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推荐】走向西方学术界的董仲舒——西文董仲舒研究述评 | 刘炜华

作者:儒家网

董忠书,即将进入西方学术界

- 董中书在西文的研究综述

刘伟华

来源:衡水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

摘要: 自清朝春秋学复兴以来,不乏在中国土地上研究董中书的学者。西方也有董中书的一些学者和著作,以及《春秋》的译本。董仲书在西方哲学百科全书中对董仲书的介绍也逐渐丰富起来。

从对比可以看出,东西方的董学有着不同的特点:西方更注重学术本身的价值,而东方更注重思想的解读,更容易受到社会现实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开展董的研究,不仅要加强学者和学科之间的交流,还要加强东西方的跨境交流。

关键词: 董忠书;西方;学术;董雪;研究回顾

自清朝春秋学复兴以来,不乏在中国土地上研究董中书的学者,还有廖平、康有伟、苏有威、钟兆鹏、周贵轩等学术人士,为董的生存和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除了这些大师的作品外,还有大量文章和专著从不同角度研究董中书及其思想。

回顾以往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面镜子。对于董的研究来说尤其如此,它广泛而深刻,卷大,因此学术界有必要梳理一下以前的研究。吴龙灿梳理了董某百年的研究成果。

他总结道:"清朝时期的内忧虑和民族的生存引发了文化自信的危机,董仲书哲学研究因为儒家传统成为反思和批判的对象,成为热点。董忠书在新中国哲学的研究更具戏剧性。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发挥了关键历史作用的董忠书尤其引人注目。"[1]

李宗贵将董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到1984年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四人帮的粉碎到1984年,并得出结论,这些研究涉及董忠书的哲学、美学思想和逻辑思想,以及他的政治、教育、心理、经济和法律思想。

林律师从基础研究、研究亮点、研究深度和研究新视角等方面,回顾了1995-2015年中国大陆学术界对董中书《春秋》的研究,分析了研究的得失。

高春菊(2010)回顾了董忠书2000年至2009年的研究,她认为这十年的研究"呈现出越来越有创意的理论观点,更新颖独特的视角,更精细和具体的主题,更广阔的领域。

翟建平(2010)总结了董忠书1997年至2009年的思想研究,分为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法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和社会思想,发现"研究的深度"正在"进一步拓宽"。

此外,曹英春(2014)、王仪器(2015)、王仪器(2016)、王建平(2016)对董忠书研究进行了综述, 研究了2013年、2014年、2014年、2015年、2015年、2015年和2016年董忠书研究。除了涉及一些海外侗族研究的吴龙灿作品外,上述学术综述基本上只涵盖了董中书研究中国大陆。

第一个梳理董忠书研究的西方人可能是捷克汉学家Timoteus Pokora。早在1965年,他就在捷克斯洛伐克东方研究所出版的《东方档案馆》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梳理了东中书在中国、日本和西方相对较新的研究。"虽然董仲书只有一小部分被翻译成西方语言,但人们不能抱怨前汉代的哲学家不经常被研究,"博格洛说。[11]

Sarah A. Queen的《董中书研究:欧洲北美的新趋势》将董建华在北美的研究从20世纪中叶到1990年代中期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中叶到1980年代中期,欧美出版了几部中国哲学史,其中包括董中书及其著作的介绍和评价;

第二阶段是从198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西方学者"开始重新评估传统上归因于董中书的历史资料"以区分其真实性,"也开始修正董中书在汉代形成的思想中由来已久的旧解释范式"。但这篇文章很难说是一篇真正的学术评论,其主要目的是介绍他的书《从编年史到经典:董仲书的春秋牧民论》。

现在,自桂文贵的文章以来已经过去了二十年。近二十年来,西方世界出现了一些研究成果。桂思卓的文章并没有涵盖所有西方的洞研究,有的只提到了书名,没有对这些作品的内容和观点进行详细的介绍。

为了帮助国内学术界更好地了解董雪在西方世界研究的现状,本文将介绍董雪以西班牙语发表的著作。

一、董忠书作品的翻译

董仲书及其作品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贵轩将董仲书、孔子和朱炜列为中国历史上对整个社会影响最大的三位思想家。然而,董仲书死后两千年,他的著作逐渐被翻译成西方。

欧内斯特·理查德·休斯(Ernest Richard Hughes)是一位在中国待了二十年的汉学家,后来成为牛津大学中国哲学和宗教学教授,他于1942年编纂了《古代哲学的中国哲学》。

