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南宁鸿基:谁念歪了国企改制的“经”?

南宁鸿基:谁念歪了国企改制的“经”?

在南宁宏基一岭生产厂门口,何东指着"华润集装大厦生产基地"品牌介绍、"4月19日"股东大会、南宁宏基与华润的合作,一度重新出现。然而,由于企业工商登记程序一直无法改变,陶伯强拒绝交出公章,南宁红基的正常经营受到了严重影响。(摄影:李新民)

"救救工人!"拯救企业!"这是南宁宏基水泥制品有限公司("南宁宏基")308名员工实名的血红手印报告信。

《经济参考》记者近日去南宁调查获悉,南宁宏基的前身是1964年成立的国有企业——南宁水泥制品厂,2000年根据员工全资参股制实施重组后,董事长带领大股东侵占职工利益却没有监管,300多家小股东依法保护权利却难以获得 支持。水泥制品公司曾经是广西最大、效率最高的公司,如今正处于党的工业组织的喧嚣、工人生活的艰辛、企业的近乎崩溃之中。

员工股东的生活艰难

党和产业组织陷入瘫痪

五月的南宁,无忧无虑的花朵绽放着灿烂的花朵,而住在南宁城市大学东路29号生活区的南宁弘基工人则忧心忡忡。据了解,企业改制后,这些员工均持有公司股东的股份。但现在他们的生活非常艰难。

"我们过得很艰难!"在生活区门口,44岁的女工李小平说,她带着女儿上小学一起生活,母女住在小区22平方米的宿舍里,月薪只有1400元,扣除房租、水电费,连生活费都不够用, 社保、医保等没有钱支付。记者注意到,这位单身母亲说话时眼里充满了泪水。

53岁的唐志光一家三口住在一栋35平方米的房子里。夫妻一起的工资每月只有3000元左右,而且还要养活一个刚毕业的女儿还没有找到工作。唐志光捡起衣服,指着腰上的一道疤痕告诉记者,十多年前在企业工作时受伤,现在还有钢板,经常剧烈疼痛,但不敢去医院。"健康保险已经停止服务,那么你怎么能看到病人呢?"唐志光叹了口气。

像唐志光、秦家光、周梦珠等人都是南宁宏基的老员工,他们的生活同样艰难。其中,秦家光一家四口挤在33平米的房子里,他指着一张叠层床介绍:"平时两个孩子上下铺位睡觉,现在大儿子结婚了,一家人都住不住,只能出去租。"从老秦家,噪音从楼梯角落的杂物里传出来,记者看到一只老鼠在找食物......

工人的生活如此艰难,企业工会知道吗?对此,南宁市弘基机关党支部书记、办公室主任郑明友的回答让记者吃惊:"别说工会,连党组织都瘫痪了。"

原中共办公厅主任梁平在南宁红基一岭生产厂接受记者采访。她说,该公司在重组前有138名党员,但现在只有58名。2012年以来,企业没有培养出新的党员,民主生活基本不会开放。2013年7月,党委改组,党委书记、董事长陶伯强任命了九名候选人,其中五人已经办理了退休手续,本届党委被昵称为"退休党员俱乐部"。特别是在惩戒委员会成员的选举中,候选人黄明森的票数不超过一半,但陶伯强仍宣布黄明森当选并向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报告,一些党员就此向开放区党委报告予以纠正。

以陶伯强为书记的新党委的做法,引起了党员的强烈不满,其中许多人甚至连党费都没付。南宁市弘基党办记者发现,2015年1月以来有7名党员未缴纳党费,其中企业党委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等16名党员自2016年1月起不再有缴纳党费记录。

"企业工会的生活更是不正常的。郑明友告诉记者,南宁弘基工会最后一次连任是在2011年10月15日,任期结束在2015年10月还没有连任。工会会长已经两年多没有在公司工作了,新工人不能申请会员资格,去年,广西工人投保期满后对工人的医疗互助保护也因为没有工会组织领导手续而失效。

郑明佑说:"对于企业的现状,特别是党组织的瘫痪,我们一再向上反思。作为机关党支部书记,我向凯区党委党组工作局提交了近30名党员签署的文件,但至今尚未取得成果。"

缺乏公司治理

大股东有独占的少数股东,他们遭受损失

南宁弘基为什么会陷入这种境地?公司总经理何东认为,主要原因是"监管空缺"。他表示,重组后南宁宏基成为无上级企业,董事长陶伯强以多数股东为首接管权,鲁莽行事,小股东的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

在谈到陶伯强的垄断时,南宁弘基员工黄晚青告诉记者:2010年,陶伯强指示公司投资156万元购买一辆德国S350奔驰汽车供自己使用,并让他们的专职司机享受公司的中层副待遇。修理汽车,使用汽车和司机工资的费用每年超过20万美元。黄晚清曾诚恳地提醒陶伯强,陶伯强却霸道道:"今天在弘基,我是王者。"

"先发制人的武断,给投资决策和管理造成了巨大损失。南宁宏基副总经理刘宇轩表示,公司分别于2003年和2008年实施了大学路生产区、河南分公司生产区搬迁改造,两次搬迁共获得2.9亿元政府扶持资金。陶伯强将这些资金盲目用于商品混凝土工程、管桩工程、PE管工程、PC棒工程等。2013年1月,管桩工程承包给广东一位姓雷的老板。由于多次违约,南宁宏基股东多次提出并通过股东会决议终止合同,陶伯强拒绝执行,公司亏损超过1600万元。

