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81年中央找到李敏,交给她三样东西:这是你父亲给你留下的遗产

作者:老白调研室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1年,李敏得到了三样东西,中央称这是毛主席留给她的遗产。

此前,很多人对毛主席去世后留下多少遗产,以及遗产怎么分配感到好奇,毕竟他身份独特,不同于普通家庭。但作为他的子女,必然是遗产的首要继承者。

然而,李敏从中央得到的遗产,却大大超过了人们的想象。

那么,毛主席留给子女的遗产都有哪些?毛主席又是如何治家的呢?

1981年中央找到李敏,交给她三样东西:这是你父亲给你留下的遗产

毛主席虽然身为一国领袖,但他同时也是一家之主,不仅要为人民工作,还要养家糊口。

而他的家庭开支来源,几乎全部靠自己的工资。

工资方面,为了贯彻勤俭建国的治国方略,中央多次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进行改革。1959年,毛主席带头响应降薪,每月工资为405元。

次年,他又再次降薪,每月工资356元。据中央主持降薪工作的李立三透露,后来毛主席再次提出把自己的工资降到300元,但最终没有实现。

所以,他生前的工资并不高,而这些钱,不仅要承担家庭生活费用,还要给湖南老家的亲友们做路费。

亲友来访时,有时候还要给他们买些土特产,给日子难过的亲戚买身衣服等等。

建国初期,需要毛主席养育的孩子就有4个:生病的毛岸青,两个女儿还在读书,还有侄子毛远新。

1981年中央找到李敏,交给她三样东西:这是你父亲给你留下的遗产

为了管理家庭开支,他的卫士李银桥专门制定了一份管理办法,规定每天拿出3元做家庭伙食费。

但毛主席看过后,觉得3元还是太多了,要再减少。后来李银桥称,这3元还包括招待客人的费用,毛主席考虑后才同意了。

在生活方面,毛主席非常节俭,一些用到破旧的生活用品也舍不得扔掉,他的账本上有很多修补生活用品的记录,却很少有购买新物品的账单。

据李敏回忆,毛那时毛主席每月都要核查家庭账本,一旦发现超支,就必须问清缘由,并且一再叮嘱管理人员,不能超支,所有生活用品用多少买多少,不能浪费。

除了工资以外,他在五十年代的稿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据说最多时达到了一百多万元。

但这笔稿费毛主席没有用于家庭开支,而是全部交给了中央特别会计室,一应支出都是透明的。

1981年中央找到李敏,交给她三样东西:这是你父亲给你留下的遗产

毛主席喜欢读书,稿费的一部分用途就是用来买书的。晚年视力不好的时候,他读的书要印成大字线装本,也是从稿费里支出的。

有一次,他还用自己的私人稿费,给每个政治局委员们印发一批书。

此外,毛主席外出调查研究时所需费用、逢年过节给帮助过他的人送年礼,以及自己的伙食补助费,也由稿费支出。

他自己动用的这些稿费加起来,每年不到一万,但他听说前妻贺子珍经常生病,便派人打听良药,花费大量稿费给贺子珍买药。

可见,毛主席生活节俭、懂得感恩、重情重义。他去世后,遗产问题很长时间内没人提起,没用完的稿费和所剩工资等都没有明确的数字。

直到1981年,中央找到了李敏,交给她三样毛主席留下的遗产。

那这三样遗产,分别是什么呢?

1981年中央找到李敏,交给她三样东西:这是你父亲给你留下的遗产

毛主席生前工资不多,生活非常节俭,去世前却给子女分别批了钱。

1981年,中央找到李敏,交给她三样毛主席留下的东西。直到这时,李敏才知道父亲生前曾给其他兄弟姐妹批过钱。

就连她的母亲贺子珍,也曾收到中央送去的资金。而她却在父亲去世五年后,才收到这笔迟来的遗产。

那么,为什么李敏没有及时收到这笔钱?中央给了她哪三样东西呢?

算下来,李敏应该是毛主席很喜欢的一个孩子,从她出生开始,直到后面住进中南海,毛主席对她都爱护有加。

不过早年为了革命,毛主席曾将李敏寄养在陕北老家,后来长大一些,才被组织找回,送去读书。

1941年,听闻贺子珍在苏联痛失爱子后,毛主席把4岁的李敏送到了她的身边,希望女儿的陪伴能减少贺子珍的丧子之痛。

在苏联时,因为苏德战争爆发,李敏与母亲的生活非常艰辛,但她还是坚强的活了下来,两位哥哥被组织送到苏联读书后,她又竭尽所能的照顾他们。

8岁时,上小学的李敏生了重病,医生将她抬到了国际儿童医院的太平间。贺子珍不忍爱女丧命,便把仅剩一口气的女儿抱回家,拼尽全力细心呵护。

但医生见她举止怪异,不理解贺子珍为什么坚持救治女儿,还将她当作精神病患者,送进了疯人院。

1981年中央找到李敏,交给她三样东西:这是你父亲给你留下的遗产

李敏奇迹般的病好后,独自过了几年的孤儿生活,直到1946年才见到母亲。

12岁时,她第一次给自己的父亲写信,毛主席非常高兴,不仅给她回信,还欢迎她去香山看望自己。

所以,1949年5月,这对阔别多年的父女终于重逢,毛主席对这个可爱的女儿爱不释手,不仅关心她在苏联的生活情况,还耐心的教她背诵古诗。

同年9月,李敏跟随继母和哥哥妹妹们搬进了中南海.此后,她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也在父亲的见证下成家立业。