在这本书中,修忠诚翻译了《五行的意义》第42章、第23章《改革宗的三代人》、第35章《深名鼎鼎》、第57章《类似运动》和第64章《五行五物》。

西方世界最受欢迎的中国哲学文献选集是由汉学家DeBary,Wing-Tsit Chan和Burton Watson撰写的,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来源》于1960年编纂,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于1969年出版的由Wing-Tsit Chan编纂。中国哲学的原始书籍。

在前一本书中,汉学家和翻译家伯顿·沃森(Burton Watson)负责了《帝国时代:秦汉》的第二部分,内容是关于董中书的。其中,御令第8章"皇帝的道德领导"部分,摘录了《春秋之璀璨》第19章《李渊神》、第43章《杨遵寅》、第44章《道通三世》、第35章《深名》部分内容;

《普世秩序》第九章"中国历史的重构"摘录了《春秋》第58章《生命五条线》和第59章"五条线制胜";

在《中国哲学源书》中,陈荣杰将董中书的理论称为"具有阴阳家族特征的阴阳儒家",并翻译了《深名》第35章、第42章"五行的意思"、第56章"人的日子"和"相似阶段"第57章。

从董忠书在这三本中国西部流行哲学著作中的选集可以看出,这些学者最看重的是《春秋大显》第三十五章,其次是第42章《五行的意思》和第57章《类似运动》。可以看出,西方学者更加关注董中书的政治伦理和宇宙观,对于董中书拉姆思想《春秋显露》的集中体现,前17章还没有被翻译成西方语言。

直到1988年,瑞士苏黎世大学古代汉语专家罗伯特·H·加斯曼(Robert H. Gassmann)才将《春秋》的前六章翻译成德文,并在伯尔尼出版。这是董仲书的作品在西方世界第一次被正式、具体地翻译出来。这本书由米歇尔和阿巴克尔审阅。

也许是因为译者自身的知识结构,这种译本的翻译有一些哲学和历史上的错误,有些词的翻译不准确。然而,由于《高斯曼的腰果的蓝缕》,这种翻译在西董的研究史上仍然占有突出的地位。

第一种西方语言"春秋"的完整译本直到2015年才出现。全文由康涅狄格学院历史学教授莎拉·A·奎因(Sarah A. Queen)和达特茅斯学院东亚历史教授约翰·S·梅杰(John S. Major)编纂,由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

两位译者都是著作等形式的学者,他们对中国前秦和汉族哲学都有深入的学习,约翰·S·梅杰还翻译了《汉非子》一书。英国汉学家迈克尔·罗威(Michael Loewe)发表了一篇关于这一译本的书评。这种翻译在给书籍作者贴上标签时更加严格。

虽然大多数学者认为《春秋出没》是董中书死后逐渐编纂的作品,但有些章节不是董中书的作品,或者说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本书都是董中书的作品,但市面上的大多数书仍以《董中书》为作者, 或者封面上只有译者的名字,更不用说"董中书"了。

正如皇后所说,"这段文字可能是从各种材料中编纂而来的,这些材料与历史上的董中书有不同程度的关系。认为这本书完全来自汉朝大师的想法不应该被接受。因此,译者不仅认为这本书和董中书有着深厚的根基,而且不能完全由它完成,他们采取了妥协和严谨的提法来"归于董中书",类似于中国人常说的"作者是确定的"。

这个翻译的另一个特点是,它根据主题将文章分为八个部分:释经原则,君主原则,监管原则,道德原则,阴阳原则,五阶段原则,仪式原则,天原则。所以,严格来说,这是一个汇编。

二、董忠书的研究

(1)董忠书在《哲学百科全书》中的名言

西方对董中书的研究出现在一些关于哲学或中国哲学的书籍中,但这些介绍一般都是粗略的。德国汉堡大学汉学家阿尔弗雷德·福克(Alfred Forke)于1934年出版了《中国哲学中学教授》(Geschichte der Mittelallichen Chinesischen Philosophie),并讨论了董中书的哲学。

在1960年出版的《初中法典》中,伯顿·沃森认为董忠书是儒家思想的领袖,也是使儒家经典成为官方研究主题的关键人物。汉帝国之所以接受儒家思想为主流政治学说,是因为董忠书能够为皇国政府的官僚制度发展出更合适的理论。

西方第一本主要的哲学百科全书是《哲学百科全书》,由保罗·爱德华兹于1967年由麦克米兰出版。这本书收录在时任印第安纳大学东亚语言系创始系主任的《董仲书》一文中,其中提到了董中书的"奉天法宫"和"天感"思想,认为董中书的教义有利于控制统治者的不当统治。

