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哪四种好事?有道理吗?

作者:栗頿

#文章首发挑战赛#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老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哪四种好事?有道理吗?

文 | 栗頿

编辑 | 栗頿

三国时期的君主之一,昭烈帝刘备在弥留之际,曾语重心长地给儿子留下了人生教诲。

当中就有一句: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老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哪四种好事?有道理吗?

刘玄德给儿子留下这句话的目的,就是要敦促蜀后主刘禅,要常怀一颗正直善良的心。

但是作为一个枭雄,他也深知这份为人的善良,是需要度的。

老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哪四种好事?有道理吗?

过度的善意很容易事与愿违,甚至使我们自身遭到反噬。

所谓“物极必反”,这也是从古流传至今的至理箴言。

老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哪四种好事?有道理吗?

慷慨助人是好事,但无脑倾囊不妥

谁也无法保证一辈子都顺风顺水,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时,作为亲朋好友都会去帮一帮。

可帮忙只是辅助作用,我们一定要分寸。

老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哪四种好事?有道理吗?

说白了,过度慷慨地对他人施以援手,其实并不是在帮人而是在害人。

这种看着无节制无上限的援助方式,很容易就会助长其人坐享其成的心理。

老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哪四种好事?有道理吗?

到了这种时候,我们表现得越慷慨,对方就会越发得心安理得。

如若某一天我们的这种慷慨施援减少了、中断了,迎来的可能不是感谢而是诽谤谩骂。

老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哪四种好事?有道理吗?

这绝非是夸大其词,是有着很多案例典故进行佐证。

就比如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东郭先生一次又一次帮助狼逃出猎人的追捕。

老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哪四种好事?有道理吗?

后来,当东郭先生再也无法给狼提供援助时。

狼便将给予过其帮助的东郭先生视作最后的猎物,张开了獠牙。

老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哪四种好事?有道理吗?

而同时,无限度的慷慨解囊,也会对我们自身造成的状况造成影响。

同样是东郭先生,他对狼无底线的倾囊协助,最终却导致自己连保命护身的手段都尽失。

老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哪四种好事?有道理吗?

原本与他同行的猎人,在他的游说下走上了另一条路。

若不是时来运转,猎人返回,东郭先生怕是会葬身狼口。

老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哪四种好事?有道理吗?

但是这并非是说让我们就此放下助人之心,帮助他人也是讲究方法的。

更好的方式其实是为他人的困境指引出一条前途光明的出路,而不是无脑的“慷慨解囊”。

老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哪四种好事?有道理吗?

热忱之心不可无,但也不要太过火

从小到大,在我们所接触的人生教育当中,“乐于助人”是出现最多的词汇之一。

这个词其实就是要教育我们,要时刻保有一颗热忱之心,以奉献自身价值。

老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哪四种好事?有道理吗?

不过大多数的教育,却没有教导我们,持有热忱之心虽好却也有着一定弊端。

所谓“物极必反”,在这个方面可谓是最准确的形容了。

老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哪四种好事?有道理吗?

在他人的事情上过于热心的话,难免是要招人白眼的。

适当的热情如火会让他人心生欢喜,但如果这份热情过了头,就会是“自来熟惹人嫌”了。

往难听了说,还可能会被人说是“没分寸”,直接就会降低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印象分。

老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哪四种好事?有道理吗?

特别是在初入班级、职场之类的场景,过于热情并不是好事。

“边界感”这个词,很多人都不曾留意过。

但是在心理学上,这个词语却是人际关系当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老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哪四种好事?有道理吗?

而一个人过于热情的话,“边界感”也会随之缩减甚至消失,这就很容易招来他人的反感。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年轻人们春节回家时,来自家里各路亲戚的问东问西。

老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哪四种好事?有道理吗?

亲戚长辈们的刨根问底,就是过度热情的行为体现。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惧怕”走亲戚,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原因。

老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哪四种好事?有道理吗?

过分热情,如果说的比较直白,其实就是在多管闲事。

所以说,在人情往来时,一定要把握好这份情绪分寸,不要过火。

老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哪四种好事?有道理吗?

过度的善良,正是一种扭曲的善恶观

如今网络越来越发达,很多过去没有词汇都通过它传播开来。

现在的年轻人当中,流传着一个词语,那就是“圣母”。

老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哪四种好事?有道理吗?