她的婚礼,毛主席特意拿出400元,在颐年堂摆了3桌酒席,请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们吃饭。

因为她和丈夫还在上大学,没有工资收入,所以结婚后,他们依然住在中南海,等到他们参加工作拿到工资后,毛主席就不再补贴他们家用。

1981年中央找到李敏,交给她三样东西:这是你父亲给你留下的遗产

1964年,李敏带着家人搬出了中南海,直到毛主席去世,她与父亲的见面次数,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

最后一次见面,父亲已经卧病在床。那时,毛主席拉着女儿的手,两人眼里都有泪花。

父亲去世时,由于各种原因,李敏和丈夫只给父亲守了一次灵。后来即使要悼念父亲,也只能跟着群众一起排队,到他的灵堂前告别。

所以,毛主席1975年给李讷和毛岸青分别批补8000元时,李敏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得到。而她的母亲贺子珍,也在同一年得到了2万元的资金。

1981年,中央找到李敏,了解她的生活需求,当问及她有什么要求时,李敏说没有。后来,中央给她送来了8000元现金,一台20英寸彩电,一台电冰箱。

送东西来的人说,这是毛主席留给她的遗产。几年后,贺子珍去世,李敏又从母亲那里继承了3000元的遗产。

此后,她再也没有收到过父母留下的任何遗产。但毛主席教给她的东西,却比财物更加宝贵。

那么,毛主席是如何教育子女的呢?领袖的家风又是怎样的呢?

1981年中央找到李敏,交给她三样东西:这是你父亲给你留下的遗产

1981年,李敏收到了毛主席留给她的遗产,但她的日子依然过得很清贫。

搬出中南海后,李敏的生活其实过得不好,但她却没有向毛主席伸过手,也没有向中央请求帮助。甚至在接受采访时,她一再强调自己不会去索要父亲的遗产。

可见,她的身上有着毛主席传承下来的精神,毛主席对子女的教育非常成功。

那么,毛主席的家风是怎样的呢?

毛主席和很多革命先辈一样,不仅严于律己,还教育子女谦虚谨慎,尤其是不搞特殊化。

1946年,他的长子毛岸英从苏联回延安。一番叙旧后,毛岸英穿上了父亲穿过的旧衣服,搬到了中央机关去住。

1981年中央找到李敏,交给她三样东西:这是你父亲给你留下的遗产

肠胃不好的毛岸英在机关吃中灶,毛主席得知后不太高兴,告诫他不要搞特殊,应该和战士们一起吃大灶。

后来,他还让毛岸英深入群众,跟劳动模范学种地,在南泥湾跟着劳动人民一起生活。

那段时间,毛岸英牢记教诲,每天起早贪黑的和乡亲们劳作,犁田挑粪。从山上回去时,还会给烈士家属捎回一捆柴。

毛主席看到他因为干农活晒得黑黑的脸,还有手上厚厚的老茧,高兴的夸他“在劳动大学的成绩不错”。

北平解放后,毛岸英跟着首批队伍入城,与两名排雷专家一起带领工兵排扫雷。这是一个很危险的工作,但毛主席知道后没有阻止他。

这也是毛主席在教育子女方面看重的东西,即为革命不怕牺牲的精神。毛岸英最终也将这一精神贯彻到底,于1951年11月25日牺牲在朝鲜战场上。

作为父亲,毛主席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儿女成才,在教育子女方面,他要求孩子们要学会吃苦,只有能吃苦的人才有出息。

1981年中央找到李敏,交给她三样东西:这是你父亲给你留下的遗产

虽然李敏在苏联时,跟着母亲吃了很多苦头,但毛主席还是认为,比起革命先辈,女儿们吃的苦还不够。正因为她们是自己的孩子,毛主席对女儿们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两个女儿考上大学后,和所有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住在学校里,周末回家也要去挤公共汽车。有一次,毛主席的卫士担心天太黑,女孩子走夜路不安全,就私自派车去接了她们。

毛主席得知后非常生气,厉声责问:“别人的孩子都能自己回家,我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行?”

可见,毛主席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着比一般家庭更严格的标准。

除此之外,勤俭节约也是毛主席当家时最看重的,并且以身作则,给孩子们树立榜样。

1981年中央找到李敏,交给她三样东西:这是你父亲给你留下的遗产

建国时,他做了一件睡衣,在此后的二十多年中反复缝补,落下了73个补丁,毛主席却始终不舍得换新的。

在李敏的记忆中,父亲曾对她们说:“要夹着尾巴做人”。而在他老人家去世多年后,李敏也一直牢记着这个教诲,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如今,李敏也是一位白发老人了,虽然很少透露近况,老百姓们还是希望毛主席的后人能安享晚年。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