当这本书在2006年重印时,刘无奇一如既往地写作。西方另一本重要的哲学百科全书是爱德华·克雷格(Edward Craig)的《哲学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出版于1998年。这部百科全书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系汉学家迈克尔·尼兰教授写的"董忠书"的一部分。

McGregor主编的《东方世界的伟大思想家》(Great Thinkers of the East World)一书收录了佐治亚大学宗教系董中树(Tung Chung-shu)罗素·柯克兰(Russell Kirkland)的一篇文章。"董忠书的思想来自一些经典的文本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董可以被视为一个宗教理论家,"高先生说。

另一本更具影响力的是《中国哲学百科全书》,由美国天主教大学哲学家、安东尼奥·S·夸(Antonio S. Cua)主编劳特利奇(Routledge)于2003年出版。书中写着汉学家罗杰·T·艾姆斯(Roger T. Ames)写的"董中书,董中树"。

阿勒吉安特认为,董仲书的理论实际上是由儒家作为广大群众的骨干而形成的。董仲书主张,"独特的儒家思想"实际上是从战国到完成政治统一(政权)、经济统一(货币、程度、数量、平衡)的历史背景下实现文化统一。

按照董忠书的观点,天、地、人是共生关系,所以有一种"天感"。"王道通三",国王为了达到天地人的和谐而走天道,否则上帝就会倒下灾难的警告。儒家思想可以通过解释这些自然现象,部分地实现对皇权的限制。

(b) 研究董忠书专著

在西方语言的早期,1920年由中国研究硕士奥托·弗兰克(Otto Franke)在汉堡出版了一本关于董仲树思想的特别书,"儒家思想研究与中国国教史:于春秋和董中书的春秋暴露中的问题"。

这是西方研究董仲书的第一本专著,几乎涵盖了董中书和春秋曝光的所有重要问题,并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和高度赞赏。他认为《春秋公羊传记》是董中书思想的主要来源。董中书的著作散布在长安、洛阳的动乱中,后来可能还有非董中书的著作被纳入《春秋曝光》。

1932年,时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的康宇在巴黎出版法文著作《春秋政治学说》。

这本书是吴小晖20世纪20年代末在巴黎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董中书在《天隋三政》中的生活、著作和政治思想,第二部分论述了春秋公羊的政治理论, 主要是"三"、"王鲁"、"三统"三理论。

笔者认为,儒家政治思想以拉姆学为主,有利于道路的统治,"天感"是董中书政治理论的基础,但与公羊理论无关。吴康还认为,至少在东汉末期,《春秋出没》还不是一本书。康你知道,《春秋出柜》的个别章节在流传中存在真实性问题,但有些章节,特别是关于《春秋公羊》的演绎,是反映董中书思想的重要证据。

政治学家萧公权(1932)曾在《清华大学学报》上评论该书,认为"天人的感觉"也反映在公羊人的政治学说中,却不承认董中书的理论中蕴含着"王璐"的思想。迈克尔·罗威也没有在董仲书的对策和其他著作中用这个理论来解释历史。

经过长期积累,西方学术界在世纪之交发表了两篇关于董中书著作的研究报告。一个是"从编年史到经典:从编年史到佳能:春秋的解释学,到东蜀",由Sarah A. Queen于1996年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0年,朱腾译本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成为董雪在海外研究工作中为数不多的被翻译成中文的作品之一。这本书是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研究所的博士论文,由本杰明·施瓦茨、屠伟明和威廉·格雷厄姆三位大师执导。

作者指出,董忠书既是学者,也是官僚。对他的理论体系的解释应该与他所遵循的解释传统中所包含的理想和伦理联系起来,并与某种政治人格和政治策略联系起来,这些政治个性和政治策略定义了他打算影响的政治世界。

该书一经出版,就得到了俄勒冈大学历史学教授斯蒂芬·达兰特、威斯康星大学中国思想史教授马克·西克森特米哈利、法国科学院中国思想史教授郑安妮、玛丽安·布贾尔德等著名学者的关注和评论。 法国远东研究所的汉学家。

本书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作者从董忠书的生平、董中书的作品和《春秋曝光》作者的角度审视了《春秋曝光》的可靠性。为了梳理董忠书的作品,桂思珠不仅使用了更多的《春秋露露》《史》《汉书》等资料,还从《文艺集》《北堂书记》《古文苑》《太平皇家观景》等文献中寻找相关词汇,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分解, 反诘问。

