避免想耕种的农户无地可耕,亨垌村成立了耕地流转中心,将村民土地“存入”该中心,并通过土地整治服务公司统一规划、耕种和管理。

11月底,亨垌村的1800余亩的连片耕地上大型农机正忙碌垦种,广东景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在这片土地上轮作水稻、玉米、南瓜等作物。“耕地流转中心最大的好处是,农户存入土地后又想自己耕种的,也可以再从中取出来,既保障了整体的盘活利用,也解决了村民对于流转耕地的顾虑。”邓伯律说。

用活产业园

发展乡村数字型经济

盘活好农村资产资源发展好生产,阳东区也助力农户畅通农特产品消费端。

位于大八镇的阳东区农村电商产业园,木器加工制品、丝苗米、南药制品等阳东区优质农特产品在展示架上各放异彩。阳东区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产业园依托淘宝、阿里巴巴、微信等平台日均营业可达100多万元,“更重要的是带动了周边镇村电商经济的发展。”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依托电商产业园的辐射带动作用,阳东区乡村数字经济有了新提质。北惯镇彭村便通过发展电商服务,与村集体合作收购营销农特产品,每年为村集体增收6万多元;红丰镇红丰村也盘活办公旧址,成立公司建立菜鸟驿站,每年为村集体创收6万元。

■采写:新快报记者 农艳芳

■图片:新快报记者 邓 迪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