网民口中的这个“圣母”,其实不是什么夸奖,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贬义词。

它所形容的,正是那些处处心软,在包容原谅罪行时毫无底线的人。
老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哪四种好事?有道理吗?

像这些“圣母”们所做的事情,其实就算是一种过度善良。

他们自以为在传播“爱”与“善”的行为,其实只是一种道德胁迫。

老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哪四种好事?有道理吗?

比如一起凶杀案,只因罪犯家庭困难或是其他隐情,“圣母”们就会大发“善意”,为其开脱。

虽然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做人要常怀悲悯之心。无论是儒道墨,还是佛法禅宗都是如此。

但这份悲悯善良,并非是要我们无底线地去原谅。

老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哪四种好事?有道理吗?

我们的社会是法治社会,一切皆有法律约束。

法律之外仍有道德规范,在精神上指引着我们。犯错受罚,只不过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

老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哪四种好事?有道理吗?

没有必要对一个罪犯、一个犯错者长存怜悯。

人之初,性本善,刻印在我们内心的善良,有着它应行的时机,以及程度。

老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哪四种好事?有道理吗?

过分谦让容忍,终会招致苦难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话虽然说的粗野,却不乏道理。

老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哪四种好事?有道理吗?

往远了说,战国时期,六国合纵抗秦却不敌。

究其原因,西汉的贾谊在《过秦论》当中总结道:

“于是纵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老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哪四种好事?有道理吗?

六国联盟兵强马壮,十倍乃至更多于秦军。

最终却不堪一击,四散溃败,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约而同地惧怕这秦国。

从而在关键时刻,纷纷倒戈向秦献媚,将国土奉上以求强秦放过。

老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哪四种好事?有道理吗?

但他们一味忍让的后果呢?是被吞并是被灭国。

而出身微贱的刘家老三,却凭着“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壮志,一路破关败敌,建立了汉朝。

老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哪四种好事?有道理吗?

由此可见,过分忍让的结果,只会让现状变得更糟。

而身怀血性且能保持本心,才是最终成事的重要因素。

老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哪四种好事?有道理吗?

到了今天也是如此,在职场上,任劳任怨多年也大概率是无人问津。

久而久之,这种默默无闻的谦让行为,还可能被他人认为是“很好欺负”的信号。

老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哪四种好事?有道理吗?

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成这样的习惯,那就是避免过度的忍让谦和。

做人一定是要有血性的,与人友善是美德,刚直坚强亦是。

老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哪四种好事?有道理吗?

“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辛弃疾是大陆古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了,他词风慷慨豪迈,本人也有着“词中之龙”的美誉。

作为一个作词极爱用典的词人,他自己也为后世留下了不少典故。

老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哪四种好事?有道理吗?

比如出自他的《沁园春》当中的一句:“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虽然词中的原意是指喝酒的利弊,但应用在其他地方,也很是应景,就比如在为善程度上的启示。

老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哪四种好事?有道理吗?

这一小句词的意思是说,事物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但凡是过了一定的量,就会酿成灾祸。

其实行善就是这样的道理,过度的慷慨热心、善良忍让,最终都会偏离本意,进而向不好的方面发展。

老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哪四种好事?有道理吗?

辛弃疾在千年前一个下午的酒桌上发的牢骚,却也能给今天的我们留下人生的启示。

老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哪四种好事?有道理吗?

辛弃疾最终并没有真正戒掉酒,因为在他的心中仍存着诸多遗憾。

国家的沉沦与个人的怀才不遇,胸中壮志无法舒展的他,只能无奈借酒消愁。

老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哪四种好事?有道理吗?

但他也真正做到了不贪杯不嗜酒。

因为辛弃疾切实理解了自己所写的“物无美恶,过则为灾”的道理。

老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哪四种好事?有道理吗?

作为现代人,虽然我们经历的是眼下,却有着古人为我们提供了众多,像这样的思想指导。

也就是“过则为灾”,即使是行善积德,也一定要适度。

过度过火的“善”,在无形中,也可能是一种“恶”。

老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哪四种好事?有道理吗?

结语

“阴阳平衡”,正是流传了千年的道家思想的核心之一。

维持着这个平衡的所谓“度”,就藏于我们的心间,等待着人们去理解、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