为了更好地进行研究,她还对每章的每个段落进行编码,计算单词数,并计算重要术语出现的次数。在此基础上,桂民海打破了《春秋出露》的传统章节顺序,将其分为"讲解"、"黄老"、"阴阳"、"五行"、"礼遇"五个部分。据笔者介绍,《春秋曝光》是一本涵盖各种论点的汇编书。第一个论点显示了董忠书的理论...第二个论点来自董忠书的毕业后...第三种说法是最轻微的,它对董仲书思想的批评在对春秋收入的反驳中也有呼应。

具体来说,《黄色老编辑》中有很多特别的字眼,在其余的合辑中很少出现。即使复制,含义也往往不同。本汇编中的"道德美德"比起儒家道德,更多的是指道家权力的概念。

而这部分案文更倾向于无所作为,反对积极和可行。然而,正如Durrant,Csikszentmihalyi和Cheng的评论中提到的,作者对文本是否真的是董忠书的作品以及将章节划分为编辑的依据的确定并没有得到充分解释。

在本书的第二部分,桂思珠讨论了春秋公羊的诠释和经典化。桂思珠不同意西方关于"儒家是一种缺乏宗教认同的人文主义传统"的观点,认为儒家的命题是"天人之间本质上是本体统一的"。

而"经典本身必须被理解为一种宗教现象"......神圣的经典只能在与特定人类群体的关系中生存,这种关系依赖于特定的历史背景来赋予经典特定的角色和思想。

《春秋》是一部比较简短的作品,但读者"几乎是无限的力量和创造力"来解释它。君主应该遵循天道,但天道只能通过经典和灾难来表达。而儒家医生可以通过经典的诠释,实现对君主的一定限制。

"春秋落阂"说:"天国人民,不为君君而为,天国之王也以为人民。因此,它的美德足以安慰人民,上帝对它;董仲书将天国的宗教权威、春秋的古典权威、拉姆学的学术权威与当时的政治问题联系起来,试图改变秦时代激增的无节制的皇权行使。因此,笔者认为,中国人将《圣经》翻译成英文比翻译"经典"更合适。

2011年,剑桥大学著名汉学家罗威出版了《董中书:儒家的遗产与荷兰春秋之光》。2017年9月,香港中文图书局出版了齐玄明、王伟、陈玉哲的译本。

这本书出版后,它得到了《春秋》的英文译者之一约翰·S·梅杰(John S. Major)、西肯塔基大学哲学和宗教学教授保罗·费舍尔(Paul Fischer)和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教授加勒特·奥尔伯丁(Garret Olberding)的评论和赞扬。

梅杰预言,"今后任何对汉代思想生活的研究,都必须引用这本书"。本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董中书的历史背景、生平,以及董中书的作品及其主题;

学者们普遍认为,董中书是西汉最重要的思想家,韩武帝是因为听了他的劝告,才采取了"除百家,排他儒"的政策。然而,鲁璋只是通过历史事实、文学文本梳理和概念命题分析等手段,研究了董仲书的生平和著作,提出了颠覆性的观点。

笔者认为,《春秋曝光》包含着不同的想法,有的来自董中书,有的来自后来的学者。"从学习古代文学的一般标准来看,很难认出董中书是《春秋之曝》一书的作者。《太平帝景》等唐代及后来系列丛书在介绍中区分了董中书的字眼和"春秋暴露"的字眼,从介绍情况来看,不足以证明董中书是整本书的作者。

刘翔、刘伟父子都没有提到"春秋露露"。但书中关于春秋公羊的部分,很可能是来自董中书,或者记录了他的想法。

此外,卢认为,没有证据表明董中书是能够影响法院决策的高级官员,也很难证明他的想法被时代所接受。"直到清朝,关于董中书作为思想领袖的争论很少。从文献中很难看出,人们普遍承认董仲书有这样的学术地位,他只是一个学者,只提出了一些观点","除百家、儒家"不太可能是汉武皇帝接受董仲书的建议,实行封建统治政策,儒家思想没有被当局用来削弱其他学派的影响。

直到东汉,才逐渐建立了这样一个更完整的民族儒家体系,儒家思想至少在唐朝才真正开始发挥作用。至少在西汉的历史文献中,没有证据表明,在董仲书的时代,"儒家思想"已经成为治理人民的理想或方式,或者压倒其他家族,取得"胜利"。

除了这些已发表的专著外,还有几篇董中书在西方大学未发表的博士论文。

1974年,谭泽月在美国洛杉矶加州州立大学完成了题为《董中书的思想体系:汉朝的来源与影响》的博士论文。本文研究了董仲书思想的来源及其对汉朝的政治影响。

现就职西南大学教授史蒂文·克雷格·戴维森(Steven Craig Davidson)于1982年在著名学者林玉生的指导下,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完成了《董中书与儒家思想的起源》。

