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乾隆出上联“昨日黄花闺女”,女子随机巧对下联,堪称世间绝对

作者:赵赵的期待

前言

一代明君,还是轻薄昏庸的花花公子?每个人都对此耳熟能详,却又知之甚少。当我们站在历史长河中回望这位开创康乾盛世的君主,他的真实写照究竟是什么?

乾隆出上联“昨日黄花闺女”,女子随机巧对下联,堪称世间绝对

一曲快板,一场春宵

1735年的一个仲夏夜晚,燃烧的松明在紫禁城里摇曳,56岁的乾隆帝正沉醉在一场江南之行中带回的春色中无法自拔。这位开国老臣,身边的美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今夜这位最新晋级的嫔妃,正娇羞地侧躺在龙床之上。乾隆帝目不转睛地打量着这张秀美的脸庞,心中升起一阵涟漪。

他想起两人的初见,那是一个和煦的午后,乾隆帝刚结束一场江南巡视。地方官员恭恭敬敬地将一位民女献上,只见她身着淡紫襦裙,虽没有华丽的妆饰和名贵的衣裳,却有一种高山流水般的淡然气质。那张瓜子脸上透着青涩,双眸中却似有千言万语。

乾隆出上联“昨日黄花闺女”,女子随机巧对下联,堪称世间绝对

乾隆帝不禁失笑,心想这官员也真会挑,居然献上这样一个看似常见却又与众不同的女子。他决定先考考这位小姑娘的学识,便脱口吟道:“昨日黄花闺女。”这是上联的一半,如果女子有所学问,便能对上下联。那女子果然双颊绯红,羞答答地接道:“今日妇道人家。”轻轻一句,恰如其分。

乾隆帝眼前一亮,这小家碧玉不仅长得秀美,还有实际的学识,真是难得。他迫不及待地与这位美人初夜欢好,一曲快板,令他醉生梦死。

如今,那美人就躺在他的身边,乾隆帝欣赏着她秀美的容颜和玲珑的身段,旖旎的画面再次在他脑海中上演。他伸出老茧斑驳的手,轻抚过她的肌肤,然后对她耳语

乾隆出上联“昨日黄花闺女”,女子随机巧对下联,堪称世间绝对

三代风流,殊途同归

与他的祖父康熙和父亲雍正不同,乾隆帝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生活上都颇为放纵。康熙帝一生勤勉治国,书写《南巡录》;雍正帝勤勉笃学,著有《大义觉迷录》。两位先皇在女色方面也都比较节制,务实国事。而乾隆帝却投入大量心血在女色和荒淫上,一生留下了上万位妃嫔。

或许,这与三人不同的出身背景有关。康熙帝从小承受皇位重担,深感平定三番起义的艰辛;雍正帝则是从一个普通王爷突然被立为太子,对皇权的来之不易历历在目。而乾隆帝生来就是皇帝,享尽荣华富贵,又有能臣张居正等人打理国政,让他可以尽情享乐而不用操劳。

乾隆出上联“昨日黄花闺女”,女子随机巧对下联,堪称世间绝对

正因为如此,乾隆帝登基之初,国库充足,没有外患,可以任性妄为。他便四处游历,要求地方官献上佳丽,收为妃嫔。有的家长为谋取功名不惜献上自己的女儿;有的则被乾隆设计算计,如那位姓潘的女子。为满足帝王的私欲,无数女子从家门被抱出,不复归来。

乾隆帝尤其喜欢江南的女子,温婉娴淑,能吟咏对对联。所以他七次下江南,都是寻花问柳的结果。这其中,也不乏才貌双全的佳人,如那位能对出乾隆帝上联的嫔妃。然而她们的结局又有几人能幸免呢?三代风流,都以皇权的荒淫收场。

乾隆出上联“昨日黄花闺女”,女子随机巧对下联,堪称世间绝对

盖世康乾,包容万象

然而,我们在评判一位帝王时,也不能只凭个人生活的失败来下定义。不可否认,乾隆帝在很多方面都有失君主风范。他轻薄女色,导致无数悲剧;他妄自尊大,晚年排斥正直的大臣;甚至他的艺术品鉴赏水平也令人堪忧。