最让工人无法忍受的是陶伯强在弘基工业园项目建设中的腐败。经市政府批准,南宁市宏基位于南宁市长开路23号厂房建设工业标准厂房,即宏基工业园。对此,董事会提出由公司自筹资金分阶段建立自己的方案,并由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但陶伯强决定与广西国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宾公司")合作开发该项目,并于2012年2月15日与国宾公司签订了"联合开发合同"和"租赁经营合同"。

"国宾其实是陶伯强领导的一家民营公司,其成立是为了侵害南宁宏基员工股东的利益。何东告诉记者,国宾公司获批后,洪基工业园项目于2011年11月18日建成,现已在工业园区注册,根据政策规定,南宁宏基作为主要投资机构的工业园区获得了市政府2756万元的财政补贴,陶伯强不顾股东和员工的反对, 国宾公司认定为"共同投资主体",南宁宏基70%的财政补贴交付国宾公司。

在弘基工业园,记者会见了郭斌董事长徐国。他表示,国宾公司与南宁宏基是有合作关系的,根据合同,国宾公司投资建设了工业园区,并每年向南宁宏基支付500万元的租赁费,拥有20年的租赁管理权。现在南宁宏基内部股东冲突,但火烧给国宾公司,经常南宁宏基工人去工业园区惹麻烦......谈及原因,徐果建议记者找陶伯强了解情况。

记者随后联系到了陶伯强。记者在拨打了10多个无人接听的电话,发多条短信无回后,来到了位于南宁市南宁市南湖公园旁的陶伯强家中,嘉和南湖的首府。但陶的门却关上了,数十名南宁弘基的上访者聚集在门口。一位名叫罗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曾经对企业欠薪职工的社保、医保问题找市社保局等部门反映情况,但总没人关心,最后只好堵住董事长的家。他说:"看,陶伯强住的这么高档的住宅楼,可是我们并不在乎工人的艰苦生活,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堵住,连个人照片都看不出来。"

小股东难以依法捍卫自己的权利

改制企业陷入困境

据何东介绍,对于陶伯强的垄断和腐败,南宁宏基的小股东一直在向2014年区和南宁市政府报告,但一直没有得到重视。这段时间,陶伯强加快了侵害工人权益的步伐。2015年,他创立广西燕京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玉景公司"),以超低价收购南宁宏基资产。工作人员询问发现,该公司在陶伯强六楼附近的一家酒店注册,设立三年无交易和税。与此同时,国有大型企业华润水泥公司曾提出以更合理、更慷慨的条件收购南宁宏基,但遭到陶伯强的拒绝。

南宁宏基的小股东开始依法捍卫自己的权利。他们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于2016年4月19日举行股东大会。4月19日股东大会的CD-ROM再现了这种情况:近80%的股东(约占60%的股份)出席了会议,每个人都投票选出了新的董事会和监事会,胡锦涛成为新任董事长。然而,当他们前往南宁市工商局时,由局分局变更企业代表,却遇到了红灯。

工商部门为何拒绝办理南宁宏基法定代表人变更事宜?记者来到南宁市工商局,由公开司了解情况。该分公司注册单位负责人陈佳表示,当年南宁宏基重组时,设计了身份置换股份和身份出资配股、普通资本认购股份、管理层职位股份和职位供股,这意味着几乎所有员工都有股份。但是,他们没有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而是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公司法,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股东不到50人,当时南宁弘基只有13名注册股东,其中自然人股东6人,代表股东控股集团7人。这意味着,大多数员工小股东都是以控股集团代表的名义登记的,虽然他们都持有出资证明,但无法通过登记档案予以确认。

这是否意味着国有企业改革初期的制度设计存在问题?南宁市企业改革整改领导小组原主任梁凤林对此予以否认,称南宁弘基改制是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进行的,对职工权益的损害现在应该属于内政纠纷。那么,80%的股东代表约60%的"4月19日"股东大会能否得到正式认可?"这件事很复杂,凯区管委会为此召开了多次协调会议,"南宁市工商局局长毛国兴说。管理委员会领导怎么说,我们就处理吧。"

据了解,"4月19日"股东大会后,南宁宏基一度起死回生,他们与华润水泥公司合作,在夷陵生产厂挂着"华润组装建设生产基地"牌。"不过,由于企业营业登记程序一直无法改变,陶伯强拒绝交出公章,南宁宏基的正常运作受到了严重影响。何东特别表示,陶伯强领导的原管桩项目承包商雷某因拖欠供应商材料被多起诉讼,南宁宏基所有银行账户被法院冻结,冻结资金2103万元,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转,濒临崩溃,数百名职工社保, 医保拖欠,生活困难,我们开始联合报案和集体请愿。

"国有企业改制,坚持党的领导是关键,推进公司治理是核心,保障群众利益是根本。中国企业改革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有企业问题专家李进告诉记者,南宁弘基党组织的倒闭、企业即将倒闭、职工利益的丧失,无疑是改制的失败。对于这样的改制企业,如何监管?谁将调查和惩处大股东侵占员工利益的行为?为什么工人很难依法捍卫自己的权利?这些应该是有关部门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南宁鸿基:谁念歪了国企改制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