本文主要论述了帝国儒家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以及儒家的政治道德哲学,认为帝王儒学应将自然机制的新概念与前儒家的目的论、法学家和儒家道德的功利主义联系起来。笔者认为,董中书作为帝王儒家的代言人,虽然对这些观点的兼容性有信心,但这些观点之间却存在着脆弱的张力,要实现和谐并不容易。

台湾美国商会前会长、香港美国商会会长Richard R. Vuylsteke于1982年在夏威夷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著作为《董中书的政治哲学(179-104 B.C.):批判性讨论》: 批判性论述)。

根据研究,董忠书的哲学主张由有限的君主制统治的稳定社会秩序,但也为个人行为保留了自主和微妙地参与社会并获得个人创造力的空间。

1991年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加里·阿巴克尔(Gary Arbuckle)题为《恢复董中书(公元前195年-115年B.C.):历史与哲学的重构实验(BC195-BC115):哲学研究的实验》尚未正式发表,但已被许多人引用,并获得了良好的声誉。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尽可能详细地讨论了董仲书的一生,并通过确定三种对策的时间,确定了董仲书的大部分时间。在第二部分中,作者试图使用真实可靠的材料,讨论董中书的思想。笔者发现,董仲书的历史循环理论,或许对汉朝的统治并不全是好事,因为他预示了未来汉朝不可避免的灭亡。

在第三部分中,作者描述了何霍和董中书的两个公羊学习传统,并证明了这两个传统是相互关联的,并且这些思想影响了后来的王莽和东汉。在第四部分中,作者讨论了"春秋曝光"的历史、结构和概念,认为并非全部内容都是董中书的作品,但一些关于阴阳的内容,郊区节日很可能来自董中书。

阿巴克尔还为董中书的研究拓展提供了一些有趣的建议,比如研究董中书与父女的关系,研究王冲对董中书的态度,研究公羊思想与商魏思想的关系。

(三)研究董忠书论文

除了上述专著和对这些专著的评论外,西方学术界还有几部关于董中书的专著。

玛丽安·布贾尔德的《董中书的生平:谜题与假说》(La vie de Dong Zhongshu: Snigmes et hypothèses)是根据《汉史》和《汉书》等历史书籍改编的,如《志记》证实,董中书出生于公元前198年,早于公元前179年,这是中国大多数"中国哲学史"教科书中确定的;他在公元前128年至126年之间被判死刑.C,但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董中书死于公元前104.C年。

关于《春秋曝光》是否由董中书完成,一直存在很多争议。就连苏瑜也不认为每一章都是真的。阿巴克尔的《春秋真伪:山河七十三歌的时间》(《春秋番路的春秋真实性说明:春秋番路的年代》第73章《山川歌山》)尽管坚持了《春秋盛开》)却是不同作者的杂乱文章, 但通过比较《山川之歌》的相关文本和《说话的花园》中刘湘的相关文本,证明《山川之歌》很可能出自董中书之手。

俞松光雄和戴俊仁都不认为《春秋出露》中五行的文章是董中书写的。1993年,阿巴克尔写了《五皇还是一帝?董仲书(五神主或一一)皇帝的材料中有一段可疑的段落?《题材》中关于董中书的一段话通过《汉老》中关于"雨"等古籍的比较分析,证明存在文字错误,与"五皇"无关,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于松光雄和戴俊仁的观点,当然,这种说法也证明了董仲书死后仍然有很大的影响。

阴阳思想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思想。美国洛约拉马利蒙特大学(Loyola Marymount University)哲学教授罗宾·R.Wang(Robin R.Wang)在董仲书关于阴阳理论和性别认同转变的辩论中指出,董中书是第一位将阴阳理论融入儒家思想的重要思想家。

董中书将阴阳的"和谐"关系转化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统一"关系,这也造就了阴阳之间"秩序"的需要。同时,董仲书是第一位将人性与阴阳相结合的哲学家。人性和仁慈属于阳,而人的"情感"和"贪婪"属于"阴"。对阴阳的解释,也要求阴阳不能有平等的地位,也决定了女人应该从属于男人。

阿巴克尔的必然背叛:董中书的历史循环理论和汉朝无效的早期尝试(不可避免的叛国:董中书的历史周期理论和早期使汉人无效的企图)。信中书)认为,董中书试图通过援引上帝的力量来约束汉朝的统治者。

作者将董忠书的"三个统一体"(黑、白、红)、"三教"(忠、尊、文学)和"四法"(文本、品质、夏、商)融为一体,形成一个两阶段、六部分的历史周期理论。按照这个理论,汉朝可以取代前朝,也一定会被落后的朝代所取代。