但是,他毕竟是开创康乾盛世的君主,带领清朝走向鼎盛。正是在他的治世期间,国家疆土达到最大,文教事业空前繁荣,四民安居乐业。科技、艺术、宗教思想都取得很大进步,清朝的综合国力达到历史的最高点。

乾隆出上联“昨日黄花闺女”,女子随机巧对下联,堪称世间绝对

或许,这正是乾隆帝个人魅力与作为的体现。他博览群书,精通多国语言,有过人的才能与魄力。同时,他也能包容万象,兼收并蓄,将汉藏满蒙的精华融入帝国的治理之中。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开创出一个如此辉煌的时代。

如果光看落款,只会觉得乾隆是一个传奇皇帝。然而如果真正深入了解他生平,你会发现他不过是一个平凡而复杂的凡人。

乾隆出上联“昨日黄花闺女”,女子随机巧对下联,堪称世间绝对

一个凡人的两面性

乾隆帝承载的压力非同一般,无论在哪个朝代,做皇帝都绝非易事。在他17岁继位之初,是有福之人,因为当时国库储备充足,清朝刚刚开始步入正轨,他基本上可以过上优越自在的生活。这也造就了他日后流连花丛的性格。

然而,正因为太过顺风顺水,乾隆帝变得骄傲自满。年少继位的超级富二代,生性就对权力和欲望饥渴难耐。他精力旺盛,时常夜晚不能成眠,于是便将目光投向后宫嫔妃们的温柔乡中寻觅慰藉。

乾隆出上联“昨日黄花闺女”,女子随机巧对下联,堪称世间绝对

不断形成的叛乱事件也激起他内在的不安全感,他敏感多疑,常常通过无限扩大皇权来满足自己的征服欲。在乾隆帝看来,天下的男人都配不上他这个太上皇帝,所以他可以为所欲为,任意索取美色。

人性的复杂在这样一个帝王身上显露无遗——他可以同时贪婪和残忍,可以既文武双全又骄奢淫乐,可以心狠手辣也可以博大仁慈。或许正因为如此,康乾盛世才会万象盛开,文化艺术春雷之后的宁静安定也赖于他的一言九鼎般的权威。

乾隆帝是一个传奇,同时也是一个普通人;他既强大也脆弱,既睿智也幼稚,既智勇英明也轻佻荒淫。历史并没有给他一句定论,而是一个值得细细品读的符号。

乾隆出上联“昨日黄花闺女”,女子随机巧对下联,堪称世间绝对

乾隆的后宫生活:万人之上寂寞难耐

很多人以为后宫佳丽三千,乾隆帝可以尽享美色,实际上皇宫禁苑里的生活枯燥得可怕。乾隆帝生性好色,从小就对女子极为着迷。

每每下江南,他都让官员搜罗水润城市中的佳人献上。其中不乏才貌双全的女子,也有姿色普通的村姑。帝王的宠幸是她们改变命运的机遇,家长们为了一己私利,纷纷不惜献出自己的女儿。

乾隆出上联“昨日黄花闺女”,女子随机巧对下联,堪称世间绝对

然而入宫之后,昔日的温柔乡变成了牢笼。她们终日被关在深宫里,除了侍奉皇上,就是无尽的针线活计。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后宫美人们也会这些,但终究是打发时间的手段。她们的人生被皇权剥夺,沦为一个个只会生儿育女的工具。

偶尔,乾隆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召几个姿色俱佳的妃嫔侍寝。这些幸运儿或许可以得到一时宠幸,但结局也多是被冷落。乾隆帝总有新的猎艳目标,姿色过人的嫔妃们很快就被换下,像商品一样。天子脚下的女人,哪一个不是身不由己?