董中书对中国法制的重要贡献是他对春秋监狱的思考,但遗憾的是,作品已经散落一地。Loewe以顾问的身份梳理了这些文章及其在东仲书的法律文件中的地位。除了梳理历史文献外,作者还梳理了近代考古中发现的法律文书,详细讨论了九条法律意见书是否源于董中书。

田纳西大学历史学教授查尔斯·桑夫特(Charles Sanft)在《反映董仲书的春秋监狱:论早期实践发展的主观状态下和和蔼可亲的特权》(董中书的《春聚月重新考虑:论国家的法律利益和特权的特权》)。《隐瞒家族罪行作为前期实践的发展》一文探讨了汉朝法律决定的主观方面,以及对亲属关系隐含特权的尊重。笔者认为,这两篇文章是继承自秦朝的法制实践,而不是董中书的影响。

三、东西侗研究的不同特点与学术交流

通过阅读东雪的东西著作,可以发现东西方学术研究有明显的不同特点。不同特征的存在使得董氏在东西方的研究有必要相互交流。

学术研究可分为学习和思考。西方学者往往更重视学习,而不是轻易提出想法,而中国学者则明显偏爱注重思想的学习。西方学者确实在学习,往往从远古到现在,天地两地,只要收集到相关资料就应该收集。这项工作后面经常有一长串的参考文献,页脚上有许多评论。

在固体材料的基础上,再进行碎片化分析,一步一步地得出自己的结论。在分析材料时,也经常使用编码、计数等比较科学的方法。这种实际研究的结果往往更可靠。

许多中国学者经常提出很多思想思想,但往往缺乏物质支持和逻辑论证。结果,我们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文章,但很多文章写完了关于死亡的文章,发表后基本上没人引用。西方学者的著作,至少是董中书的著作,都被引用了。

还有影响学术研究的社会现实。董仲书的神学首先是处理汉代早期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他最看重的学习春秋牧羊科学在清末和早期复兴的最重要因素是,中国正面临"三千年史无前例的变革",中国知识分子希望在传统智慧中找到拯救国家的方法。

这种关注现实的精神是中国学者的优良品质。另一方面,西方学者往往为了学习而学习,很少关注社会现实。公羊和儒家思想也成为他们的客观主体,与福尔马林的尸体没有什么不同。当他们走出书本时,董忠书和没有这种东西是一样的。

西方学者如此出柜,实在是太糟糕了,但研究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影响太大,并不一定是好事。与董中书有关的发行量最大的是1974年河北省荆县董氏老城旅党支部出版的《林玉和董中书是巢穴中的蝎子》。

文章作者可能根本不理解董忠书,既然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跟上"批量森林批量洞"的潮流,那就批准吧。纵观今天汹涌澎湃的"国科"复兴浪潮,有多少人发自内心真正喜欢它,又有多少人为不同的兴趣追随潮流?《林顿和董中书是蝎子巢》等文章在历代朝代都有,但能传播出后代的赞不绝口又有多少呢?

虽然做学术研究是不可避免的,对主体有一定的情绪,但这种情绪是不能泛滥的。在当前"国家科学"的新时代,一些学者已经失去了客观分析所谓"圣贤"或"圣贤"话语的能力。虽然在王、桑夫特、吕埃维、罗意威的著作中有一些东西值得探索,但当代学者中能有如此清晰、理性的头脑并不多。

因为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背景,问题的观点也会有所不同。为了形成对主题的全面理解,有必要进行沟通。学术交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人层面的学者交流。学者之间的交流主要取决于书评、文献综述和评论。关于董中书的西方专著已经出版,并附有许多书评。书评的作者往往不是闲人,如程、布贾德、罗意威等。学者们在真诚的待遇中交换昂贵。

这些评论通常非常详细,甚至可能会出现一些翻译错误,例如Pokora,Arbuckle,Cheng,Loewe等。这些深入客观的批评,在中国的书评中是罕见的。相当一部分中文书评和广告类似,内容往往有很大一部分是美德词的赞美。这种文化不利于中国学术水平的提高。

学术交流的第二个层次是跨学科交流。研究董中书的西方学者往往是中国研究、东方语言、哲学和历史系的教授,研究西方主流现实的学者很少参与。

董学涛在中国的研究者来自四面八方,不仅有传统文学史和哲学的学者,还有政治学、行政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医学等不同学科的学者。虽然我们的研究深度可能需要增加,但我们研究的广度是值得称赞的,因为在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广度上有可能产生新的学术增长点。

学术交流的第三个层次是跨界交流。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在海外研究董忠书的学者并不多,但他们广泛分布在日本、法国、德国、瑞士、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一篇关于西方董中书研究的文章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元研究,这恰恰说明东西方董学研究缺乏跨国交流。西方学者对中国董建华研究著作的引用都集中在大师们身上。

除了女王大学的工作外,西方学者在中国被引用了十几次,但基本上并不关心。但我们可以看到,Franke、Woo、Tain、Davidson和Arbuckle的作品至少都符合中国目前的出版标准。

我们可以做一个"海外侗语研究丛书",以西方汉语对比的方式将这些作品翻译成中文,或者用纯汉语出版。当然,皇后乐队和罗意威的作品已经有了中文译本,如果收录在这个系列中,就需要联系中国版权问题。

本文中列出的关于董中书的西方论文也可以翻译成中文,并发表在《海外董学丛书》的《西洋东学研究》一卷中。当然,这个系列也可以包括董的作品,包括日语,韩语和越南语。

引用:

吴龙灿.董中书哲学百年刊 ( 衡水学院学报, 2015, 17 (5): 27-33.

李宗贵.董仲书的《哲学思想研究》研究了三十年。哲学动力学, 1986 (8): 40-44.

林冰.中国大陆《春秋暴露》20年》,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72-77。

高春菊.十年来,董忠书先后学习了《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3(2):125-130。

翟建平.董忠书近十年思想研究综述.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0, 30(3): 52-56.

曹英春.2013年董中书研究综述.衡水学院学报, 2014, 16(2): 34-37.

王仪器.2014年董中书研究综述.衡水学院学报, 2015, 17(2): 28-33.

王仪器.2015年董中书研究综述 . . .衡水学院学报, 2016, 18(2): 53-60.

9. 于建平.2015年董中书研究综述 . .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 36(4): 104-108.

王仪器.2016 中国大陆董中书研究综述. . .衡水学院学报, 2017, 19(2): 61-68.

[11] 提摩托斯·波拉。董中树新研究笔记[J].东方档案,1965(33):256-271.

桂四条.董中书研究:北美欧洲新趋势(J. 曹志频,夏英林,译.中国哲学史, 1998(1): 120-126.

周贵轩.董中书研究 .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14] 休斯 E.古典时期的中国哲学[M].伦敦:J.M.Dent&Sons Ltd,1942年。

[15] 德巴里,陈伟 T,沃森·伯顿.中国传统的起源[M].哥伦比亚:哥伦比亚大学,1960.

[16] 陈伟太中国哲学资料书[M].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69.

[17] 董中树.Ch'un-Ch'iu Fan-Lu:Üppiger Tau des Frühling-und-Herbst-Klassikers,Übersetzung und Annotation der Kapitel Eins bis Sechs[M].Roberth H.Gassmann,翻译.伯尔尼:彼得·朗,1988.

[18] 米歇尔·董中树 陈祖 范晖.Üppiger Tau des Frühling-und-Herbst-Klassikers.Schweizer Asiatische Studien:Monographien 8 by Robert H.Gassmann[J].莫瓦塔·塞里卡,1988-1989(38):289-292.

[19] 阿巴克尔·加里。关于春秋蜀鲁-罗伯特·H·加斯曼,董仲咞,Ch'un-ch'iu Fan-lu.Üppiger Tau des Frühling-und-Herbst-Klassikers:Übersetzung und Annotation der Kapitel eins bis sechs的一些评论。施韦策·亚洲研究专著[J].中国早期,1992(8):215-238.

[20] 阿巴克尔·加里。董中树,晖昱范路:Üppiger Tau des Frühling-und-Herbst-Klassikers;Übersetzung und Annotation der Kapiteleinsbissechs[J].美国东方学会杂志,1993,113(1):97-100.

[21] 董忠书.春秋瑰宝[M].Sarah A Queen,John S.Major,編輯和翻譯.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2015.

[22] 迈克尔·罗意威。春秋瑰宝"[M].中国研究,2017,64:321-329.

[23] 皇后S A.从编年史到经典:春秋诠释学,根据董中书[M]。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1996.

[24] 阿尔弗雷德·福克。中国哲学研究[M].汉堡:汉堡:弗里德里希森,1934.

[25] 保罗·爱德华兹。哲学百科全书[M].法明顿山:汤姆森盖尔,1967:98.

[26] 爱德华·克雷格。劳特利奇哲学百科全书[M].伦敦:泰勒和弗朗西斯,1998:111-112.