乾隆出上联“昨日黄花闺女”,女子随机巧对下联,堪称世间绝对

乾隆帝也深知自己的寂寞。他明明拥有后宫三千,大把美人相伴左右,内心却依然空虚。这种被迫的亲密关系是建立在权力支配上的,缺乏爱的真谛。所以即使乾隆帝可以得到肉体的满足,心灵却从未被触动过。

于是,在花丛中浪迹的他依然是一个人。当皇帝想要倾听时,根本无人懂得;当他需要慰藉时,四周却只剩虚与委蛇。乾隆帝的内心世界,除了几位心腹臣子,无人得见。他也只能在夜深人静时对着一轮皓月长叹,想念早年与爱妃传昭的那些光阴岁月。

乾隆出上联“昨日黄花闺女”,女子随机巧对下联,堪称世间绝对

乾隆帝与传统文人的代沟

作为一个帝王,乾隆帝确实具备雄才大略的过人之处。这或许源自他聪慧绝伦的天资以及超强的学习能力。据传自5岁起他就开始学习满语、汉语等,并对古籍数理文史都有极高的理解力。他的老师们常常抱怨教不过这个皇帝,最后都是乾隆反过来教导他们。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如此博学多识的乾隆帝,在判断文人的能力上却总是失之偏颇。他似乎有一种自视过高的毛病,认为大多数文人都不如自己学识渊博,不能与之平起平坐。

乾隆出上联“昨日黄花闺女”,女子随机巧对下联,堪称世间绝对

比如乾隆篡改了他父亲雍正帝留下的遗嘱,改掉了“宽仁孝友”四个字。他似乎认为这四字是在教导他做人的道理,对一个老学究的皇帝来说过于淺显。

此外,他在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的造诣也远不如他自我标榜的那么精湛。很多作品都流于浮夸,不乏粗制滥造的痕迹。然而乾隆帝却自视甚高,称自己是“文元敬宗”,不肯听从文人们的意见。

乾隆出上联“昨日黄花闺女”,女子随机巧对下联,堪称世间绝对

这种自大和排他的态度也导致很多文臣被他认定为“党人”而遭遇冷落。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梁诗正、罗骧等当代大儒。梁诗正因直言敢谏而被贬谪;罗骧更是被打入大牢,后来病殁。这样的暴行也让传统文人对这个疯狂的帝王心生畏惧,不敢再有半句逾越。

我认为这种文臣与乾隆之间的鸿沟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彼此的偏见。乾隆帝不理解传统儒家文臣的用心,把他们的谏言当做敌视和侮辱;而那些墨守成规的文臣也因为帝王的骄横任性而产生抵触情绪。文武不调,终究难开后世康乾盛景

乾隆出上联“昨日黄花闺女”,女子随机巧对下联,堪称世间绝对

乾隆晚年的颓废与谎言帝国的瓦解

有人说,你永远不要相信一个人在50岁以后所说的关于自己的话。当乾隆帝步入老年,渐渐丧失了中年的雄心壮志,他也证实了这句说法。

80多岁高龄的乾隆帝,不仅身患重病,心智也日渐迟钝。他变得多疑易怒,暴跳如雷的脾气让后宫都不敢接近。平日里清醒时还能勉强维持帝王架子,一旦发病就抓狂似的,口不择言辱骂官员。

乾隆出上联“昨日黄花闺女”,女子随机巧对下联,堪称世间绝对

为了维持自己神圣不可侵犯的形象,乾隆帝禁止其他人进入他的寝宫。连太子都只能在殿外执事。这更加重了皇帝的病情,也让朝政日益衰败。到最后,文官武将都不敢上奏太多实情,生怕触怒这位心性古怪的老人。

乾隆帝为了维护自己“十全武功”的形象,还特意让大臣在他生前谥号为“敬宗”。然而这种自我吹捧的作为只会让人感到可笑和悲哀。一个迷失自我,衣冠堂皇却心理扭曲、行为古怪的老头,又哪里值得敬仰呢?

乾隆出上联“昨日黄花闺女”,女子随机巧对下联,堪称世间绝对

结语

在这种环境下,腐败盛行,弊病满天。明眼人都看得出,这座吹捧了60年之久的谎言帝国已经日渐衰败。而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皇帝个人威信的丧失。当元首本人都已经颓废,整个王朝还能支撑多久?

我认为,乾隆晚年的颓废是他一生悲剧的集中体现。作为一个帝王,他理应抱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境界,但到最后却沉湎于自我陶醉与谎言之中。这不仅败坏了他个人的名声,也让辛苦打下的江山就此衰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