[27] 伊恩·麦格雷尔.东方世界的伟大思想家[M].纽约:哈珀柯林斯出版社,1995:67-70.

[28] 安东尼奥·斯库阿.中国哲学百科全书[M].纽约:劳特利奇出版社,2003:238-240.

[29] 奥托·弗兰克。Studien zur Geschichte des konfuzianischen Dogmas und der chinesischen Staatsreligion:Das Problem des Tsch'un-ts'iu und Tung Tschung-schu's Tsch'un-ts'iu fan lu[M].汉堡:弗里德里希森公司1920年。

[30] 康宇.在孔阳学院的原则上,在孔阳学院的原则上,政治思想的三重奏[M].巴黎:E.勒鲁,1932.

萧公泉.书评-春秋政治学说(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32(增刊1):459-464。

[32] 迈克尔·洛意威。董仲书,儒家传承与春秋藩[M].莱顿:布里尔,2011.

桂四条.从编年史到经典:董仲书的春秋浪漫主义。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0.

[34] 斯蒂芬·达兰特.《从编年史到经典:董 Chung-shu.By 王后莎拉A的春秋诠释学》综述[J].英国皇家亚洲学会学报,1997,7(3):287-494.

[35] 马克·西克森特米哈利。宇宙学与政治学[J].政治评论,1998,60(3):614-616.

[36] 郑安妮.《从编年史到经典:春秋诠释学》评选:董仲墅[J].中国早期,1998-1999,23-24:353-366.

[37] 玛丽安·布贾尔德。莎拉A.皇后的评述,从编年史到经典.董中书的春秋诠释学[J].社会科学史年鉴,1999,54:757-761.

只有卢。董忠书:"儒家"传承和《春秋之曝》.M.齐玄明、王伟、陈伟哲译。香港: 中国图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7.

[39] 约翰·S·梅杰。回顾迈克尔·罗威.董忠书,一个"儒家"遗产与春秋范路[J].国际评论,2012,19(2):302-305.

[40] 保罗·费舍尔。《董中书:儒家传承与春秋番路》作者:迈克尔·罗威(评)[J].东西方哲学,2013,63(2):306-308.

[41] 加勒特·奥尔伯丁。董仲树、儒家传承与春秋 Fanlu.By 米迦勒威回顾[J].中国哲学杂志,2015,41(1-2):207–210.

[42] 谭泽月.董中树的思想体系:其来源及其对汉的影响[D].洛杉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1974.

史蒂文·克雷格·戴维森。董中书与帝王儒学的起源[D].麦迪逊: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1982.

[44] 理查德·R·武尔斯特克。董中蜀的政治哲学(179-104 B.C):批判论述[D].马诺阿:夏威夷大学,1982.

[45] 加里·阿布切尔。修复董中书(BC195-115):历史与哲学重建的实验[D].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1991.

[46] 玛丽安 BUJARD.La 生活:《生活与假设》[J].亚洲科技,1992,280(1-1):145-217.

苏佑.春秋松露证据的M.钟哲,点学校。北京: 中国图书局, 1992.

[48] 加里·阿巴克尔。春秋番丘春秋真伪说明:春秋番路的年代 第73章"山川嵩山"("山川颂歌")。唐报,1989,75(4/5):226-234.

于松光雄.春秋五行考考——董中书五行 锦宣大学法文系《哲学史》1959年(6):29-46。

戴俊仁.董忠书没有说到五条线的考核。中央图书馆学报, 1968 (10): 9-19.

[51] 加里·阿巴克尔。五个神圣的领主还是一个(人类)皇帝?关于董中书的一段题材[J].美国东方学会杂志,1993,113(2):277-280.

王彦斌.董忠书对"阴阳"理论的转变与性别认同的较量[J].东西方哲学,2005,55(2):209-231.

[53] 加里·阿巴克尔。不可避免的叛国:董中书的历史周期理论与早期使汉朝授权无效的企图[J].美国东方学会杂志,1995,115(4):585-597.

[54] 迈克尔·洛意威。董忠书担任顾问[J].亚洲大调,2009,22(1):163-182.

[55] 查尔斯·桑夫特.董忠书《春秋觉》:论主观状态的法律利益和隐瞒家庭成员犯罪的特权作为前期实践的发展[J].中国早期,2010(33-34):2010-2011.

河北省荆县东庄旅党支部。林顿和董忠书是巢穴里的蝎子。红旗, 1974 (2): 50-51.

简介:刘伟华(1981-),又名刘仁子,男,河北饶阳,助理教授,博士,澳门科技大学。

负责编辑:思考

继续阅读